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汪”是广州话,含有差劲的意思。顾名思义,“汪汪公司”岂不是间差劲的公司?“有没有摘错?”有读者可能会问。没有搞错。现代人崇尚个性,不喜欢墨守陈规,丑陋品可能会更受欢迎。美国不是有间以生产丑陋玩具畅销而闻名于世的艾士隆公司  相似文献   

2.
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最具号召力的绝不是父母,更不是幼儿园和学校的老师,而是那些玩具制造商。在玩具商制造的天地里,孩子们正一天天长大。 ‘变形金刚’、‘蒙面超人’、‘芭比娃娃’一类现代化的玩具,已经彻底征服了现在的少年儿童。毋容置疑,现代玩具开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五光十色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美国好莱坞有个男演员,自命不凡然而却条件平平,多年来只是在一些电影中扮演“跑龙套”的角色,籍籍无名又寂寞难耐。 但是,‘龙套’角色却也给了他与许多大明星配戏的机会。此人善于观察又勤于动脑,他发现不少‘天皇巨星’的服装首饰更换十分频繁,‘退’下来的衣物堆满了柜子无用武之地。于是,‘龙套’演员想出了一个‘套龙’的把戏。 他灵机一动,宣布开设一间‘明星衣饰出售屋’,专门搜罗好莱坞形形色色男女明星用过的服装、帽子、皮鞋、首饰、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追求个性,追求自我发展,却又常常觉得束缚太多,缺乏尽显才华的天地,因而一蹶不振。这与是否该穿制服上班的争论一样,实在是见仁见智。经常听到一些年轻姑娘埋怨:‘我们公司是穿制服的,简直没法子打扮。’根据一项以三百名公司女职员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你满意你的制服吗’的回答,百分之二十三的人答‘满意’,而百分之五十的人答‘不满意’。即每两人中便有一人对制服不满。不满意的理由集中在‘没个性’、‘设计糟糕’两点上。  相似文献   

5.
魔袋变幻术     
一天,广东省老干中心挂出了一块牌子:‘场效应治疗仪免费治疗一周’。老干部们对这种新玩意将信将疑,但一周下来,居然争先恐后排队去做。于是有人提出想买。‘按说明书治疗两个月无效,可到厂家退货还款,请君一试’这一包——包疗效,更加强了欲购者之信念。于是,一下子销出二百多台。且慢!干部们正要抱着‘家庭按摩师’打道回府,羊城电子  相似文献   

6.
1991年12月14日,广东(大亚湾)核电合营公司宣布:“已决定工程进度调整为一号机组于1993年夏季并网发电。”尽管公司同时还公布了一系列工程顺利完工的消息,说明产生延误的仅是辅助管道安装工程,但是,种种传闻在此之前已经应运而生,不胫而走。当内地人还在等待有关消息的时候,有的香港报纸已在大做文章,于是,风潮又起。且看港报文章的下列标题: “大核建造工程漏弊百出管理层掩饰图减透明度”“大核错漏百出‘癌细胞,难清除采用‘即食’措施图掩港人耳目”  相似文献   

7.
用百元补助来战胜全球的贫困?人说这是用玩具枪击巨兽,但‘细水长流计划’确实成功了……  相似文献   

8.
我是谁?     
不知从哪天起,我便莫名其妙地懊恼起来了。想起自己如何步入这个世界又是如何同芸芸众生接踵并肩,心中未免有点惊虚。对着镜子揣摩那副嘴脸为何是我,倘若换上别人又将如何。于是不以为然地痴笑起来。‘不是男人!’同学们喜欢用他们的粗犷来嘲笑我的柔弱。‘是男人!’寡不敌众,我面红耳赤地竭力辩解。心中实实在在地想做个名符其实的男人,然而做个男人也并非易事。挖尽心思地构想男子汉的形象。‘什么是男性美’、‘男人的魅力在哪里’、‘女青年心目中的高仓健’,‘漂亮姑娘心里想些什么’……诸如此类文章一到手就急不可耐、如饥似渴地读将起来,兴奋之后难免平添几分忧伤,严重些说简直是精神负担。不仅让那些杂志别出心裁地捞了不少便宜,男子汉的梦没做成还得操心将来打光棍。真希望那些东西全是天方夜潭,然而还是害怕女孩们带刺的目光。练了两个月的哑铃,  相似文献   

9.
上海‘宝钢’之大,大到不可思议,足足十三平方公里,与苏州市城区的面积几乎相等(苏州为十三点五平方公里);‘宝钢’之空,又空到令人纳闷,三十里钢城之内,马路上见不到几个人影。‘宝钢’唱的是一出现代‘空城计’。  相似文献   

10.
法国社会阶级差别的重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经济问题》杂志第2771期(2002年7月31日)刊登了路易·肖韦尔题为《法国社会中的各个阶级现在是否又重新回来了?》的文章。原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为法国‘中产阶级’人口的大量涌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使社会上原有的各阶级失去明显差别。但从70年代西方各国经济滞胀以来,社会上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又重新抬头,使各社会集团的本来面目又逐渐显露出来。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宣称:‘法国社会中的各个阶级现在又重新回来了’”。现将肖韦尔的文章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天,江远公司的供销员小李闯进经理室,大声说:‘经理,那批尼龙布有买主了,快发货吧!’说完把合同往桌子上一摊。经理拿起合同看了一会,说:‘哎呀,购货单位是一家街道办的合作商店,他们有钱吗?还是让他们把货款先汇过来,我们再发货吧,别太冒险了!’‘他们有大老板担保,你就放心好了。’小李掏出一份印有‘信用签证’字样的文件让经理看。经理看罢,毫不犹豫地说:‘立  相似文献   

12.
漫画     
梦吃梦论丫又一乎‘式专林,“股交评佗珍.教甲弓,戒粉., /渺 碑,你.乍丈亏;十万知J二拼导说节话!\ 吸‘声。‘~磷黔沪卜,.-’一衣早如咭降t’节重,李籍, OZ孙电摘伪二毯祥制滩于。脑‘咦考、养犯、氮“:架·叱胡“犷/.馨咫 对!咱油祖字可坛笔3巍现实与梦洛恤佳涛孑竿区:量上用以今庵、二翅季翅步,雄食妞幻扭犷。,复:属范,‘手享兔拓、杯头。嘴代电雄亡毛功,、人鸽头,,炸气‘’·伟气弓,令漫画@方唐  相似文献   

13.
买一送二     
在三十年代,广州市惠爱路(今中山六路)有一间不甚显眼的‘何礼记’鞋店。该店的宣传方法颇为特别,一不在报纸刊登广告,二不贴宣传‘招贴’,而是在门前挂出书有‘买一送二’金字的招牌。所谓‘买一送二’,并非‘买一双皮鞋送两双’,而是‘买一双皮鞋,送鞋带一副,鞋油一盒’。这四个字,颇有‘生意经’味道,人们听来  相似文献   

14.
王凯杰 《工会博览》2004,(18):25-26
2002年,杨春荣到一公司挑起了工会主席的重担,初来乍到的他,硬是凭着一腔火一样工作热情和真心实意维护职工群众权益的一言一行,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成为公司3500多名职工的知心朋友。 杨春荣常说:“职工是工会的‘根’,维护是工会的‘本’,只有强基固本,工会才会是党委信得过,企业离不了,职工靠的住的组织。”在企业改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还未开,我就向筹办的同志泼冷水:“这个刊名不‘正经’,畏‘南风’如畏虎的日子虽然过去了,但上头还可能有对这个词看不顺眼的人,你那办刊的宗旨又太正经,什么‘促进广州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能吸引得几个读者?近来办小报甚至杂志,时兴的是‘出邪制胜’,你能在艳尸、奇侠横行的当儿站得住脚么?”我的冷水泼不熄办刊人的热劲,他们终于“顽固”地把“窗”开出来了。创刊号送到我手,翻了一遍、不禁叫好,编排新、手法新、栏目新。“运筹篇”、“广角镜”、“无所不在的竞争”、“生意经”……几乎每篇都文笔清新、引人  相似文献   

16.
田磊 《南风窗》2007,(22):50-54
无论是以研修生的身份在日本遭受奴隶般的劳动生活,还是艰难维权成功回国之后先遭公司起诉又入合同陷阱,李红慧等人都是最弱势的劳工,她们追求个人幸福的努力都显得那么无助。"她们都是善良而诚实的劳动者,为了家族的责任,来到日本,决心努力劳动3年,却在这里遭受了奴隶般的劳动生活,这是不公正的。构成社会的大部分成员都是普通劳动者,她们的权利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的话,还谈什么‘发展’?财富集中在一小部分人身上的时候,谈‘发展’就是一种欺骗。"  相似文献   

17.
清晨,一个揪人肺腑的电话拨到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瞬间又被直播出去,传到这时正开着收音机的千家万户。人们被这个哭泣着的悲痛声音震动了—— “元月4日凌晨3时左右,我的阿嫂突然感觉到身体不适,随后便昏倒。但在她完全失去知觉前还很清醒地叫女儿快打‘120’,叫了两声‘120’、‘120’……谁知她女儿打通了‘120’以后,对方却问这问那:多大年纪,是什么病,有什么病史,等等。讲真的我们都不知道患者得了什么病,结果‘120’‘拒绝出车’。我们只得用床板把她抬着,深更半夜,冒着寒风细雨,抬出马路截的士,截了好一阵才截到。结果,送到市一医院,值班护士叫家属看,说病者瞳孔已经扩大了,经过一番  相似文献   

18.
<正>"‘北漂’过年回家和亲人匆匆一聚,热乎劲还没过,就又返京上班了,心里正不是滋味,此时工会为1000名会员职工送上返京车票红包,传达的是咱们工会‘娘家人’欢迎职工回‘家’的真心实意!"不久前,在刚结束的"北京欢迎你——外地职工返京火车票补贴活动"中,1000份百元火车票补贴在几分钟内被海淀园会员职工一抢而空,创下了  相似文献   

19.
新瓶装旧酒     
对于越来越关心健康的现代人来说,无酒精、低卡路里的啤酒应是大受欢迎的。然而,被誉为日本啤酒之王的麒麟啤酒厂,曾推出一种类似这样的啤酒,结果在全日本每年销售量不超过十万箱,只好宣告失败。针对此现象,日本另一家酒厂——宝酒造,决心要找出其原因之所在。于是,该公司的‘社会观察情报部门’组织了数名生活模式与价值观迥异的职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无酒精啤酒销售之  相似文献   

20.
搔了一痒     
这所学校是由旧祠堂改成的,我家曾住在祠堂右巷一间房子里。‘大革文化命’那年,学生不来上课,住校的老师也都搬走了,庞大一个祠堂只住着我家六口人。不久,一个工作队搬进祠堂前厅厢房。当晚,队长叔叔便来我家拜访。他一进门就走过来拍我的小脑袋,还伸出他那只鹰爪似的手,在我的胳肢窝里搔了一痒。那一痒给六岁的我留下了温暖的印象。工作队把祠堂后巷一间从未住过人的破房子清理一净。打那以后,我便时常听到后巷传来‘说不说’、‘啊——’以及类似硬物碰到皮肤发出的那种音响。我不明白这些音响到底因何而来,于是有一天傍晚,趁妈正忙着炒萝卜干,我偷偷溜进后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