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江  葛璇  邓晓霞 《学理论》2010,(27):288-290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探索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方式;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改革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内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合理的项目建设与运作保障机制下,引导学生在实训中学会学习、在实训中学会工作。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过于强调外语能力,是偏离创新能力的选拔制度。对比西方国家的博士外语能力要求,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应该改革走"双轨制"道路,对应西方哲学博士和专业博士两种培养模式,招收学术研究生和专业研究生。专业研究生应以科研创新能力为选拔核心,改变过于注重外语能力的选拔方式。  相似文献   

3.
罗斌 《学理论》2012,(27):194-195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能力既要求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身心素质,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核心能力,体现专业通识能力;又要有专业方向知识、技能,体现专业方向能力.紧扣“专业”设计与组织学生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价值取向,遵循专业性、目的性、融合性、系统性、地方性等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党政机关工作的人员中有不少学社会科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有的因工作成绩突出而被委以重任,也有不少虽然工作很不错但总没被起用的,同样也有不少一无专业、二无专长,工作也谈不上突出的人被提拔使用的。究其原因,很重要一条是有些单位,过分强调所谓“专业对口”。有的领导认为学文史的只能干文秘,研究生只能搞研究、搞文字,干别的似乎就不对口了。这种“专业反被专业误”的现象是某些领导干部用人中的一个误区,其主要表现有二: 误区之一:专业=能力一些领导同志在选人用人时,往往存在着把被选者所学专业等同于被选者工作和业务能力的现象,似乎学的哪个专业就只具有哪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干别的就不行。比如说,现在强调要选拔一大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9)
社会需求的背景下,需要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之外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文处理能力、计算机技术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核心能力。对五所高校实地调研和调查发现,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存在课程体系失衡、教材内容滞后、实践教学缺乏、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据此提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相应策略,以期为高等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艳 《学理论》2013,(33):285-286
工商管理专业是高等院校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必开专业,是商学院和管理学院主干专业,在学科属性上,属一级学科。笔者结合近十年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经验,在传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微创新,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商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什么是商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这三种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
在国际汉语教师的选拔、培养培训和评测中,对教师的双语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双语能力的专项调查,分析该专业学生双语能力的现状及双语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进一步明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目标,突显专业特色;确保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要加强提升双语能力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0)
标识设计是视觉传达专业的"中介"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从"专业基础"课程转换到"专业设计"课程的桥梁。作为"中介"的标识设计课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采用单元化和过程化的课程结构,使用"教""启发式""实践性"多元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自然度过"专业基础"到"专业设计"的跨度,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
高校专业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专业大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本文引入"就业能力"作为全面考察专业大学生素质的专有名词,以就业能力的基本内容为前提,通过对广东海洋大学两届社会学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强对就业能力的认知力、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量身定做特色的就业能力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考出了一些地方干部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短板,也考出干部队伍专业化的发力方向。面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要求.从“需求端”系统明确干部专业化实践路径,从“供给侧”优化专业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方式,将干部培养成各领域精细治理的行家里手.以更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破解难题,已是迫切之需。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9)
"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开放发展的新战略,在此战略下,要利用现代化的地理信息专业手段,了解"一带一路"的各种信息,才能更好地实现多方面的深度合作。目前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育仍然存在学科设置与应用需求不一致、实践检验标准和培养评价体系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科建设需要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为目标,优化培养体系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为政府和企业的精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寅 《学理论》2015,(5):185-187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掌握电脑艺术设计软件、艺术理论和市场需要,利用软件工具实现不同的设计项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市场供求存在失衡的现象,应从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专业实习,实践训练、就业指导等方面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通过多方力量,多种措施来增强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丽英  赵欲升 《学理论》2009,(26):116-117
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其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专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专业之外的某些素质即非专业素质,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从文化素养、反思能力、行动意识、人格魅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着力阐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非专业素质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段美枝 《学理论》2013,(29):277-278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增设的专业,然而,近几年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实践表明,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通过分析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认为突出专业特色、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杨裕 《学理论》2013,(12):257-258
研究报告显示,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综合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多个方面,这些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多方面工作来使学生逐步掌握,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班级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了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企业需求是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检验的有效指标。现实中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重专业轻交叉、重工具轻创意,培养出来的"人才商品"与企业需求有相当大的落差,导致毕业生"出口"受阻。对此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所在,提出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设想如下:以"出口"需求为导向,明确学科定位;以能力本位为导向,设置课程模块;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实施科学教学;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推动专业实践。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1)
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日语人才,成为应用型大学日语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点。以应用型大学为研究对象,以日语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服务地方经济为视角,通过整合"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以期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日语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是旨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素养的那些具体课程,是思政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符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要求的学习内容。高师院校思政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学习利于培养和提升思政教育专业学生的多元智力、思维品质、综合能力。应用型课程学习需要调动非理性因素作用、"真情、真意、真信";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论为指导,"真会、真行";交互引用学习,"融会贯通";实践学习,"运用升华"。  相似文献   

19.
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理念,普遍适用于高职工科类专业领域。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应用技能的高级技能人才,因此,应结合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将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引入司法、警察类高职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1)
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在转型发展中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应从人生课程模块、专业基础与拓展模块、职业能力培养模块三个方面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的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