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密度也日益增大,高层建筑物大量的涌现,高楼的坠落物或是抛掷物致人损害的案件也随之不断增多,成为社会上一个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公众安全,维护受害人的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确有必要在侵权责任法中确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制度。文章通过对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民事责任进行简要分析,希望为我国侵权立法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侵权法草案规定侵权人不明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由“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建筑物使用人”连带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这实质上是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设定了一种对其在住宅内的行为随时举证证明的义务。这种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自由权利的限制和负担,无法解释和证成其正当性。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实施的抛物行为是其承担侵权责任的根据,侵权行为人不明,受害人就无法按照侵权法获得赔偿。区分所有权人相互之间的监督义务和协助查找义务以及作证义务,乃公法上的义务;以此为根据要求其对受害人承担连带侵权责任,违反了法律关系理论的基本原理。要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证明没有实施抛物行为,违背了未发生的事实无法证明的证据法原理。推定所有可能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实际实施了侵权行为,违背了违法行为不能推定的侵权法原理。所以该条应该删除。  相似文献   

3.
高空抛物行为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高空抛物行为纳入刑法规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因为没有高空抛物行为的治安规则,出现了刑行责任衔接断层的问题.从高空抛物行为治安规制的必要性出发,明确高空抛物行为治安规制的可行性,提出高空抛物行为治安规制的模式和实施建议,保证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规定的高空抛物责任在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引发了非常激烈的争议,本文将从法理缺陷、实践危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支持论进行反驳,从而否定高空抛物责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日渐增多的高空抛物案件,《侵权责任法》第87条创造性地规定了"高空抛物责任",为法院裁判提供了思路和依据。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空抛物责任的适用效果颇遭当事人抵触,主要表现在案件发生频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案件上诉率却居高不下,进而引发裁判结果执行难等连锁问题;反观案件的裁判过程,关于高空抛物责任的适用同样问题频出。上述困境的根源在于支撑高空抛物责任法理依据之缺乏,裁判中用以论证的弱者保护、损失分担和风险防范等皆不足以证成其正当性;且因强行赋予其公平责任内涵,造成其内容与实质的严重龃龉,导致侵权法体系和适用的混乱。综合衡量,高空抛物责任之弊远甚于利,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当考虑废除此项规则,转而由商业保险、救济基金等社会救济方式对受害人权益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空抛物行为不仅危害公民的人身安全,亦威胁公私财产安全,采取刑罚手段处理高空抛物行为已经迫在眉睫。各地司法机关在处理高空抛物行为时往往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定罪处罚,但从“公共安全”、“危害”与行为本质出发,高空抛物行为难以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不同行为情况,应将其分别评价为故意杀人(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重伤)罪、寻衅滋事罪更为妥当贴切,既能够达到精准认定,也能够维护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7.
界定高空抛物行为,解读司法实践的二元化判决背后的法理,评析《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限制该条文的适用范围,分析高空抛物行为责任性质,并认为一定范围内可能的行为人应当分担受害人的损害,而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最后,在肯定现行的法律规定的同时,提出健全保险制度、完善国家责任和督促物业公司和业主建立物业补偿金制度。  相似文献   

8.
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案件中,受害人往往难以举证谁是真正行为人。法官在“优先保护受害者”的理念下,或者基于同情弱者的朴素的法律良知与情感,或者基于公平思想作出由相关可疑业主承担责任的判断。如此判决是否妥适,对相关业主是否公平,于我国现行侵权法体系及法理层面上,尚值怀疑。  相似文献   

9.
加害人不明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案件自重庆“烟灰缸案”以来一直争议不断,虽《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对此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该规范对此类案件的解决仅提供了原则性的思路,且其在司法适用中仍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对此类案件的争议还未真正平息.在肯定该规范实质贡献的前提下,阐述该规范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并试图从可能侵权人的确定、举证责任和执行问题等角度出发,为破解该规范在司法适用中的难题提出相关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空抛物犯罪是近年来常见多发的一种犯罪,从我国高空抛物犯罪案件刑事判决书的情况来看,当前高空抛物犯罪呈现以居民住宅为主要犯罪空间、楼层高度集中在3至7楼、犯罪人年龄属于中年时期、犯罪人男性远远多于女性、犯罪人为无业人员的比重相对较高、文化水平多为初中以下等特点。诱发高空抛物犯罪的原因既有贪图方便的个人倾向性、个人消极情绪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等个人因素,也有不适当的家庭互动、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以及社区监督作用的减弱等家庭与社会因素。预防高空抛物犯罪需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民个人素养;强化自我调节,完善心理疏导途径;完善社会控制,健全纠纷解决机制;发挥群体力量,提升社区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共同危险行为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中,行为要件尤为重要。构成共同危险行为责任,每个行为人都得实施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本身就具有危险或危害;并且数个侵权行为具有同质性;同时,每个侵权行为都有可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离婚损害赔偿的基础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有:行为、过错、损害、因果关系。依《婚姻法》第46条的规范意旨,离婚损害赔偿的基础是离婚而非侵权行为,其性质应是法定责任。该条列举四种情形旨在规定对离婚的四种过错而非四种侵权行为。其要件应包括:离婚、损害、过错、离婚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共同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的侵权责任法立法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共同侵权行为及其连带责任作出了新的规定,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共同侵权行为本质特征究竟是主观说还是客观说问题,以及连带责任应当遵循何种规则的问题。这些规定都与传统的规则有所不同,在制定侵权责任法的时候,应当如何抉择?本文的意见是:可以选择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特征的关连共同主张,但是不能采用新的连带责任规则。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活动的产生由来已久,但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与刑事诉讼活动之间有些什么联系以及如何对待刑事诉讼活动等问题却始终众说纷纭。《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实际上是人依据刑事诉讼活动之“物”性进行立法,法赋予人刑事司法权,人使用司法权获得“物质利益”的过程,表明人与刑事诉讼活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人用物、享受物、改造物的受益过程。  相似文献   

15.
侵害合同债权属于侵权行为中的“侵权之债”,“合同债权”受到侵犯应当从“侵权法”角度寻找法律基础。从一起“一企二卖”的企业产权纠纷案件可看出,我国目前侵权行为方面的规定太概括,不够明确,造成适用困难,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行为类型化是我国侵权法立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论违反婚约的损害赔偿之债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违反婚约的损害赔偿之债的法律性质,英、美、德、法等国的成文法或判例法大体上可分为属于"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之债、属于"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之债、兼跨"债务不履行"损害赔偿之债和"侵权行为"损害赔偿之债、属于"其他依法律之特别规定"的损害赔偿之债四种.就违反婚约的损害赔偿之债的法律性质,学说大体上可分为债务不履行说、侵权行为说、违反"契约性的婚约"构成债务不履行而违反"事实性的婚约"构成不法行为说、财产损害赔偿基于契约不履行而非财产上损害赔偿基于侵权行为说、特种责任说五类.违反婚约的损害赔偿之债当属侵权行为之债.  相似文献   

17.
因偷食喷洒过农药后的果实、蔬菜等农产品而中毒的案件,时有发生。在此类案件的判决上,各地法院对于当事人双方过错程度以及对加害人行为性质的认定都过于笼统。事实上来讲,农药按照国家相关的分类,有剧毒、高毒、中毒、低毒之分,还有禁止使用、限制使用和准用之分,这直接影响到了加害人行为性质以及过错程度的确认。而对于偷食者,也即受害人来说,其过错程度也和其是否为相应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关。文章通过时相关法律问题的分析,着重在侵权责任方面,为以后法院在此类案件的判决上提供一个可以直接参照使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现行法律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尚存在需要统一和规范的条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不同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限制了该制度的实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是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一部分。在适用该制度时,应具备损害后果、侵权事实、侵权事实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观过错等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应考虑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