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不幸患上绝症。深感绝望的他,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女友的深情却无以回报。而昂贵的医药费让这个贫寒之家束手无策。就在一家人陷入绝望之时,他的前女友带着2万多元积蓄来到他身边,她要尽最大努力挽救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小钱在职业学校学习认真努力,成绩优异,劳动积极肯干,效果显著,工作勤恳踏实,备受好评。在校内外有人招惹他,他不予计较,有人歧视他,他正确对待,老师说他是好学生,同学说他是好干部,几乎谁都不怀疑钱琳俊这块料,能在四化建设的大厦上派上用处了,可是谁能想到呢,这块好料原是一棵歪脖子树。二年以前“金钱至上,超前消费”的不良社会思潮象一只无形的魔爪,将他还未及形成的人性完全给扭曲了,吃喝玩乐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但却有一股自然的内驱力,钱琳俊当然也有这种本能的需求,要满足这种需求就少不了钱,为了追逐金钱,一…  相似文献   

3.
观博海 《法制博览》2009,(17):21-21
在中国的幼学启蒙读物里,常会收录一个“凿壁偷光”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匡衡的孩子,出身贫寒,很小的时候,就给大户人家打工,但是却从来不收工钱。主人感到很奇怪,就问匡衡原因,匡衡说:“我知道您家里藏书很多,希望能够借阅您所有的书籍。”主人非常感动,就允许匡衡随便借阅自己的藏书。白天匡衡要干活,只有晚上才能看书,但他家实在太穷,连蜡烛也买不起,而邻居家虽然有蜡烛可烛光却透不来,匡衡就凿穿了墙壁,让烛光照过来,他借着这点微弱的光亮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4.
学会欣赏     
有一个名叫艾伦的孩子,他9岁时,在祖父的农场里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饼。一般的孩子嫌这份活儿脏,都不愿做,而艾伦却干得好极了。由于他捡牛粪饼表现出色,祖父给了他一个向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马匹。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小径     
赵德印 《工会博览》2006,(16):39-39
感谢是一种永恒,却不是一种交易,那是生命的昭示和人文精神的诠释。生命因感谢而色彩亮丽,生活因感谢而光芒四射。感谢传达的不仅是一种情愫,更是一种素养。学会感谢,拥有一切辉煌!小草要感谢,大地给了它沃土,大树给了它阴凉,花朵给了它芳香,鸟儿给了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差点将生命打成死结的经历,或将一点点小挫折放大成晴天霹雳的不智行为。 有一位高三学生,他平时的语文成绩很不错.但高考时却因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将作文写完.他就以为高考无望了。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乔金岭在贫穷困厄、创业坎坷之时尚且热爱生命,而在他富有、声誉日隆、事业也蒸蒸日上的今天,却要突然弃世而去?中国富豪的脆弱性,包括他的财富的脆弱性、意志的脆弱性、生命的脆弱性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8.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19-19
抗战前,薄一波被国民党逮捕,关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南京曾拟立即枪毙薄一波等12名重犯。可是,华北国民党当局却没有执行。其中原因之一是这个“大才子”学识渊博,碰到内政外交经济等解决不了的问题,华北国民党当局就要去监狱求教薄一波。而薄一波却常常把话说到关键的时候,便告诉这些国民党大员——是否给你们出主意,需要我党同意。国民党当局没办法,只好替他去找组织。就这样,薄一波和中共华北局(北方局)联得了联系,组织上同意有限度地给国民党“支招”,同时给监狱中被捕同志争取了政治学习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开学报名的时候,一个学生给了我一种特别的感觉,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他看起来聪明、活泼却又有点忧郁。因为都是新生,同学之间并不认识,但他一点都没有陌生,很想和旁边的人说话,但又怕我说他,不断用眼睛瞅我,表现出与别的学生不一样。从这一天起,我就开始观察他。  相似文献   

10.
鱼顺顺 《法制博览》2010,(16):66-66
经常听女人们诉苦,说“当初并没动心,但他如何如何说、如何如何做.自己就信了他、也信了这是一段真挚的感情,结果却这样!”——每每听到女人们的最后一句,某顺都想笑。真的要笑:他都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哥事迹了?顶多是在认识的头几天给你短信发密了点。煽情部分基本是抄的,  相似文献   

11.
告别洛阳     
我只知道成人的故土难离是一种深深的历史情结,却不知道我的儿子——一个将近9岁的小孩对于故土有着更为强烈的情感表达.儿子出生在洛阳,成长在洛阳,在洛阳结识了很多朝夕相处的小朋友.9年的时光,似乎已经将儿子生命的根深深地扎进了洛阳这十三朝古都的文化深厚的土地.让他离开这里,与将树连根拔掉一样,他的心中的痛楚是我这个将近不惑的中年人难以理解和察知的.  相似文献   

12.
案情: 小王同学是一名2006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平时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第一、二名。2006年6月8日(当时17岁)下午的英语考试却成了他的一个噩梦。考试刚开始约半个小时他就因帮助好朋友小丁(当时17岁)作弊被逮了个正着,最后各科成绩均被取消,班上平时成绩在十多名外的几位同学都在考试中正常发挥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而他却因作弊被捎在了大学门外,  相似文献   

13.
当刘明敢在安徽巢湖学院上学时.妹妹刘永梅突然身患白血病,正在他心急如焚地为妹妹筹款治疗时,一个令他心碎的事情发生了:原来,父母抛下患病的妹妹失踪了。刘明敢心里非常难过,就在他准备将父母告上法庭时,他却意外得知,自己不是亲生的,而父母这么做也正是为了不耽误他上大学……  相似文献   

14.
抱怨     
尼溪 《法制博览》2009,(6):72-72
柏拉图有一次问老师什么是婚姻,老师苏格拉底就叫他到森林中,砍一棵最漂亮的树回来,但是只能向前走并且只能砍一次。半天后柏拉图疲惫地拖回一棵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漂亮的树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砍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就拿回来了。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  相似文献   

15.
崔欣 《工会博览》2013,(17):4-5
生命是宝贵的,而安全是关系我们生命健康的大事。它捍卫着我们的生命,维护着我们生存的权利,为我们注入无限的力量。没有安全的保护,缤纷的生命之旅就会结束。平日里,那些默默无闻的职工,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付出种种艰辛;他们用耐心、细心和诚心,换取生产的安全运行。在全国第12个“安全生产月”到来之即,我们走到他们的身边,记录下他们平凡却感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师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殚精竭虑.用最后的气力给他的44个学生每人写出一封绝笔信,对每个同学都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评语,激励鞭策他们健康成长;同时给下一任教师因材施教提出了建议。这份生命最后一次的无私赠予不仅感动了孩子们,更感动了家长和社会.人们纷纷向这位好心的教师回报了爱心。  相似文献   

17.
秦海 《法制博览》2011,(2):46-47
你可以叫醒一个睡得再沉的人,你却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对于一个再糊涂的人,你不一定就没有可能和办法对他讲清某个道理;但对于一个装糊涂的人,你永远也没有可能和办法给他讲清某个道理。他总是会说不明白。  相似文献   

18.
肩上的幸福     
<正>"那是去金台组织招标,夜晚23:11分出发,家里的‘小大人’——辰辰不放心,不但帮我收拾行李、检查遗漏,还坚持要到车站送我。合影是孩子爸爸拍的。"图片的女主人公姜艳介绍道。"辰辰在很多方面都是他来照顾我、关心我,辰辰就是我的‘小骄傲’!"姜艳感到无比骄傲。姜艳,是中铁二十二局天瑞公司招标部员工,主要从事大宗物资招标采购工作。其中大宗物  相似文献   

19.
良子 《工会博览》2014,(15):40-41
刘慧强 33岁财务管理宝宝:刘奕嘉3岁2个月 问 以前儿子挺喜欢刷牙的,可是现在却不爱刷牙了。我给他刷.他就闭着嘴巴不肯张开,该怎么办呢?编辑 家长可以调整一下牙刷和牙膏,改成孩子喜欢、有可爱卡通图案的牙刷和彩色、  相似文献   

20.
郑承镇出狱后受尽家人、邻里的歧视.却从一个流浪儿身上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为寻找生命的能量,他踏上了收留流浪孩子的艰辛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