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广告瞄准女性消费者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日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成为众多商品的新的诉求对象.姑且不论大量的健美、减肥、化妆品直接以女性消费者为诉求对象,就是以往一直以男性为主要消费者的汽车、牛仔裤、运动鞋、计算机,也开始关注越来越具有消费实力的成功职业女性,推出适合女性的的款式,并且针对她们进行广告诉求,充分显示出这个势不可挡的市场趋势.  相似文献   

2.
女性农民工是农民工队伍中的弱者,其城市生存困境表现在其就业方式、职业层次、职业风险、社会地位、社交情感等多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要彻底改革城乡分割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同时提高女性农民工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缓解愈发严重的城市病,中国政府试图采取限制大城市和鼓励小城市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利用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城市规模与城市发展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城市规模的提高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此研究结论上,进一步地利用齐普夫(ZIPF)法则和城市提供就业能力指数对中国城市规模体系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发现中国城市体系总体规模偏小且小城市提供就业能力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009年1760位福建省留学回国人员的留学国家、专业、工作单位、工作地区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福建留学回国人员中女性共389人,占22%,男性1371人,占78%;同时女性留学回国人员在留学国家、专业、工作单位、工作地区等方面均与男性存在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本文就海西建设中如何发挥女性留学回国人员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女性农民工城市生存边缘化是指她们在城市居住和就业时处境日益相对恶化,偏离城市的主流生活,处于城市生存的弱势地位的一种生活状况。女性农民工城市生存表现在外出就业渠道、职业角色、生存身份、社会保障、社会地位、情感婚姻等诸多方面的边缘化。其原因与城镇化推进中的社会资源配置、城乡二元结构、女性素质、城市包容度等有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性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外观管理包含了所有有关个人外观的注意、决策与行动过程,每个人每天都会进行某种形式的外观管理工作。现代城市中年女性的着装行为、身体修饰方式等有自己的特点。现代城市中年女性的外观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晓燕 《工会论坛》2008,14(5):151-152
毕飞宇是中国当代作家群中比较独特的一个,“他被认为是当代男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在他笔下,无论是渴望逃逸的自领女性,还是事业痴狂的追求者,亦或欲望诱惑下的堕落者,这些城市女性在欲望的挤压下趋向焦灼不安、矛盾困惑,以致放逐精神追求,最终导致了人性的扭曲与自我价值的失落。  相似文献   

8.
出现于13~15世纪西欧的城市文学,在对待女性的态度方面受到了教会文学和骑士文学的双重影响,具有明显的对立调和性,即对女性的否定与赞美并存,以对立为主流,以否定为结果。这种对立往往与性爱和婚姻联系在一起,向往爱情、排斥婚姻和渴望性爱是其纵向的发展轨迹。城市文学中这种对立调和的女性观,为我们了解当时女性的社会形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9.
十八岁的纯情少女,爱照月亮,爱数星星,爱用轻风绵织童话爱用雨珠串起幻梦……  相似文献   

10.
袁秀和 《理论前沿》2002,(22):37-37
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证明,农民家庭消费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要素,直接影响着农村各种比例关系是否协调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因此,引导农民消费是一个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女性职业生涯阻隔主要表现为职业生涯入口的就业歧视、家庭与工作的冲突和晋升中的"玻璃天花板"。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性别观念,平等就业保障机制的缺失,用人单位先入为主的统计性歧视及人力资本投入差异和女性群体自身因素是其影响因素。因此,要消除女性职业生涯阻隔,就要切实加强政府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政策支撑,营造消除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良好氛围,加强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女性自身要树立职业发展和职场竞争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获取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愈加频繁,分析泉州市抽样调查数据,总结流动妇女在城乡流迁中的职业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影响农村流动女性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建议发挥城乡流动对农村妇女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女性流动人口比较聚集的福建省实行无地域性别歧视的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3.
“80后”城市女性的科学素养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0后"一代即18~26岁的城市女性的科学素养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80后"城市女性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人生的态度、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科学素养水平均与男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引导"80后"城市女性继续社会化,加大对科普设施的宣传和利用有助于"80后"城市女性科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AIDS模型,从动态角度研究了南京城乡居民在食品、衣着、耐用消费品、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交通通讯、住房等七类商品和服务消费上的消费行为特征,并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在七类商品的消费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一,城镇居民膳食结构优于农村居民,提高农民收入可显著降低农村恩格尔系数;第二,城镇居民衣着消费已有较强的追逐时尚的特点,而农村居民衣着消费观念仍较保守;第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上,档次越高的耐用消费品,城乡拥有量差异越大,同一种消费品大量进入农村家庭要比大量进入城镇家庭有一明显的滞后期;第四,交通通讯类商品与服务的降价将可能极大的刺激销售量,是未来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拉动点;第五,目前过高的教育费用与医疗费用是居民的沉重负担;第六,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城镇居民明显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亟待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关系虽不时经历风雨波折,但总体上还是不断向前发展,遍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中日两千年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这40年是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的40年。但是,随着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日关系也正在经历历史性的转型过渡,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政治互信不足,作为双方政治互信缺失在社会层面上的一种反映,两国国民友好感情不断下滑,这些问题值得双方高度重视。中日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两国各自的长远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日关系保持健康稳定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们要学习、传承老一辈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登高望远,求同存异,要努力增进政治互信,妥善处理敏感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稳定;要加强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两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弘扬友好传统,扩大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友好感情;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合作,拓展两国关系的发展空间。可以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6.
自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日益紧密,中国的联合国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深入发展。如果以时间为轴,从机构、学者、成果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联合国研究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联合国研究的显著特点:从研究视角来看,中国的联合国研究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较为紧密,这使得学者偏重政策性研究,其目的在于为中国外交服务,并非纯粹学术研究;从研究领域来看,当前中国联合国研究的关注领域相对广泛;从研究资金来看,联合国研究资金相对缺乏,当前资金主要来自个人或研究团体的自筹;从联合国研究现状看,当前中国的联合国研究仍然呈现出既前沿又边缘的特点,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尚未达到显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中国城市女性的体质状况,为个体化养生养美服务。方法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召集女性志愿者2 241名,以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受访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判定中医体质类型。按年龄段、职业、婚姻状况和地域进行分层,考察9种体质类型的频数分布。结果 中国城市女性平和质占21.95%,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地域的女性偏颇体质频数分布中,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频数居前3位。结论 应针对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对中国城市女性开展养生养美等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从众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团体的购买行为、评价与意图所影响,进而改变自己对产品的评价、购买意图与消费行为,以符合团体期望。基于青少年是所有年龄群体中最可能迫于从众压力的人群这一观点,以大连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少年从众性消费行为的动机。发现个人特性、群体特性、品牌特性和情境特性各指标对青少年从众性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服从与驯服这一个人特性对从众性消费行为影响最大,其余依次是社会大众、媒体曝光率、同伴群体、品牌知名度、自信与自尊。性别差异不会对从众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最后指出了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整个市场 ,消费者的个别行为是微不足道的。但大量消费者行为的累积将会逐步通过正反馈或者自增强机制不断地促使市场结构向某一确定均衡点演进 ,即随机的局部达到一个有序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是衡量其市民化程度的重要标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保障水平都对其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实证调查显示,无论消费水平还是消费方式,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对其消费水平正相关,教育水平、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具有抑制作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强化降低欠薪风险的机制,以及全面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均等化制度建设,对于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和提升其市民化程度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