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富是财富,贵是权力地位。礼与刑是社会的规范,也就是道德自律与法律强制,是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工具。人的行为除了受到道德、法律、财富、权力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结构的影响,彼此相互影响而规范着人的行为。当道德的规范作用降低,法律的制裁力量也会随之减弱,财富的作用就会明显,权力的地位则凸现;当法律的制裁作用降低,道德规范也就失去作用,财富的作用就变得突出,权力的地位就成为决定的因素。当财富升到首要地位,道德的规范作用就显得无力,法律的制裁作用也会受到影响,权力的作用则更显至关重要。当权力成为决定因素,道德的规范难以奏效,法律制裁也难以公正,财富则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需要发挥政治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追求平凡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功名利禄:有的人追求权势地位;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享受;有的人追求一生平凡。虽说对人生的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但我认为,追求一生平凡的人最为可敬。因为,每个人都离不开平凡,平凡是伟大之母。追求平凡,做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平凡的人。一座雄伟的大厦,耸立在地平线上,人们总是赞叹不已。但真正应谊赞叹的不是大厦,而应是那砌起大厦的一砖一瓦,一沙一石。殊不知,如果没有平凡的一砖一瓦,一沙一石,哪来的大厦?大厦如此,人也如此。  相似文献   

3.
读闲书     
张燕 《江淮法治》2009,(20):56-56
我喜欢读书,确切地说是喜欢读闲书,就是毫无功利心的那种读书。在今天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里,做什么事似乎都要想一下是否值得,是否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即便是读书,也要被人生的竞争和简单的功利心所限制,它更多成为我们增长生存技能的重要方式,或是宣泄焦虑和不安的渠道。当它作为我们匆忙的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途径时,它就缺少了原本应有的那种平和安逸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在福柯知识/权力观视野下,权力充斥在每一种差异关系中,社会中的一切机构,诸如学校、工厂、医院和家庭等都普遍有权力关系。具体到医患关系,患方缺乏相关医学知识背景,从医学技术角度看就是存在一种差异性关系。现今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很浓,医学被认为是一对知识、数据和技术项目,而不能嵌入生命,但我们试图在医疗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及融合机制,使医学能真正嵌入我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追寻智慧     
人永远都在追求:10岁是糖果,20岁是爱情,30岁是享乐,40岁是成就,50岁是财富,之后还有什么可以追寻的,不就是智慧吗? 如果我"输在起跑线",童年时就没吃到多少糖果,之后"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爱情、享乐、成就和财富都与我无缘,该怎么办?只是哭吗?  相似文献   

6.
<正>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已然潜移默化于教书育人和读书明理之中,无数读书人把此作为人生的一种理想和追求。这也就是经常所说的书生报国。读书人无论人生境遇如何,都秉承这种理想追求,其所有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都深深植根于家国天下之中。所以,家国情怀既是一种人生使命,一种责任担当,也是一种精神支柱。今天,我们有必要重申读书人的...  相似文献   

7.
廉洁之爱     
廉洁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大爱。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能来世间一趟,全赖上苍广博的眷顾与恩泽。生命之于我们只有一次,三万多个日子,于历史长河中,如夜空中匆匆划过的流星,倏忽而过,一闪即逝。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宝贵,珍视自己,爱惜生命,让生命平安,让心灵怡然,让人生之旅充满阳光、充满欢乐,不仅是你我孜孜不懈的追求,更是幸福的真义所在。因此,洁身自好,坦荡无私,身上  相似文献   

8.
正义在中国:历史的与现实的——一个初步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所提出的正义观念具有明显的现代特征,它的两条正义原则的序列在古代乃至现代其他文明中可能是成问题的。即使是其正义概念也迥异于古代社会中对应得、报复、回报的主张。此外,一种独立的生命保存原则也值得专门强调。但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对制度伦理而不是人的道德予以更多的重视。未来中国正义观念的构造,应当同时兼顾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百年启蒙与革命传统和十年市场经济传统的经验,分配的对象应当扩展到权力、财富、地位与名声,并在政策上对社会底层予以特别关注。在这方面,中国古代制度中包含着一些有益的伦理含义,尤其是通过选拔生产统治阶级的方式以及对最弱势群体皆有所养的追求。就现实而言,香港蕴含自由的法治、台湾蕴含传统的民主,以及大陆不同地区的经验,对我们凝聚正义共识都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反腐断想     
能够掌握群众的人是伟大的人;能够掌握自己的人是清醒的人。干部啊干部,它可以是公仆的简称,也可以是权力的象征。权力的链条中只要有一个环节被锈蚀,权力的宝塔下只要有几块砖坍塌,或许就会引起整根链条、整座宝塔的崩溃。自古以来,贪官可谓多矣,然而有几人能从始至终永享荣华?有道是,钱财乃身外之物,赤条条来,赤条条去,贪多何益?做官首在做人,官品即人品。一味追求金钱将使人变得卑俗,等到卑俗的幸福变成了人生的唯一目标,人生也就没有目标了。反腐断想@张少文  相似文献   

10.
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每个权力主体追求的目标,权力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谋取额外收益,进行违法违纪和违背党的宗旨的腐败行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即较高水平的制度化能够防止腐败,以非正式制度创新制约腐败也是一种不错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的固有属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是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这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和社会的普遍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社会的不断探索和浴血奋战就是为了追求公平和正义。“不患贫、不息富、只息不公”。已成为人们的普遍道德观念和大众心理价值取向。人们追求心灵上的慰藉、现实中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宏观调控权是经济法中的一项特有的权力,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新型的经济权力。它与行政法中的行政权力在主体方面、职能运作方面等都具有一些相似性,加上我国长期的观念约束及现实中行政权的范围非常广泛,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宏观调控权实质就是行政权,或是对两者的区别和差异性很模糊。因此,分清宏观调控权与行政权的不同之处,对于明确经济法的地位,促进两项权力的有效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谭永强 《法制与经济》2008,(14):83-84,99
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每个权力主体追求的目标,权力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谋取额外收益,进行违法违纪和违背党的宗旨的腐败行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即较高水平的制度化能够防止腐败,以非正式制度创新制约腐败也是一种不错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权力制约的思想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精华。一位法国著名思想家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由于权力具有一种特性,它能使掌握它的人倾向于扩展权力,并通过权力的应用追求自己和自己所属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可见,权力、尤其是不受监督的权力本身就具有腐蚀道德、侵犯公众利益、与公众利益相对抗的潜在倾向。无论古今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所谓腐败就是以权谋私,即掌握一定公权的人利用权力追求额外(或称不正当)的收益。可以说,腐败的目的几乎都是相同的,即为了满足个人贪婪的欲望。一、腐败行为可表述为收益与成本之比成本和收益比较,是影响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当前,导致我国腐败问题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败的成本低而收益高,致使一些人为高额利益所诱而“前腐后继”,走上腐败不归路。当掌握公权的人利用权力追求的额外收益比其成本大得多时,他就容易具有腐败的动机。当潜在的收益足够大时,他就可能铤而走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反腐败的有效机制就是使腐败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学》2015,(5):3-11
霍布斯是权利本位论的哲学奠基人。自然权利是其权利本位论的逻辑起点,是一种绝对的自由平等关系。从自然权利的自然平等和自然自由出发,霍布斯论述了权利本位论的三个基本主张:权利先于义务,权利先于权力,权利先于欲望(以及意志和功利)。首先,自然的和社会的义务(法律)都是有条件的,最初都源自于自然权利;自然权利是无条件的,是一切法律和义务的基础。其次,权利始终是目的,是第一位的,权力则是手段,是第二位的。国家主权和公民权利都起源于并服务于自然权利。最后,自然权利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欲望、意志、功利的前提,是一切政治性、道德性和社会性问题的开端。霍布斯的权利学说是彻底的权利本位主义,并因此为现代社会、政治和法律提供了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慎独”与“兼善”,是中国儒家文化中关于个人德行修炼的核心和言行举止的标杆。“慎独”是指注重精神生活和理想信仰的价值,追求个人德行的完善;“兼善”是指“慎独”在现实世界和社会中的相对价值,是应用理想于实际。一个健全的理想主义者是不应该脱离实际和逃避现实的,终归会面临着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义与利的关系,因此,“慎独”与“兼善”是对同一个人的品质的描述,而非供人选择的不同生活。今天,我们在一个功利日重的时代来谈儒家这个日渐式微的人生哲学,是出于对中国律师行业的社会公信力以及中国律师人生境界和个人德行的忧虑、追…  相似文献   

18.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黄伟康将建筑审美分为三种:一是专家审美,二是权力审美,三是群众审美.权力审美的本质就是长官意志.(<嘹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47期) 建筑学上的"权力审美",至少有三个毛病:-味讲求"面子",经常贪大求洋,标新立异.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标志性建筑,在审美取向上,喜欢追求夸张效果,华而不实.  相似文献   

19.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权力地位、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是“身体、美丽和智慧”。这不只因为身体是生命之本,是人之一切,还因为美和审美只属于人类。没有美就没有人生,不懂得羡,也就不懂得人生。现实社会之所以充满丑陋和罪恶,就在于还缺少美或美还处于劣势。因为只有美才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社会,推动文明,鼓舞斗志,增强信念,弘扬光明,抨击丑恶,揭露阴暗,给人们带来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生活中,写作、阅读、旅行、赌博等等,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件事,如果成了生活方式,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了,你无法放弃。人活几十年,总要以什么方式度过,老板每天做生意,他的人生也就是在生意中度过了。其实并不是每个老板都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