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政绩考评制度的结构性偏失及其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邦友 《行政论坛》2005,3(4):18-21
我国政绩考评存在着结构性偏失,其具体表现是:在政府自我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之间偏向政府自我评价,尤其偏向上级领导评价;在经济绩效评价和非经济绩效评价之间偏向经济绩效评价;在数量指标评价和民心向背评价之间偏向数量指标评价。重构科学的政绩考评制度,应把握以下三点:明确科学政绩考评的三个逻辑前提;确立政绩考评的整体结构;以行政结果作为政绩考评的侧重项。  相似文献   

2.
正确地考评和认定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培养选拔干部的基础,但在考评干部政绩的实践中,往往容易产生片面性。因此,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处理好干部考绩中的基本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上走出认定"政绩"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政绩考评是引导、激励、约束干部作为的"指挥棒"与"导航仪"。基于路径依赖与结构动能的分析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绩考评大体经历了GDP最大化考评、科学发展观考评、政府绩效评价与法治考评、推动高质量发展考评等历史阶段,呈现出导向性、统一性、多样性、叠加性,以及自上而下的宏观张力扩散和自下而上的微观动能集聚等特点,蕴含着价值、责任、技术与现实逻辑。其中,"方向引领+目标分解"的宏观张力体现价值与责任逻辑,"履责问责+纠错纠偏"的微观动力体现技术与现实逻辑。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政绩考评,应构建以"民生三感"为导向的指标体系,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与容错机制,进一步培育第三方评价市场,建立数字化的考评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
科学考评政绩,是帮助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也是当前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今年以来,我们对乡镇(街道)、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提出并建立了如下的总体构想、基本框架、指标设计、具体操作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矫正我国政绩考评制度存在的结构性偏失,必须重构科学的政绩考评制度。我国政绩考评制度的结构性偏失1.在政府自我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之间偏向政府自我评价,尤其偏向上级领导评价政绩状况,主要不能由政府自我评价,而必须交由社会、企业、公众评价,这也是当代社会消费者主权和顾客至上原则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然而,目前我国政府政绩评价却存在主体倒置现象,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政府自我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之间偏向政府自我评价;二是在上级领导评价和直接服务对象评价之间偏向上级领导评价。政府自我评价,其实主要是政府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现阶段我国公务员量化考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考评指标的合理选择、考抨指标权重的科学分配、考评等次的判定等方面退行了细致探讨,对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概要求、简便易行的国家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科学政绩观的基本特征 政绩,是指领导干部履行 职务职责的实际表现和实际效果。政绩观就是在这过程中形成的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政绩观不同,取得政绩的方法、对政绩的考评方法就有不同。科学政绩观主张领导干部要以工作过程中求真务实、兢兢业业的态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结果为社会出力,为百姓做事;科学的考  相似文献   

8.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靠正确的政绩观作保证。没有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就不可能形成科学发展的政绩导向机制,也就很难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为了破解这一现实难题,近年来,惠州市进行了一些探索,以开展创建“科学发展好班子”为平台,  相似文献   

9.
避免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绩工程",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与此同时,基层领导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重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话语权",不要让农民"集体失语";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充分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要改革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科学设置考评内容,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知情权、评价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10.
政绩考核是评价干部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以什么样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考评干部,不仅决定着政绩评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而且直接影响着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安排的重心和着力点,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相似文献   

11.
一、科学政绩观的基本特征1、科学性政绩是领导干部在有所作为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成绩。政绩的科学性意味着,正确处理动机、行为、后果之间的关系,注重动机、行为与结果之间复杂因果联系的考察,以尊重客观的因果联系为前提;注重对行为中投入产出的分析,以最有效的方式、即以最少的投入追求的最大收益。2、全面性全面的政绩观,就是要以全面协调、统筹的发展观指导,确定工作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中取得政绩的方法、并使政绩的考核指标、标准到考核方法、手段都坚持全面的观点。3、群众性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政绩考评要把效率性与人民性结…  相似文献   

12.
论对党政基层领导干部短期行为的遏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短期化行为较普遍,其表现也是多方面,体制不完善、考核体系不科学、监督机制不健 全、领导干部的功利心理和低素质是其根源。要遏制这种行为,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建立科学的政绩考评体 系,健全制约机制,强化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3.
显性政绩和隐性政绩是领导干部工作政绩的两个方面 ,二者不可割裂 ,不可偏废。但在实际工作中 ,重显性政绩而轻隐性政绩的情况却大大存在着 ,几乎成了一种隐形制度和实践惯性。本文试从这些问题的表现、成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政德与政绩     
正政德是什么、政绩是什么,政德怎么修、政绩怎么谋,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弄清楚的问题。"三严三实"作出了鲜明回答,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旨在强化政德修养;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旨在强调干好政绩。"三严三实"揭示了政德政绩的深刻内涵,指明了政德政绩的实现路径和基本方法,体现了政德观与政绩观的统一,是党员干部修炼政德、谋创政绩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物腐虫生,己正正人。政德贵在修、重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我国古代在赏功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方略 ,并以此为鉴 ,反观我国现阶段“凭政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 ,提出在评价干部政绩时应重视考察政绩的道德属性 ,在凭政绩用干部时应突出发展潜能等观点 ,旨在探讨如何增进干部激励方式的有效性并减少其负面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颖 《理论探索》2008,(1):132-133
转型期政府信用失范的理论根源是委托-代理理论在实践中的背离,社会根源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体制根源是权力配置不尽合理.转型期重构政府信用,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建立刚性的政府行政失信行为惩罚机制,建立全面合理的政绩考评机制,加强对政府官员的诚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干部政绩,有“显”“潜”之分, 显绩是立竿见影的业绩,而 潜绩是短期内看不到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达到的目标。当前,在提倡要用实绩考评干部的同时,无意中也导致了一些干部的“政绩观”发生了扭曲,他们热衷于“显绩”,搞所谓跟上形势的“脸面工程”。这  相似文献   

18.
时下,全国省、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工作正在陆续展开,党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开始了新一轮的新老交替。如何科学考评干部?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引入民意调查和实绩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落实广大群众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评价领导干部既看“政德”、“政才”、“政绩”,又看“政声”。这种重视群众口碑的做法令人叫好!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倍受社会特别关注的现实问题。正确分析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对于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廖庆琳 《学理论》2011,(6):53-54
基层检察院在对内设部门及人员考核评价的实践中,建立了相应形式的考评机制,其中较为普遍的是目标量化考核评价模式。从实际情况看,考评在基层院工作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具体考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考评目标不够明确、考评内容不尽科学、考评方法还不够合理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健全完善的基层检察院考评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