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穗文 《黄埔》2009,(5):37-39
在大革命时期的广州,黄埔军校先后存在过“火星社”,“青年军人社”、“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孙文主义学会”、“黄埔同学会”5个军人团体。这些军人团体极其活跃,不仅在军校政治、军事生活中颇有建树,并且影响到国民革命军各军中。  相似文献   

2.
卜穗文 《黄埔》2009,(6):39-41
孙文主义学会是黄埔军校内外一批国民党右派分子为对抗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而建立的反动团体。  相似文献   

3.
正廖仲恺是受到孙中山委托参与黄埔军校筹备与创建第一人,从参与筹措到与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协商确定在广州创办党义军官学校并主持建校,代理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后任黄埔军校首任党代表以及所有驻广东各军总党代表,全力支持孙中山先生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积极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他与中国共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黄埔军校内部成立过什么组织,开展过哪些活动?陈宇:黄埔军校在建校初期,主要分别成立有中国国民党特别党部和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前者是公开选举的,后者则是半公开、秘密的。以这两个党组织为依托,还成立有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 《黄埔》2014,(1):82-89
记者:黄埔军校内部成立过什么组织,开展过哪些活动? 陈宇:黄埔军校在建校初期,主要分别成立有中国国民党特别党部和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前者是公开选举的,后者则是半公开、秘密的。以这两个党组织为依托,还成立有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以及后来由蒋介石亲自担任会长的黄埔同学会。  相似文献   

6.
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常委、祖国统一与对外联谊会副主任,黄埔军校江苏省同学会理事,江苏省台属联合会理事吴鹤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3年了,但他谦逊质朴、平易近人的风貌,时常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吴鹤云,福建省莆田人。从小聪颖过人,好读英雄传记,敬慕爱国先贤。受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伟大精神感召,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科。1929年毕业后,分配驻守皖南,在国民党第五十军服役。1932年考入陆军大学十一期。先后担任国民党第三战区参谋处上校科长,军务处少将副处长,三十七军团的二十五军、五十军、二十三集团军少将参谋长,五…  相似文献   

7.
黄哲嗣 《黄埔》2011,(3):40-41
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并建立校军,为中国近代革命史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在黄埔军校招生募兵和开始训练教导团的过程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参与,有名与无名者,帮忙与破坏者皆有之,而且也有许许多多的事为众人所不知。1940年时任民国军委会侍从室主任的陈果夫,在中央军校一次演讲中,首次披露了黄埔建军招兵中的一些历史细节。1924年夏秋之际,在上海负责办理黄埔军校军需用品的陈果夫,收到校长蒋介石转来一张孙中山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8,(5)
正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先生训勉说:"我们今天要开办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自此几年来,黄埔军校以毕业生为骨干,先后成立校军教导团,党军第一旅,党军扩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黄埔军校于1925初成立青年军人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简称青军会),出版有会刊《中国军人》。自1925年2月创刊到1926年3月,共出版九期。其中1925年11月20日出版的第八期发表了《惠州战役日记》一文,作者署名“铁血余生”。该文为作者当年10月在二次东征叛军陈炯明的斗争过程中,自总指挥部出发至攻克惠州的十一日中的随军笔记。约1.7万字,内容翔实、观点鲜明、笔锋犀利。记录了正义之师得到工农商学各界支持援助的情景;记录了在革命军面前,惠州这座历史上曾有二十八次攻而不破之城,两天即被攻陷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黎惠东 《黄埔》2009,(4):44-46
中国第一家革命博物馆是1926年由黄埔军校创办的“革命博览室”,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黄埔军校于1926年11月开始筹建,目的在于纪念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主要展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事迹。它位于广州黄埔岛黄埔军校校本部西侧的一座现在被群众习惯称之为“中山故居”,黄埔军校时期被学校师生称之为“孙总理纪念室”的两层小洋楼内。  相似文献   

11.
黄埔老照片     
《黄埔》2014,(2):F0002-F0002
正蔡光举蔡光举烈士,军校第一期学生,任教导团三营党代表,在攻打淡水中英勇牺牲。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称之为黄埔军校牺牲的第一人。左:蔡光举烈士遗书《青年军人》第二期刊载的"蔡光举烈士遗书二通"右:《蔡光举烈士殉党详情及其事略》蔡光举烈士的事迹,在军校的刊物中广为宣传。这是《蔡光举烈士殉党详情及其事略》。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我们尊敬的李默庵会长诞辰一百周年。李默庵会长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转折,最为深刻的变化,虽历经沧桑,辗转漂泊,但始终未改一颗热忱的中国心。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统一,呕心沥血,辛勤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李默庵会长是黄埔一期学生。他在黄埔军校期间,就加入了革命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做了不少工作。他亲身参加了两次东征、北伐,身先士卒,几度负伤,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战斗中从战士成为“黄埔…  相似文献   

13.
1937年至1945年,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无比惨重的伤害。八年抗战中,有大小战役无数场。著名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为国家的生死存亡牺牲奋斗,写下光荣的篇毒。这里着重谈谈淞沪战场上的黄埔军人。七七事变后,战火随即烧到上海,由于另一支日军南下,中国被迫决定在淞沪应战。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布自卫声明,将淞沪划归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初为蒋中正自兼,后改冯玉祥,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战事发生,即令已经往北调的罗卓英部队(第18军)南下,又将淞沪警备军改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是张治中,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曾任黄埔军校教官的陈诚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负责指挥淞沪战事全局。陈本为军政部次长,沪战开打不久调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为副总司令,下辖18军、54军。  相似文献   

14.
中将曾泽生     
毕一功 《黄埔》2011,(3):26-27
曾泽生(1902—1973),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云南省永善县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第三期区队长,1927年1月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9年1月任滇军第三旅五团副团长。抗战爆发后,随军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1939年起任第一八四师副师长、师长,第六十军军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部到越南受降。1946年率六十军赴东北,1948年10月率领六十军于长春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4,(2):4-27
黄埔军校创办不久,即投入到捍卫革命政权的战斗中去。1925年2月,军校教官、学生和教导团3000余人,与粤军联合组成右翼军,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黄埔校军在淡水之战和棉湖血战中,大显神威,其爱国爱民、勇猛果敢、团结奋斗的黄埔精神赢得了各方的瞩目和交口称毙1925年10月,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扩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作为主力第二次出发东征,冒着弹雨强攻惠州,酣战华阳,与东征军各部配合,彻底消灭了陈炯明的军事力量,“黄埔精神”再次大放光彩。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为出兵北伐奠定了基础。这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胜利,也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齐悦 《同舟共进》2021,(4):42-45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织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在短短三个月内,颁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社会面貌为之一新。国家政体已自专制变为共和,掌理全国教育行政的机构由学部改为教育部。教育总长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孙中山1月2日出席各省代表会时依照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提出各部总长人选,教育总长为章炳麟,因遭代表会反对,改提蔡元培,遂获一致通过。  相似文献   

17.
1924年,孙中山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于黄埔。他曾五次到黄埔军校,对此地可谓情有独钟。但当时留下的几幅照片流传至今,却存在着说明错误。一、孙中山在黄埔军校追悼巴富罗夫将军图一在《纪念廖仲恺何香凝》图册第80图的说明是:“孙中山廖仲恺视察黄埔军校。”但既然是视察,为何有人臂缠黑纱?经反复查证,原来该图是1924年8月4日孙中山偕廖仲恺等人到黄埔军校参加追悼巴富罗夫将军后,步出军校时所摄。巴富罗夫是来华工作的苏联首任军事顾问,1924年5月抵达广州,就任孙中山军事总顾问并兼任军事顾问团团长。7月18日,巴富罗夫同其他苏联军官及航空局…  相似文献   

18.
1924年1月下旬,孙中山派蒋介石负责筹办陆军军官学校。叶剑英应廖仲恺的邀请,参加黄埔军校筹备处工作。3月间,孙中山将原属中央直辖的粤军和东路讨贼军,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任命许崇智为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张民达升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师长,叶剑英任该师参谋长。改编后叶剑英便以建国粤军第二师代表的身份,继续参加了军校的筹办工作。创办黄埔军校,是孙中山积累几十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在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启发下,逐步形成一个必须建军的思想后作出的重要决策。孙中山在革命初期,对军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后有所认识,就想依靠和利用旧…  相似文献   

19.
黄埔军校于1926年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军校师生将才尽出,战功显赫,杨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黄埔军校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军校之一、但军校曾于1938年遭日军飞机轰炸,校本部被夷为平地。后只修复了军校大门和孙中山故居等个别建筑。1996年适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广州市政府决定重修黄埔军校。以此作为对孙中山先生的最好纪念。由广州市政府股资2000多万元,严格按照“原位、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黄埔军校校本部终于重视了往日的风采。这座俗称“走马楼”的楼房、建筑面积逾万…  相似文献   

20.
丘岱安 《黄埔》2012,(4):25-27
我的父亲丘之纪,1902年出生在广东揭西一大户人家,在学校念书期间深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在学习期间随校组织的学生军两次参加东征,由于表现优秀,毕业时由当时任教务长的张治中将军点名留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