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不可否认,美国是世界上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召回制度以及惩罚性赔偿制度,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三把利剑. 美国建立了覆盖所有食品的法规体系,目前该国最重要的食品监管法律是1938年通过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这一法律沿用至今,可以说是美国关于食品和药品的基本法.在经过多次修改后,该法已成为全世界同类法中最全面的一部.  相似文献   

2.
死刑能化解食品安全危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鸿伟 《南风窗》2010,(22):60-62
《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实际上是在准立法层面启动了食品安全犯罪领域的"严打"。关系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浪高过一浪,民意以及政府都认为关键因素就在于食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成本太低,因此对刑罚手段尤其是死刑寄托了太大的希望,过分夸大了死刑的一般预防功能。  相似文献   

3.
倪萍 《法制博览》2013,(1):208+207
食品问题在当今十分突出和敏感,作为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食品召回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食品召回制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备,但从我国目前来看,虽然《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召回管理条例》都对食品召回制度进行了规制,但落实情况和法律体系都不够理想。应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备的食品召回体系。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欧洲产生了食品安全危机(如疯牛病、二恶英),欧盟认识到修改法律标准的必要性,2000年产生了欧洲食品安全白皮书——它是欧盟及成员国制定其他所有食品安全的基础法律,25个欧盟成员国均须实施这个法律,同时每个成员国以此为基础再制定自己的特殊法律,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善食品安全的监督落实,保护消费者利益.因此,法国从2002年开始,产生了一系列修改过的或新型的法律和标准,如2002年178号食品和动物饲料方面的基本法律.目前,法国根据欧盟食品安全指令制定本国食品方面法律法规,需要采用两个原则:一是上市销售的食品或饲料虽然目前还没有危害的证明,但仍存在危害的风险,因此政府部门如认为某种食品有可能对公众存在危害风险,即使目前没有科学依据也会出台禁止措施,同时加以研究并做出科学评估,以实施防御措施.二是农产品或食品生产加工者是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其他市场参与方(包括消费者)也需对食品安全负责,政府部门则是监督检查监控者.  相似文献   

5.
崔雨潇 《法制博览》2015,(2):219-220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了各类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国内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飞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是,法律规制和检测技术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尤其是近十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直接影响到了全国消费者的人身健康权益,并且如何保障受害的消费者得到应有赔偿也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入手,分析现有赔偿方法的利弊,提出构建食品责任强制险制度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2011年4月,韩国爆发了的"甲醛牛奶"事件,即韩国第三大奶制品生产公司——每日乳业的牛奶被检测出含有福尔马林,原因是牛奶生产中使用了受污染的进口饲料.事件发生后,除各种问题奶制品被要求停止销售外,韩国政府更加注重从源头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治理.为此,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从三个方面加强了食品安全预防体系. 一是建立事前预防管理机制,即一方面检测机构对韩国民众日常消费较多食品进行定期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的食品,随即进行回收销毁;另一方面建立政府与民间的信息交流渠道,讨论食品安全政策,并听取各方面意见. 二是构筑综合危害信息中心,即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中心,通过及时掌握信息,迅速采取行动,来避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并按照轻重缓急将信息分为1至3个等级,其中1级信息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以问题食品的价格而非消费者的生命来给食品安全"定价",这不能不说是"食品安全法"立法中的一个遗憾。当然,立足于事前防范与及时发现,比单纯在事故已经酿成之后再进行重罚更为紧要。  相似文献   

8.
万锋 《法制博览》2013,(6):58-60
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食品监管机关是否作为受到质疑。拙文根据实例,从反渎职犯罪的视角剖析当前食品监管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查处食品监管渎职罪的现时困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30日,日本多家媒体报道,自2007年12月28日至2008年1月22日,日本兵库县和千叶县的3个家庭、共计10名消费者在购买并食用了中国河北省食品进出口公司天洋食品厂生产的冷冻水饺后,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被送入医院治疗,其中一名5岁女童一时昏迷不醒。经兵库、千叶两县警方调查,冷冻饺子和包装袋上均有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残留。自此,所谓“毒饺子”事件一时成为中日两国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张森 《法制博览》2022,(3):71-7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民以食为天,但食品安全现状却堪忧.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人民对于食品安全在关注的同时更多的是无奈与感慨.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纠纷中的弱势地位让他们在维权道路上步履维艰.如何从法律和制度方面保障消费者权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课题.文章主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杨 《法制博览》2013,(6):80-81
从"红心鸭蛋"到"某品牌酒塑化剂事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常态化。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全,消除消费者的恐慌以及促进食品市场的长期发展,采取有效的法律规制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从1992年至2002年,日本校园暴力案件增加了5倍,增至29300起。这使《每日新闻》警告说,日本校园就要变成"战场"。暴力的低龄化现象尤其突出。2003年,14岁以下少年的暴力犯罪比一年前增加了47%。一项研究发现,多达30%的中学生每月至少经历一次暴怒。2001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句俗语叫"民以食为天"。但随着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使得不少老百姓对饮食健康问题越发敏感。究竟什么才是对中国老百姓饮食健康的最大威胁?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在6月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本刊记者带着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这种新型交易方式兴起.在方便消费者的情况下,产生了很多新兴的法律问题.2018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只是针对平台责任予以了明确,而实践中规范性文件却大相径庭.笔者认为应配套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规范此类交易活动,最终落实到保护消费者层面,同时促进O2O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德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习与在农村实习期间,对德国食品的质量安全和风险防范感受良多.感触最深刻的是:德国人对本国生产的食品很自信,甚至充满自豪.德国食品赢得民众高度的信任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德国联邦政府采取严格措施、广大企业注重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风险防范的必然. 目标和原则明确 食品质量安全保障的目标和原则明确.走访德国城乡,走进德国的市场,所到之处都使人感到,食品品种多,质量优,安全性高,让消费者放心.德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对食品生产和经营,都严格体现"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健康"和"谨慎义务"的理念.从这种理念出发,德国关于食品安全规定了以下三大目标:保护消费者健康,仅允许提供安全的食品;保护消费者不受欺骗,严格防止欺诈;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向消费者提供实事求是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并不陌生。如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等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由道德呼唤转变为法律制度,从而在制度上保障个人人身权益和社会权益。作为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结合,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由于食品安全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刑法在整个法律规制体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刑法学界一直致力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刑法修正案(八)》就对相关法律做了修改和增设,体现了国家和立法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本文对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概念、刑法保护的现状以及刑法保护亟待完善的地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6月3日食品《辽宁日报》武汉市江夏区食品监管部门近期对辖区内饮食门店突击检查时发现,一家名为"永静包子店",用工业用盐制作包子。两名店主承认,他们用工业盐来制作包子销售给小区居民。工业盐主要成分为亚硝酸钠,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容易引起人体中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2008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开始,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苏丹红、塑化剂、瘦肉精、地沟油等字眼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在网络上的浏览搜索量巨大。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今年5月3日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从纵横向对于食品安全刑事犯罪的标准作细化,表明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和惩治更加的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在经济社会急速转型时期,一度也存在着严重的校园暴力问题。针对校园暴力,日本政府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尤其是日本2013年颁布了《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形成了校园安全治理的基本法律规范。与日本类似,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的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确保校园安全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一个重大命题。尽管有关部门为整治校园暴力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我国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校园暴力防治体系,校园安全的治理工作尚有诸多待完善之处。为此,通过中日两国关于校园暴力治理的比较研究,以期将日本经验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为我国建立健全有效的校园安全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