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经典     
梁衡 《当代贵州》2014,(26):64-64
正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是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一首好歌,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唱;一首好曲子会不厌其烦地听;一幅好字画挂在墙上,天天看不够。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工程的等等,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就是一个七天接着一个七天。不是日子重复导致了枯燥和无聊,而是你枯燥无聊,把气撒在了日子的重复上。其实,都在重复。位高权重的,富可敌国的,没有谁的日子不是一个七天接着另一个七天。只不过,当你仰慕谁,就会美化对方的重复,认为人家重复得有趣味有意义。活得没滋味的时候,去坐坐北京地铁,从1号线到15号线,在上班的早高峰,你一下子就释然了。当然了,一下子也更崩溃了。密密麻麻的人,如雨前  相似文献   

3.
李良旭 《新湘评论》2014,(18):52-52
父亲已是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开始喜欢吃我烙的鸡蛋葱油饼。他说":没想到,你烙的饼这么好吃,和我以前烙的饼一个样!我现在已烙不出以前那个味了。"父亲嚼着饼,好像有种庆幸,又有些失落和遗憾。有一天,我将烙好的饼给父亲送去,父亲嚼着饼,忽然停止了嚼咽,他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神情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他用手摸着我的头,说道:"孩子,你也老了,你看,都满头白发了,你也要自己爱惜自己,不要苦了自己了。"听到从父亲嘴里说出我也老了,心里顿时有一种惶恐和不安的感觉,在父亲面前,我怎么能称老呢?我满腹狐疑地望着父亲,心想,您不总是说我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吗?  相似文献   

4.
画家的诞生     
正法国有个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14岁时已小有成就。父亲带他去见好友毕加索,想让大师收他为徒。毕加索看了他的作品后,拒绝了。毕加索说:"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而不是毕加索第二,您就把他领回去让他自己去创作,他很有前途。"大约40年后,当年那个孩子的一幅画作第一次进入苏富比拍卖行就拍到了160万英镑,他成了有名的视幻艺术派的鼻祖。另一位画家出自中国,他也从小喜欢画画,少有所成。他  相似文献   

5.
走失的棉田     
正秋天的阳光真好,温暖干爽。我把棉被拿出来放到阳光下晾晒。小半天工夫,棉被蓬松得像刚烘烤出来的面包,厚厚实实。我不由把脸贴到上面,闻到了棉花的清香味道。这几床棉被,都是母亲去年做的,用的是自家棉田里的新棉花。可是,今年我家的棉田已经没有了。父亲说,种棉花不赚钱,村里人都不种了。很多村民把玉米种上,就扛上背包去城里打工了。秋收时回来几天,把玉米收了,种上麦子,又扛着背包走了。一年下来,打工赚的  相似文献   

6.
爱好     
正张局长喜欢喝酒,人称"张两斤"。在张局长的带领下,单位成员都能喝个三两半斤的。没有应酬的时候,几个干部也一起去喝酒,似乎喝酒成了他们唯一的业余爱好。可能"八项规定"太严厉,张局长忽然宣布不喝酒了,下属们都以为局长是说着玩的,但张局长真的不喝酒了。现在的张局长一下班就背着自己新买的相机开着车到城郊去摄影了,下属们一下子醒悟了过来,张局长有了新爱好。  相似文献   

7.
高金奎 《新长征》2015,(3):42-43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朵小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看似平凡的表面,往往孕育着不凡。白城市经济开发区市政园林环卫管理站清扫组组长吴雪冰用一个女人看似平凡的举动,多年如一日地在生活和工作中润泽亲人,尽责奉献,任劳任怨。在领导眼中她是好员工,在父母眼中她是好女儿,在公婆眼中她更是好儿媳。  相似文献   

8.
正1963年农历的年根儿,经上级党组织批准,焦裕禄带着妻子与儿女回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探望老母亲,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离家17年的第一次探亲。临行前,焦裕禄到兰考县政府大院找到当时的县长程世平。程世平以为有什么大事要商量,便把他让到了煤火炉旁,让他暖和暖和。焦裕禄说:"老程啊!今年春节你打算回家过年吗?你要  相似文献   

9.
我为何而生     
这是2005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我坐在书桌前听着时间滴哒流逝。窗外华灯溢彩,远远的有鞭炮声传来。手机铃声不停响起,是朋友们发来的祝福短信。这一切提醒我,2005年就要过去,崭新的2006年,将是什么样子?2006年,我要更宽容!宽容是上天恩赐的礼物,是生命中的和煦阳光,宽容是一种肚量  相似文献   

10.
时间杂感     
正闲暇间,翻看着旧时的照片,时光穿梭,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阳光灿烂、笑容美好的艳阳天。有些人有些事总是鲜活地活在你的记忆里,没有岁月的痕迹,时光的浮尘无法将它遮盖。记忆中的日子总是自动删选,跳过了悲伤,滤掉了哀愁,用每一个幸福的笑容刺痛着每一个现实的神经。有些东西,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已经忘却,已经坚强得可以不在乎,但当她、  相似文献   

11.
烟花惊艳     
<正>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前,我刚住进这个小区,它就存在。十四年来,花开花落,世事如风,变迁很大,它依然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别的理发店都重新装潢了门面,在门前还装上了闪闪发光的旋转灯箱什么的,连名字都改作美发厅了。它依然故我,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而且,别的理发店里伙计不知换了几茬儿,甚至老板都已经易人。它的伙计一直是那几个,老板始终是同一个人。什么事情,能够坚持十四年恒定不变,都不容易,都会老  相似文献   

12.
天妤,一个沉睡千年的“飞天”少女,在神秘空间“元镜”中被唤醒后,回想起千年前之事。如今苏醒,她决定收集碎片、复原壁画,让人们的生活归于正途、重获幸福。在收集碎片的过程中,她经历了一段段故事,体会到沧海桑田间文化延绵不绝,而人世间的美好情感也让她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13.
烽火岁月的家书,有的写于阴森的牢房里,有的落笔在残酷的战场上,有的疾书于告别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用朴实的语言,抒发着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惜英勇献身的赤胆忠心。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我们得以触摸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感悟先辈们英勇无畏的家国情怀,重温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21,(2):26-29,F0002
百年跋涉,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一路英勇斗争、凯歌行进,用鲜血和生命,用汗水和辛劳,书写了一段段动人故事,铸就了一篇篇精彩华章。展馆藏记忆,文物会说话。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相似文献   

15.
<正>任秀芝走了,把一切都交给了她追随一生的中国共产党和挚爱的人民。这一天是2013年11月5日。已是隆冬的沈阳气温降到了零下20多摄氏度,飘飘洒洒的雪花为大地披上了银装,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洁净和素雅。上午10时,八路军女战士、有着70年党龄的国网沈阳供电公司离休干部任秀芝的遗体捐献仪式在中国医科大学举行。按照老人生前的嘱  相似文献   

16.
郑家贤,石门县子良乡北界村支书,一个"扔到人堆里就找不到"的人,身上却蕴藏很大的力量:在他的手里,北界村这个偏远的高寒山村,结束了不通电不通车不通水的历史;在他的手里,这个过去负债累累的穷山村变成了全县经济50强村。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郑家贤或许说不出农村建设的大道理来,但对北界村的发展,他心里却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从通路通电通水,到做  相似文献   

17.
在燕山深处的河北宽城,峪耳崖小学校长马笑冰是名人。提起他,人们都会伸出大拇指。为了山区教育,他甘于贫穷,以学校为家,视学生如己出。为了山区孩子的明天,他矢志不渝,三十七载如一日,靠着一股子实干的劲头,当起山区孩子的"筑梦人"。他把落后的山村小学建成了河北名校,让数千名山里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得以走出大山,奔上美好前程。  相似文献   

18.
正李子元:1967年4月至1975年10月任江青专车司机采访者:郑仲兵、李宇锋参加者:阎长贵、杨银禄时间:2004年10月28日,2005年11月8日、12月13日成为江青的专车司机和最初看到的情况李宇锋(以下简称李):今天,我们想请您谈谈江青。您在江青身边工作八九年,在工作人员中是比较久的,应该了解不少情况。李子元(以下简称元):今天是我第一次接受采访,第一次向外界敞开心扉。回忆起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毛主席家里工作,直接为江青服务,在外界看来是最光荣、风光、幸福的事,工作环境优越,安全有保障,住地有警卫,受人尊重。可是我自己感受这段经历,并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9.
<正>初见代晓静,身材修长,人长得漂亮,天生一副好嗓门的她正忙着帮顾客介绍窗帘的款式和种类。我们随着她的解说,认真观察了一会,惊奇地发现,她一只手是残疾。代晓静并不忌讳自己是位残疾女孩。她现在已加入团场职工队伍,是五师八十九团六连的一名职工。她左手五指截肢,属于肢体二级残疾。她还说她从小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参军入  相似文献   

20.
每年,总有一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写信向空政文工团的著名词作家阎肃请教:"您是怎么成功的?"被誉为"艺坛常青树"的阎肃,回答只有简简单单8个字——"天分、勤奋、缘分、本分"。他戏称这8个字就是他登顶艺坛的"敲门砖",而他尤其看重的是"勤奋"。妻子李文辉说:"老阎的驼背就是他勤奋的证明。我看过他中学时的照片,身板挺直的。30岁前,老阎连一个休息日都没有,常常是一杯茶、一支烟,一本书看一天。"如今的阎肃依旧勤奋,虽已八旬,可从来没有在凌晨1点半前睡过觉。对此,阎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