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个普普通通、名不见虚传的川女,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一无所有到百万富翁,成为全团数一数二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九连女职工张晓梅。2003年,该团九连土地大面积无人承包,一直依靠养猪过日子的张晓梅,在和丈夫商量后,向连队领导和亲戚朋友借资30万元,大胆承包租赁了九连800多亩土地,原本希望依靠承包土地致富,没想到,由于土地盐碱重,出苗差,又不懂种植技术,加上一下子承包土地太多,管理人手少,经验不足,水  相似文献   

2.
<正>现年48岁的赵俊霞,是一师阿拉尔市十三团十五连职工。从一名团场农业一线普通女职工成长为拥有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果品保鲜库容量6000吨、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可带动150余名职工群众就业增收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她为团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出兵团儿女巾帼不让须眉,追逐梦想、奉献社会的美丽篇章。迎难而上勤劳致富勇争先2006年,十三团新建连队十五连接收移交土地1.5万余亩,连队职工人数少,承包能力不足。眼见连队近万亩土地无人承包,时任连长姚景和心急火燎地找到赵俊霞说:“小赵,现在连队土地承包确有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3.
正她叫杨巧英,是八师一四一团十四连一名普通职工,2002年来疆参加工作。工作后一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从2012年开始,她通过种田加养畜的方式,依靠100亩棉花和养殖的100多只羊,这两项年收入达20万元,圆了她的致富梦。2008年杨巧英承包了100亩棉花,由于连队的土地盐碱化程度高,自己缺乏科学种植方法,田管时管理不到位,棉花单产还不到300公斤。近几年随着团场"三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引进新技术和种植新品种,对职工科学种植要求也越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农二师二十五团以开展"科技之冬"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服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团场女职工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本领。周丽是该团六连一名参加工作仅10年的女职工。2002年团场推行土地长期固定承包政策,她承包了连队的110亩土地,当年由于管理不善,她亏了本。年底冬闲时,她积极参加团工会举办的"科技之冬"农业技术培训班,边学边总结经验,寻找种田窍门。2003年她加  相似文献   

5.
农-师七团三连女职工王新芬植棉7年,向国家交售籽棉50多万公斤,创产值近200万元,上交利润近100万元,个人收入50多万元,连续5年被团里授予植棉状元、拾花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4年,王新芬从河南来到七团三连,当年承包了60庙新荒地。她虚心学习植棉技术,订阅科技书刊,把学到的植棉技术记录到本子上,运用到实践中,第一年承包新荒地没有亏损。1997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承包责任制,王新芬率先交纳土地自理金,承包了113亩生荒地。很多职工不理解她,在连队承包土地多年的职工都不敢包生荒地,-个承包土地的新手承包生荒地,不是明摆着扔钱吗?这一年,在经历了低温和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王新芬收获籽棉2.8万公斤,获利超万元。  相似文献   

6.
<正>连队干部说,她是一个好职工;连队职工说,她是一个好党员。她,就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职工张丽华。张丽华是团场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不仅是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而且被公认为团场妇女的学习标兵。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收获,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赞誉。2006年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和兵团、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敢吃"螃蟹"不畏难在一八三团,张丽华是运用新技术种植甜菜的第一人。张丽华最初承包的土地位于连队南干灌渠下游,是团场周边典型的"戈壁地",没有人愿意承包。2001年,张丽华率先承包了  相似文献   

7.
<正>十师一八七团三连女职工彭菊林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她于2016年承包了三连五斗的400亩大田,这400亩作物收获后,给她带来20万元的纯收入,这样的成绩取得,激励她在2017年更要大干一番。三连是团场土地流转的试点连队,这对于彭菊林这样喜欢种地、喜欢钻研、也会种地的职工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她果断承包了连队五斗整个斗渠的耕地。今年48岁的彭菊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在她身上你能读出爱劳  相似文献   

8.
周琼珍是八十六团的一名女职工。2001年,她种植170亩棉花收入2.5万元;发展3.5亩大棚蔬菜,收入1.2万元;饲养5头母猪,收入3500元;栽培花卉收入2000元。她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1996年,她随丈夫从甘肃来到八十六团,团场两费自理、租赁承包深深吸引了她。当年,她承包了30亩棉花,从备耕一开始,她就像个陀螺一样飞速地旋转起来。她勤学好问,吃苦耐劳,从播种、放苗、田管到病虫害的防治,项项措施落实到位。通过  相似文献   

9.
今年,农三师四十二团采取多项措施,为职工群众减负287万元,超额完成减负目标。四十二团原有农业连队13个,按照《兵团关于调整优化生产连队布局结构意见的通知》精神,将13个单位合并为6个,减少管理人员、非生产人员20余人。同时,全团通过规范土地承包费、取消不合理项目、压缩非生产性经营开支、连队管理费实行零控制等措施,为承包职工减轻负担50余万元;团场为职工承担社会性支出近200万元;团场抓住农用物资价格降低的有利时机,从主渠道进货,储备农用物资,为农工节省费用20.5万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全团983名贫困家庭学生年减免学杂费…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刘先行携家带口从安徽老家来到农一师二团四连落户。1995年,他主动要求承包连队猪圈。1996年他还清了全部债务,还盈利3万多元。1997年,他的银行存款已有5万余元,还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和一辆小四轮,成了二团出名的养殖专业户。 2001年,刘先行与连队签约(?)费自理承包了550亩改良地。地承包下来后,刘先行  相似文献   

11.
生于1970年的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女职工王美华是军垦第二代。高中毕业后扎根团场,从事种植业,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依靠科学种植技术,凭着一股敢闯、敢拼、敢试的闯劲,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业工人成长为团场颇有影响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在连队承包土地6年来,国家交售粮油16.59万公斤,创产值39.4万元,获纯利17.7万元。2000年3月被全国农林工  相似文献   

12.
正说起农二师二十一团八连职工张晓梅,连队人人竖起大拇指":她吃苦耐劳、乐于助人,一年到头忙个不停"。张晓梅凭着对土地的热爱,依靠科技,用勤劳的双手浇灌出理想之花,走上了小康之路。同时,也影响带动了连队的姐妹共同致富。今年3月被团党委推荐为和静县人大代表,8月又参加了农二师第七届工会代表大会。今年36岁的张晓梅是2009年才上岗的新职工,这一年,她  相似文献   

13.
郎宝,今年40岁,是2000年来农二师三十三团五连落户的河南尉氏籍劳务工。2002年,郎宝在农行贷款3万元,两费自理承包了连队50亩棉花。当年,郎宝卯足劲干了一年,年底棉花每亩单产籽棉380公斤,还清贷款,交够团场后,获纯利1.5万元。第一次尝到承包的甜头,郎宝的胆子更大了。2003年,他又到农行贷款5万元,两费自理承包了连队102亩棉花。科学种田,郎宝  相似文献   

14.
正在农二师二十七团四连汪贵军的辣椒地块,笔者看到夫妻俩正忙着除草、打药等田管工作,去年他承包的75亩辣椒纯收入19.8万元,被连队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为"辣椒手"。据了解,今年48岁的汪贵军,是农二师二十七团四连老军垦的后代,1981年4月他沿着父辈们的足迹,积极响应团场安排,参加了工作,当过砖厂工人、干过机务、植保,最后在四连当一名普通的种植职工。2003年到2006年,汪贵军在连队承包了30亩甜菜,夫妻俩起早贪黑,不怕吃苦,勤劳肯干,注重科学管理。他们承包的30亩土地从未亏损过,年收入都在2.8万元以上。2007年,连队4支条田中有一块45  相似文献   

15.
在一师十团十连,提起何艳琴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为她身残志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感动,她用自已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何艳琴今年45岁,她出生6个月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脚残疾。2001年,她刚来新疆第一年给职工拾花,赚了几千元,第二年,就给连队领导申请,想要承包土地。连队领导看她是残疾人,关心地对她说:"承包土地很累,你能不能吃得消?"何艳琴听了,便说:"我不怕苦,只要能赚钱。"连队领导看她态度很坚决,就给她分了40亩地。何艳琴第一年承包土地,没经验,亏了本,有人劝她说,你承包土地不赚钱,还不如给别人打打工,不会亏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普通的团场职工,杨青莲先后荣获了兵团、农七师"巾帼科技致富能手""兵团双文明屯垦戍边劳动奖章"等25个光荣称号。特别是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先后4年被评为团优秀共产党员。有人说,杨青莲"能"。是啊,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团场职工,她为团场生产棉花近40万公斤。生产小麦8万多公斤,个人纯收入10多万元,是团场的科技示范户。也有人说,杨青莲"傻"。2000年,单位只付7000元工资,她就甘愿为连队管理了无人要的650亩棉花。当时她自己还承包着53亩地,望着一连片的9块地,几名外来的雇工才干了一个星期,就受不了那份艰苦,走了。她和  相似文献   

17.
王翠英,一个从中原大地来到31团11连植棉的柔弱女性,7年来共为团场交售籽棉25.5万公斤,个人赢利10.48万元,并连续7年荣获团“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诸多光荣称号。 1994年,两费自理承包在31团首次推行。看到团场对两费自理的优惠政策,王翠英承包了11连因多年亏损而无人承包的95亩土地。一位要好的姐妹劝她说:“傻妹子,别出风头了,还是换块像样点的地吧,钱不是风刮来的。”可她却说:“大家都去包好地,让赖地撂荒  相似文献   

18.
任永太是农八师一四八团最偏远的二十九连的一名普通党员。今年40岁,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关心帮助同志的事迹,数不胜数。尤其是2000年承包土地以来,他大胆运用科技、凭借科学管理技术,以勤劳踏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承包的64亩土地上,创下了连续5年棉花籽棉单产300公斤以上,累计向团场交售籽棉100多吨,个人纯收入达12万元。2000年被农八师石河子市授予“百优农工”、2002年荣获农八师石河子市“劳动致富能手”称号,还多次被团场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工会积极分子”,2005年被自治区授予“劳动模范”。2001年春,连队遇风灾,…  相似文献   

19.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工,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了25年,她的名字叫张丽英,是一名来自农八师一四七团十三连的青年农工,今年43岁,共产党员。1984年高中毕业的她踏上了十三连这块土地,与父辈们一起干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当了一名农工。1991年展示她能力的机会终于来了。团场开始推行两费自理承包,在农工们还在观望,犹豫不决时,她东拼西凑筹集资金1.5万元,毅然大胆承包60亩棉花,这  相似文献   

20.
杨桂英是农一师一团十九连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植棉女工,年仅39岁,多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棉花种植工作。仅2000-2004年,杨桂英累计总产籽棉55.3万公斤,平均亩产籽棉391.6公斤,实现总产值231万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润36.2万元。1986年,杨桂英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了盛产棉花、水稻的农一师一团,在十九连开始了她的团场职工生活。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大田一线承包土地。她努力钻研种棉技术,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对植棉工作的执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先后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