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五师八十一团加工厂职工韩岩霞和丈夫自结婚以来就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结婚的第一年婆婆就患直肠癌需要马上手术,婆婆因为自己是家属没有收入就拒绝动手术。韩岩霞却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其所有,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为婆婆治病,以尽晚辈的孝心。在韩岩霞的再三劝说下婆婆才同意手术。就这样,韩岩霞和丈夫毅然拿出所有的工资,又从  相似文献   

2.
好儿媳王燕     
<正>4月16日,当笔者走进七师一二三团九连段翠华家的院子里,就看到今年59岁的退休工人段翠华和媳妇王燕两人有说有笑地在菜园里种草莓,婆婆对媳妇说:"知道你爱吃草莓,今年我专门多种点,让你可劲地吃",媳妇开心地笑着,上前搂着婆婆的胳膊乖巧地说:"妈,您真好",这时婆婆直起腰,看着媳妇高兴地说:"是我有福,娶了你这个好儿媳妇。"王燕长得有些胖,又是80后的独生女,是她父母的掌上明珠。当时  相似文献   

3.
正当我走进朱东华婆婆家时,房间干净整洁,无臭味。老人穿得干干净净地坐在轮椅上。朱东华正在给婆婆洗衣服,我们就聊起来。朱东华1984年嫁到陈家,和婆婆是隔壁邻居,公公婆婆有个头疼脑热的,朱东华跑前跑后地给老人买药,端水端药。公婆非常满意。2009年12月,和她生活了25年的婆婆因做胆结石手术后,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婆婆瘫痪后,由于三分之二大脑坏死,造成婆婆丧失语言功能,不能说话。为方便照顾好婆婆,朱东华和丈夫商量,搬到婆婆家住。商店  相似文献   

4.
在农四师七十四团,只要提起社区蒙古族保洁员韦哈,人们无不称赞她是个贤惠、孝顺的好媳妇.她十四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半身不遂的公公和身患重病的婆婆,谱写了一曲民汉婆媳互爱相携的赞歌.5月2日,笔者来到韦哈家,看到整洁的农家小院里,韦哈正用汤勺耐心地给常年患病的公公高中能喂稀饭,看到有汤汁从公公嘴角溢出,就赶紧细心地用纸巾给老人擦干净.婆婆听到有人来使从屋里蹒跚着走出来."妈,别着凉了."说着,韦哈快速进屋拿了一件外套披在婆婆身上.这一幕让在场的人感动.  相似文献   

5.
婆婆     
正我站在路口,看着她,我最挚爱的婆婆,踏上返回奎屯的班车上。那佝偻的背、斑白的发和那干枯如树枝般的一双手从我浸满泪水的双眼里一点点隐去。婆婆对她最小的儿子——我的丈夫和我疼爱有加,早在2005年,婆婆和我们一起生活了8年。后来,婆婆去了奎屯和她的大女儿住在一起。在婆婆离开的日子,我们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却处处都有她。相机里那个翻看报  相似文献   

6.
农四师良繁场一连女职工孙彩霞多年赡养年老多病的公公、婆婆,在良繁场被传为佳话。 八年前孙彩霞结婚来到这个家,迎接她的是年迈体弱的公公和患有严重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她一进这个家门就挑起了家庭主妇的重担。从此,一年四季无论多忙,孙彩霞都定期给老人们拆洗床单和被褥,经常给婆婆洗澡、梳头。有一年冬天,精神失常的婆婆突然不见了,急得她到处寻找,最后在公路边找到了已冻僵的婆婆,孙彩霞把婆婆背回家后,用雪不停地揉搓婆婆的双手和双脚,又烧了碗姜汤一勺一勺地喂到婆婆嘴里。在孙彩霞的精心  相似文献   

7.
婆婆丁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叫蒲公英,但母亲喜欢叫它“婆婆丁”。童年的记忆里,乍暖还寒的春天,婆婆丁在贫瘠的田地里生长,田地里采摘婆婆丁的人如点点繁星,不停地弯腰走动,把寻到的每一棵婆婆丁采到竹篮里。我们家孩子多,家境不好,跟随母亲采摘婆婆丁更是必不可少的功课。母亲说,每采到一棵,都要在心里对它说一声“谢谢”,因为它是上天对穷苦百姓的恩赐。回到家,母亲把绿油油的婆婆丁淘洗干净,洗去泥土的婆婆丁泛出青绿透亮的颜色,母亲在上面拌上面粉,放到锅里蒸,半个小时后就熟了。每次蒸婆婆丁,全家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哥哥忙着捣蒜泥,妹妹忙着剥葱,我喜欢端一把盛着豆油的勺子,在火上燎烤,看着油泛起泡沫,散发出浓浓的香味,真有馋涎欲滴的感觉。母亲把烤好的热油均匀地浇在婆婆丁上,再把蒜泥倒进去,和着盐、葱、姜等调料搅拌,一盆香辣可口的美味佳肴便做好了。  相似文献   

8.
农九师一六三团七连职工蔡清云同婆婆李元英10年如一日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婆婆把媳妇当作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媳妇把婆婆当作自己的母亲关心备至。婆媳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去年,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让婆婆住上好房子,蔡清云报名参加危旧住改造。4月份动工后,旧房拆了,一家人只能暂时住在帐篷里。蔡清云与婆婆商量,让婆婆到她女儿家里去住一段时间,待房子建好后再接她回来。婆婆问蔡清云是不是嫌弃她了?不想要她了?  相似文献   

9.
<正>史新玉、顾建培夫妇俩是农六师新湖农场新野社区九连的职工,一家5口人,父母、夫妻俩和15岁的女儿,从来没有为什么事红过脸。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老人辛苦一生,晚年应当享受生活,这是史新玉常挂在嘴边的话。2008年冬季,婆婆感觉身体不舒服,史新玉带着婆婆去五家渠医院检查,得知患了早期直肠癌,她立即带婆婆到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住院治疗,婆婆的病情得以好转。为了巩固疗效,整整一个半月,她带着婆婆到乌鲁木齐一  相似文献   

10.
<正>天富供热公司孙卿、周华是1999年成家的,婚后一年,婆婆毫无征兆地病倒了,妻子周华已怀有7个月的身孕,她顾不上身体笨重来回奔忙于医院和家里。婆婆留下了脑血栓后遗症的病根,生活不能自理。小姑子与小叔子都还没有成家,白天又需要工作,他们不放心婆婆一人在家,就把婆婆接到家里来住,开始了共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田鸿  杨耀珍 《新湘评论》2014,(18):29-29
一说起村支书李翠英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学堂湾村的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说:"她是我们这最美的媳妇!"2005年,李翠英67岁的婆婆不幸出了车祸,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仍造成了瘫痪。这对于李翠英和她丈夫来说无异是一个晴天霹雳,公公去世早,本来家里就困难,如今婆婆又瘫痪了,生活更加艰难。于是李翠英和丈夫商量:丈夫负责在外打工养家,自己在家照顾婆婆。  相似文献   

12.
正郝凤霞今年44岁,夫妻俩都是七师一二八团十五连的回族职工。1994年,郝凤霞和丈夫罗新林结婚成家后,婆婆就和她们生活在一起。自古以来,人人都说媳妇不好当,婆媳难相处。但郝凤霞却说,做一个好媳妇并不难,只要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妈用心去照顾,就没有难相处的婆媳关系。2010年,婆婆不慎把盆骨摔成粉碎性骨折,生活不能自理。郝凤霞就给婆婆做饭、梳头、洗衣、洗澡、倒便盆等等。那段时间,婆婆精神萎靡,  相似文献   

13.
正"妈,记得起来活动活动,我跳一会广场舞回来买菜做饭。""嗯嗯,出去路滑,你路上慢一点。"这是第六师一○六团六连职工吴爱荣和婆婆的对话。吴爱荣毫无怨言地陪伴和照顾80岁的婆婆,居民们都说,真羡慕老人有这么贴心的儿媳妇!民间有句俗语,女儿是妈的贴心小棉袄,吴爱荣精心照顾婆婆十多年,两人心贴心,如同母女,婆婆说,儿媳就  相似文献   

14.
一户家庭收入不高的美国邻居,最近妻子第二次怀孕。由于产期将至,儿子和儿媳妇希望产期内婆婆能够将大孙女接走几天,婆婆慨然应允。到了规定好的第十天早晨,婆婆又开车把大孙女送了回来。一家人亲热和睦,看着  相似文献   

15.
从多个“婆婆”管过渡到一个“婆婆”管,再从一个“婆婆”管过渡到没有“婆婆”管要想让企业真正活起来,必须卸下它们背上背了多年的沉重包袱专家预测:1995年,企业破产将逐渐形成一股风潮,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经济景观  相似文献   

16.
正我和老公都是三十团的基层工作者,在基层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但我和老公从不畏惧,因为我们有"后台"。自结婚以来我们都和婆婆同住,婆婆是个勤快人,洗衣做饭收拾房子样样行,孩子也是婆婆带得多,我和老公自然可以甩开膀子干工作。2014年11月,远在陕西的小叔子家添了个小侄女,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里,婆婆也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被请走了。我和老公便一边忙着工作一边自己接送孩子,平时还好,到了周  相似文献   

17.
假日,朋友们相约聚会。闲聊的话题很快被几个做了婆婆的姐儿们转到了如今独生子女的婆婆难当上。  相似文献   

18.
宋莹璇 《党课》2009,(10):90-92
案例:2002年,金欣的丈夫赵明出差期间出了车祸,经抢救无效死亡。得知噩耗后,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婆婆李氏因忧伤过度而病倒,卧床不起。刚失去丈夫的金欣强忍悲痛,精心照顾婆婆。因为娘家没有什么亲人,金欣此后便一直和婆婆相依为命,始终没有改嫁。金欣的小叔子赵亮在外地工作,因工作较忙,除了每月寄点生活费外,很少国家照看母亲。因婆媳感情很深,金欣也没有任何抱怨,始终尽心竭力照顾婆婆。  相似文献   

19.
我的婆婆     
冯学娟 《共产党人》2007,(22):51-52
大路,羊群,夕阳,村庄,家还在天地之间。到家了。站在院门口,我习惯性的向院内张望。以前每每听到侄子侄女给婆婆报喜信时,婆婆总会早早迎出门来,笑吟吟的,满脸的喜气,然而这次院里再没有了婆婆的身影,我心里直发酸。  相似文献   

20.
今年38岁的韩庆珍是八师石总场北泉建安公司预算科科长。丈夫宋伟利与她是大学同学,在公司任质检科科长。聪明伶俐的女儿宋奕蕾今年9岁,在石河子市第二小学上小学四年级。因为公公去世得早,自2002年结婚以来,韩庆珍就一直与婆婆和小姑子生活在一起。她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来孝敬。婆婆因为多年守寡,经常郁郁寡欢,韩庆珍就利用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