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向军 《求索》2011,(12):147-148
《道德经》是一部有着宏伟完整思想体系的智慧之作,它以其特有的视角,探究了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形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最高概念,也是老子哲学中最为根本的概念,要了解老子的思想及影响,必须首先探讨《道德经》之“道”,揭示老子“道”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王福革 《前沿》2008,(4):186-189
对老子哲学研究,要从整体上把握“道”的根本,进而研究“为学”的内容,明白“为道”之法,读出在“为道”生命中的信仰范导,以及“道”、“德”之关系。这样才能理解《道德经》。对“道”、“德”等问题的理解,只有在全文中才能充分。这是研究老子哲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经典著作。通过众多的自然界现象、社会上人际关系的行为和人们一般的思维准则,总结出宇宙总规律,即“道”的含义。过去有许多人对老子的学说有误会。从道德经中的“无为”误解为:老子的哲学是消极、落后、无勇气,反历史、反对军备、提倡妥协。其实老子的学说继承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哲学的中心思想是“道”。从《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继承下来。“道”先天地而存在,“德”因人世而建立。这个宇宙总规律“道”,要求人们接这总规律去办事,不要按不合规律的主观愿望去变干,不破…  相似文献   

4.
蒋伟  胡良桂 《求索》2014,(1):42-45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维的总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道”的思想体系。然而,对“道法自然”的分析,学术界已经形成了“道自己如此”、“道无从效法”的抽象思维定论,忽略了“法自然”具象的一面。其实,如果从水与老子思想的关联来看,会发现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思维不仅具有唯象理念的色彩,更具有水原型的意蕴。水原型的提出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道法自然”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领导思想虽属客观唯心主义范畴,但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无为”、“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这些概念,经常在领导学的应用研究中出现,一些人未能真正了解其准确含义,有的人甚至把“无为”、“无为而治”理解为领导者不做事、无所作为而达到大治。这是对老子领导思想的误解。笔者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是睿者的领导智慧,是老子领导思想中最精彩的方面,至今仍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一、充满朴素辩证思维的“有”、“无”发展观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中国哲学曾影响到后来的唯物、唯心两派。…  相似文献   

6.
陈芷烨  ;徐孙铭 《求索》2008,(7):94-96
老子道的混沌性给人们理解老子哲学带来很大困难,由此导致对老子哲学的定性,要么徘徊在唯物与唯心之间,要么径直认为老子哲学为消极哲学的典范。我们认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揭示出道与万物之间的双向敞开的关联及道、体道者所显现出的外在形象,是理解和把握老子之“道”的关键。天道敞开自己,化生万物;人道敞开自己,在回归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并由此而产生对生命存在之源—道的敬畏之情。这种对世界、生命的敬畏态度是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道”,所以解释老子思想的人,大都以论“道”为起点。然而,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一章),即语言所陈述的“道”,已不是恒常之“道”。那么,迄今为止,众说纷纭的“道”是不是老子所谓的“常道”呢?换言之,众人对“道”的解说,是否业已遮蔽了老子之“道”的本真?如果众人所论之“道”确为老子的“常道”,其理由何  相似文献   

8.
“生活世界”是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诸多现代哲学家都对其进行过论述,甚至可以说,回归生活世界成为西方哲学现代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其本质而言,“生活世界”就是人的世界,是人生活其中,并与之息息相关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哲学自始便是处于生活世界中的哲学,是生发于生活世界并以其为归旨的理论.由此,我们可以称其为生活哲学.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之前探讨最多的可能是孔子及儒家思想,但不容忽视的是,老子也同样属于此列.老子及其哲学同样是关于生活世界的哲学,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9.
王洪平 《人民论坛》2014,(9):209-211
老子哲学以“道”为本,具备唯物主义精神,但又区别于绝对的物质观。老子崇尚阴阳,《道德经》是一本充满辩证法的伟大哲学著作,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相得益彰。同时,老子的政治学说带有民本思想,追求“小国寡民”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古典表达。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常是用西方形而上学的观念来看待老子的“道”,要么认为“道”是精神的存在,要么认为“道”是物质的存在。然而老子并没有像西方哲学家那样去探究世界是由物质还是由精神所构成,而是思考存在的意义问题。“道”既非物质,亦非精神,而是指“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存在境界。“道”所蕴含的“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存在境界是“众妙之门”,天地万物由此而生,故老子以“道”这种“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存在境界作为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在“道”的“有”与“无”矛盾转化中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老子“道”的本体论显示了东方形而上学不同与西方形而上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管理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老子作为中国古代哲人在世界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已经越来越得到举世公认。无论国内国外,对于老子及其辉煌巨著《道德经》的关注与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深入。人们在探索中发现,《道德经》作为“人类的智慧”,极其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部哲学巨著,其思想还被多个领域、多家学派所运用和融通,如尼采所说,“象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管理思想即是这个宝藏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拟对老子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论断“治大国若烹小鲜”及其对后世治国的影响作些简单的介绍。“治大国若烹小鲜”,见于《道德经》第六十…  相似文献   

12.
七 哲学研究 (一)哲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哲学著作有《老子》甲本和乙本、《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等,有的学者认为,这都是所谓的“黄老”著作,即“黄帝”、“老子”的著作,属于道家的哲学流派。它是战国到西汉哲学流派中一个很著名的学派。尤其在汉文景之时,它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哲学学派,并是当时政府向全国推行的哲学。可惜的  相似文献   

13.
老子“圣人”观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子》一书中,虽然“圣人”有几种不同的含义,但老子一般是指他理想中的统治者。这个“圣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如何看老子的“圣人”观?本文就此谈点个人浅见。老子理想中的“圣人”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品性: (一)、无欲。老子认为,社会的种种问题都是由人们对外在物的强烈欲望带来的,治理好社会的关键是消除人们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老子生存理性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天文 《求索》2008,(7):91-93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其智慧如泉井,后世汲之不尽。通过对老子的“无为”和“返朴归真”观念的现代诠释,张扬其中的积极因素,用于指导建立一种现实的而又不失超然的人生观。并探讨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使之成为当代环境伦理和人们生存态度的哲学选择。  相似文献   

15.
“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有着不同的思想视野。管理哲学旨在提供哲学智慧,而不是创造知识。限制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等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矛盾,都离不开智慧的指引。对此,思考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实乃管理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王蒙的帮助     
亦杰 《公民导刊》2013,(7):55-55
<正>王蒙在《老子的帮助》一书中,用他的人生体验、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体验、文化体验等对老子的《道德经》加以解读,加深了我对老子思想的理解。老子的《道德经》我曾读过,但体悟不深,有些地方似懂非懂。读了王蒙的解读,觉得很有帮助,所以我说是"王蒙的帮助"。他用亲见、亲闻、亲历对老子的学说提供一个当代中国人的人证、事证,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经》中的哲学思辩、宗教情怀、逆向思维、无为命题、处世奇术、做人奇法等等。比如老子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王蒙解释道:"一切的有都来自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可能产生有,一切的  相似文献   

17.
不凭控制而达到控制,这是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组织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在1997年世界管理大会提出的世界管理变革的十大趋势中,把“没有管理的管理”认定为管理的最高境界。这与2400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的思想不谋而合。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的作者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探索和实践中,对老子的领导哲学推崇备至,其所提出的五项修炼的精髓,与老子的哲学思想非常接近。我们研究二者之间的联系,不仅惊叹中国古老智慧与世界最新管理科学的融合,而且对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楚文化 ,是先秦时期南方文化的表率。张正明先生在《楚文化史》中指出 :“根据现有的资料 ,可以说楚文化有六个要素 :其一 ,是青铜冶铸工艺 ;其二 ,是丝织工艺和刺绣工艺 ;其三 ,是髹漆工艺 ;其四 ,是老子和庄子的哲学 ;其五 ,是屈原的诗歌和庄子的散文 ;其六 ,是美术和乐舞。”诚如此言 ,老庄哲学 ,是楚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精神。老庄的思想以哲学思辨见长 ,老庄学说也主要是哲理的阐发。老子和庄子都无意于专论教育 ,尤其是明言“绝圣弃智” ,似乎否定包括教育在内的一切社会文明的现象和成果。但是 ,只要我们透过其…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哲学及智慧对中国人的谋略艺术有重要影响。《老子》的智慧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老子》智慧的哲学基础是老子的深邃的辩证法。《老子》的智慧对历代中国人包括现、当代一些革命家在谋略方面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老子精深的智慧还将在未来无尽的历史长河中对无数人的谋略提供智慧帮助。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世纪,我们应该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智慧包括老子的精深智慧来应对各种挑战,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20.
鲁玉菱 《青年论坛》2002,(1):108-109
“循环回归”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它在奥尼尔的不少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在其悲剧《悲悼》中尤其如此。在题材的选择上 ,奥尼尔采用了《奥瑞斯忒亚》的神话模式 ,体现了西方文学周而复始的循环规律 ;孟南家族相似的“面具式脸孔”和相似的悲剧命运 ,是“循环回归”理论在人物设置方面的又一运用 ;从戏剧结构看 ,《悲悼》三部曲是一个圆形的回归结构 ;而“循环回归”思想在“返朴归真”层面上又化为《悲悼》中的“幸福之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