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很有兴趣地在2001年第4期《党史博览》杂志上,读到阎长贵先生的文章《历史事实必须澄清——毛泽东和江青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 毛泽东与江青结婚时,中央有无“约法三章”?我对此不持肯定态度,也不持否定态度。 我持不肯定的态度,是因为至今已经公开的中共中央档案中,没有关于“约法三章”的记载。我在《江青传》中曾经提到台湾方面公布的王若飞日记曾记载“哟法三章”,见诸于台湾陈绥民所著《毛泽东与江青》以及崔万秋所著《江青前传》。但是,台湾方面没有公布王若飞日记的手迹,因此不足以作为肯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江青给林彪照相是毛泽东有意安排。还是林彪请江青搭桥求见毛泽东? 1971年6月9日.江青在钓鱼台亲自给林彪拍摄了一张手捧《毛泽东选集》的免冠照片,起名叫《孜孜不倦》,并发表在1971年8月1日出版的第七、八期《人民画报》合刊和《解放军画报》合刊上,署名“峻岭”。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最突出的有三次:一是1966年2月《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二是1966年11月江青在首都文艺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文艺讲话》);三是1967年4月江青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即《为人民立新功》)。江青这些讲话和作品,经过毛泽东的修改,提高了质量,规范了文字,扩大了影响,一句话,增强了江青的声誉。了解一下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的情况,无疑对我们认识江青以及毛泽东和江青的关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海珍 《党建文汇》2009,(3):43-43
毛泽东不让子女找高干子弟 1965年夏,李讷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当一名编辑。“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李讷也卷入了这个政治漩涡,她在军报带头“造反”。不久,《解放军报》全面改组,才27岁的李讷当上了军报总编辑。江青想为李讷物色一位理想的对象,可是因为毛泽东有言在先:希望子女不要找高干子弟做对象。江青反复物色以后.终于把目光投向了张永生。  相似文献   

5.
谢昌余 《党史博采》2009,(11):42-43
<正>关于江青在批判电影《武训传》中的作用,袁鹰先生在其撰写的《〈武训传〉讨论——建国后第一场大批判》一文中,使用夏衍的说法:"《武训传》事件之所以会惊动党中央和毛泽东,这和江青的插手有关。"这使人觉得:批判电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有一首据说是毛泽东写的五言诗在广为传播,其诗曰:郭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日共产党,崇拜孔二先。我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是在《长河)}1989年第1期中《中国七十年代政局备忘录》一文里。该文说1973年夏,毛泽东与江青谈话时,说要批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并念了这首五言诗。其后,在《传记文学)1992年第3期《诗人郭沫若在“文革”后期》、《新东方))1992年第12期《毛泽东与孔夫于》等文章中,在《毛泽东诗词联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7月)、《毛泽东诗词大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毛泽东诗词全编)(…  相似文献   

7.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是收录建国后毛泽东的讲话、谈话、手稿等最多的文献集,其中,有关江青的批示、书信、电报或诗词很多。透过这些文稿,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建国后毛泽东对江青态度的演变,也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折射出毛泽东本人的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8.
5.周恩来、邓小平要王海容、唐闻生将江青、王洪文等人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情况面告毛泽东。江青被迫就毛泽东多次批评的“四人帮”问题交出第一份检讨。 居心险恶的江青在昔阳大放厥词:“《水浒》里宋江架空晁盖,现在有没有人要架空主席?……”洞察其奸的邓小平指示要将江青大寨讲话用别的途径尽快呈送毛泽东。王海容、唐闻生从新华社女记者李琴手中接过江青讲话稿后,用最快速度面交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和「圣人」对话毛泽东晚年文化心态的一个侧面○陈晋在写下《七律.有所思》不久,“凭阑听雨”的毛泽东,于1966年7月8日在白云黄鹤的武昌住所给江青写了封信。该信文辞流畅,一气呵成,颇富个人色彩,还引用了不少典故。当时看过这封信的人只有周恩来和江青,后来...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修改《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若干情况姜思毅50年代,我在总政治部宣传部主持编辑一本毛泽东对人民军队建设的论述时,胡乔木曾对我谈过:1944年4月11日谭政在西北局高干会上《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其中关于政治工作的许多重要论断,事实上是...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病重的日子里,江青显得格外活跃。1976年8月26日,江青去北京新华印刷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转了一圈后,要报纸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青同志代表毛主席党中央看望首都人民》的消息。  相似文献   

12.
江青是一个有着极强表现欲的人,自从她与毛泽东结婚后,她的这一个性更加突显。江青喜欢看戏、买唱片、摄影。在《毛泽东遗物事典》显示,日常杂费开支表中,江青在摄影方面花费较多。她经常到各处拍片,还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一心想举办个人摄影展。毛泽东从大局出发表示坚决反对,并出面干预,江青的摄影展最终也没能办成。故事的源头还得从庐山会议说起。  相似文献   

13.
刘维芳 《党史文汇》2008,(10):41-44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为了总结历史经验,统一全党思想,从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央决定对建国后的历史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为了这一目的,中共中央决定,要集中全党智慧,作出《关于建围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由于毛泽东是“文革”的主要发动者和领导者,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成为《决议》需要处理好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阎长贵 《党史博览》2008,(11):43-44
一 在“文革”期间,江青主要住在钓鱼台,有时也回到中南海丰泽园住几天。在丰泽园住的时候,有位名叫赵鸿安的服务人员(管理毛泽东衣服什么的),他是山东人,我们是老乡,年龄跟我差不多,待人很热情。有一次我们在一起聊天,他告诉我,毛主席跟在江青身边工作的人员讲:“为江青服务,就是为我服务!”我听了这话,心里热乎乎的,心想:在数亿人口中,有几人能直接为毛泽东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1957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持续半年之久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建国后毛泽东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和支持过一系列批判运动,二十几年中一浪接着一浪,一浪比一浪高,一浪比一浪险恶。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运动是这一系列批判运动的发轫,是新中国第一个文化罪案和冤案。谈到批判电影《武训传》不能不提到江青。江青在这场批判运动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还不是一个完全弄清楚了的问题。江青在1972年会见美国记者﹑当时也是历史副教授的罗克珊·维特克时说:1950年12月电影《武训传》首次上映时是在全国范围内放映的。为揭露这部电影蕴藏的政治含义,她写了一份有关其背景的报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9,(7):60-60
我单位新近招聘了一位员工,报到时只有党的组织关系介绍信,查看其档案时发展没有《入党志愿书》等入党材料。请问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1994,(1)
填写《入党志愿书》,应该注意什么?长治读者黄炎问:党组织已同意我填写《入党志愿书》,作为申请入党人.填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省委组织部王建文答:发展对象必须严肃认真地填写《入党志愿书》。你要用钢笔或毛笔逐项填写清楚,不得有任何隐瞒或伪造。在"入党志愿"...  相似文献   

18.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是收录建国后毛泽东的讲话、谈话、手稿等最多的文献集,共13册。其中,有关江青的批示、书信、电报或诗词很多。透过这些文稿,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建国后毛泽东对江青态度的演变过程。而对江青态度的变化,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折射出毛泽东本人的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陶铸是受江青等人的陷害被打倒的,毛泽东偏信了江青等对他的诬陷……"这个论断不客观,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无疑,江青在打倒陶铸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江青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认为,在打倒陶铸中,江青不仅仅"陷害",更是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干将和急先锋。一"文革"爆发前,毛泽东和江青同陶铸(以及曾志)的关系是很好的。江青几乎每年都到广东过冬,毛泽东"特意交代陶铸要  相似文献   

20.
党史博采     
毛泽东谈为什么要召开遵义会议叶永烈在北京采访时,访问了六十年代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一位重要“秀才”。据这位“秀才”回忆,毛泽东在1963年主持讨论《二十五条》(即《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时,曾多次谈及遵义会议。他记得与毛泽东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在长征以前,在政治局里我只一票。后来我实在不行了,我就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