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     
溪流 《群众》2007,(10):80-80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经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天天要洗脸,屋子天天要打扫来比喻。自我批评就是自己检讨自己的缺  相似文献   

2.
正党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重视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是毛泽东同志。1945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次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并明确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批评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性,自我批评才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所特有;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辩证统一中,自我批评是基础;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把耐心的批评教  相似文献   

3.
常回生 《政策》2006,(2):44-45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的有效思想武器,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纠正思想、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是每个党员必须经常开展的活动,是各级党组织开展党的生活的主要形式。勇于并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各级党组织增强战斗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毛泽东选集》,第4卷,1439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和更加复杂的情况,需要更好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  相似文献   

5.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一种思想斗争的武器,在我们党的成长发展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在党章以及加强党的  相似文献   

6.
阮直 《当代广西》2013,(19):10-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在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毛泽东同志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弘扬得好,党内就风清气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强,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中明确提出:党要“在自已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在正确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以后,为了使党适应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我党的领导地位以后,我们党正确地运用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  相似文献   

8.
王茂功 《前进》2006,(4):42-43
党内批评是各级党组织自我完善的一种政治活动过程。党员的相互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及解决党内矛盾的锐利思想武器。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志才把党内的批评,看作“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看作“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扩大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公开批评。我们党执政以后,毛泽东亲自处理人民来信,谆谆告诫各级领导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引入到反腐败斗争中来,并且大力倡导公开批评。毛泽东认为,公开批评比私下批评更有力量,更有助于执政党保持自身肌体的健康,更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指出:“我们的党已经领导着全国的政权,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很容易危害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由于政权领导者的地位,领…  相似文献   

10.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应加强党性修养,保证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序进行,建立健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相关制度,营造敢讲话、讲真话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质朴亲切。文中首次谈到党内批评问题,这是我们党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发轫之作。95年来,党的苦难与辉煌的历史一再证明,党内只有时常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才能很好地推动革命和事业取得成功,这是该文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之所在。一、自觉拿起这个武器,促进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中国红军从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义创始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可或缺的"利器",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团结统一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强调:“我再三提醒大家,要注意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这一点我们要坚持下去。”朱镕基总理在中央国家机关第十三次党的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整风精神,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扎扎实实搞好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提高“三讲”教育的成效。 营造良好氛围,消除思想顾虑。在“三讲?教育申要搞好批  相似文献   

14.
学习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刘福音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毛泽东在其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运用调查研究、集会演讲、以身作则、对症下药、对比分析、科学预测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多种方法,适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在环境非常严峻和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注重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肃清单纯军事观点”,“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87页)。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并且提出,要建设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05,602页)1945年,党的“七大”又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16.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这一武器在加强党的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强调一定要认真学好邓小平理论,正确掌握和运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要实事求是,坚决防止和克服批评和自我批评过程中出现的“左”、右两种错误倾向;要讲政治,着力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经常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说:“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积极开展党内思想斗争。过去,我们党靠这一武器,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去掉了各种不良作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要加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1980年10月说过:“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1-302页)。然而:“给毛泽东同志抹黑”的文章却不时在报刊上出现。 (一) 郭道晖先生在《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与法制思想比较研究》(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一文中写道:“毛泽东‘人治加群治’的治国方略,实质上是‘人治底下的群治’,是人治的当代形态,收效甚微,负面作用为主,乃至某种程度上造成国无宁日,以一场浩劫告终。”…  相似文献   

19.
《当代广西》2013,(20):1-1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近期分别到各自的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全程参加联系点省区党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实地指导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实践证明,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仍然要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学习邓小平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论述的体会佟亦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新时期要不要继续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邓小平同志曾做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们学习这些论述,对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