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浩瀚的海洋是人类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深海海底是地球上有待开发的自然资源的“最后领域”,自古以来为人们所遐想。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提供了探索和利用海底的可能性。七十年代得以发展的深海技术,使开发海底的幻想成为现实。人类终于揭开了海底世界的神秘面纱,开始了向“内层空间”进军的伟大事业。随之在国际法上产生和形成了一个全新课题——国际海底制度。  相似文献   

2.
国际海底区域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思想,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在与海洋大国的多年对抗中,继专属经济区之后,对新海洋法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发达的海洋大国,凭借其先进的海底技术和雄厚的资金,主张按“海洋自由”的原则开发深海海床的资源,使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对一切国家和个人开放。它们还认为,现行国际法已足以调整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区域的利用和开发,不需要制定任何新的海洋法规则。  相似文献   

3.
<正> 在1982年12月12日至13日,一份报刊发表了一篇论述性报导,记载了围绕着在 Caicos 岛屿的浅礁上发现的失事船只,许多科学家与财富搜寻者之间对此进行争夺,这艘船被一些人认为是哥伦布在1492年航海的三艘船中的一艘名叫"Pinta"的船,在同年的8月28日,该报刊又宣布在沿长畸附近的南日本海岸的海底发现七十二条腐坏的木制废船船体,据说这些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洋一号”科考船已于2005年4月2日从青岛启程,开始了远赴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执行环球大洋科考的任务。其主要目的为采样和调查国际海底区域资源,以确保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战略资源。该环球航次必将推进我国海洋开发战略,包括发展我国大洋事业。笔者认为,有必要论述该环球航次的活动范围——国际海底区域的制度。在论述国际海底区域制度前,应先论述其基础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即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问题。因为,如果没有排他性的权利,投资者和开发者就无法实施勘探和开发国际海底区域内资源活动;并进而无法实现商业开发国际海底区域内资源目的。因此。研究国际海底区域制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犯罪学排行榜是对国际社会中的犯罪学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后编制的显示学术影响力大小的学者和论著名单。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长时间,发布了一系列排行榜;最近的排行榜研究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华人犯罪学家及其主编的期刊进入国际犯罪学排行榜。这些排行榜具有重要价值,对所有华人犯罪学研究者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涉及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国际立法集中表现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和之后对这一部分进行修正的《执行协定》,但由于不公平的政治上的妥协以及大规模的商业化开采在时间和方式上尚未确定,上述国际立法要么滞后于现实问题、要么明显超前.到底该如何制定公平合理且能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制度,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君 《法制与社会》2012,(2):243-244,26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UNCLOS社)明确规定国际海底区域(以下简称“区域社)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但现有国际公约对于“区域社遗传资源的法律地位却没有清楚界定.本文从UNCLOS一般原则看“区域社遗传资源的法律地位;将其定位成“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社,并从我国立场说明原因.最后,阐述了“区域社遗传资源法律地位不明确所引发的问题,包括海洋科学研究和生物勘探的区分问题,“区域社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问题,以及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
"区域"开发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我国缺乏调整"区域"开发的国内立法。法律的缺失于我国"区域"开发的发展不利,也无助于我国在国际海底管理局及有关规章的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更有可能引发国家责任。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主体的"区域"法律制度,为我国"区域"开发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我国"区域"开发立法应遵循的原则提供了指引。采用专门立法来调整"区域"内的活动是国际上通行的模式,也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而应为我国所采纳,以推动我国履行该《公约》赋予的义务,提升我国在"区域"国际法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规范我国在"区域"内的活动,维护与拓展我国在"区域"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林欣 《法学研究》1992,(4):79-87
国际刑法是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它是在各国同国际犯罪行为作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由于国际犯罪活动的增多和犯罪情况的变化,国际刑法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林煜 《法制与社会》2013,(23):57-58
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制度是海洋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国际资源开发与保护制度的重要部分。这项制度从萌芽到成形是与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脚步同步的,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海洋环境是整个地球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污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全球环境的状况。对于国际海底区域这一全新的领域,对其的环境保护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商业价值,但作为晚近发现的资源,现有的国际法尚未对其法律属性做出明确规定。国际社会基于各自利益考量,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从各国的争议出发,分析公海自由原则和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历史发展和内容,并结合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本身的特征,对该资源的法律属性进行论证,同时为中国如何应对该资源的开发提出建议,以期在该资源开发利用争夺战中,取得与中国地位相符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国际海底是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确立的一个新海洋法概念。总所周知,国际海底矿产资源丰富,其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鉴于此,研究国际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制度,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对我国均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以下简称前南法庭)在二战后的纽伦堡和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之后,由国际社所设立的第一个追究个人包括国家领导人刑事责任的设国际刑事法庭。由于其最近首次对一位前国家元首米舍维奇进行审判,该法庭也是国际媒体和民众所关注的点之一,而法律界对此案甚至对法庭本身的合法性等的论也从未中断。法庭运作10余年来,在惩治战争罪犯和他违反国际人道法和严重违反人权的犯罪,为被害人伸正义,威慑未来的罪犯,促进国际法尤其是国际人道法国际刑法的发展,强化国际法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也为其后10余年来国际刑事司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以来,其重要性与实际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联合国秘书长曾指出,《海洋法公约》,当然还有它的生效,对于国际法的逐渐发展和制定更有效的管理战略来说,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是不过份的。它还将进一步推动《公约》所设想的、但尚未制订的国际协议规则与标准的发展。然而,这样一个重要而有实际意义的公约却迟迟未能生效,非但如此,根据目前情况估计,《公约》即使按其本身规定在近期内达到了生效的条件,它所设想的某些机制恐怕也很难有效运转起来。其症结何在?一般认为,症结就在于关于第11部分——国际海底区域部分的分歧。关于这一问题,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  相似文献   

15.
1982年4月30日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以130票赞成,4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同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蒙特哥湾城举行了签字仪式。至此,历时98年的海洋立法会议已经结束,经100多个国家批准,公约已经生效。海洋法公约中篇幅最大,谈判费时最多的是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和开采制度。第三世界国家对这项国际海底开发制度的  相似文献   

16.
国家在勘探开发国际海底区域过程中应承担何种义务和责任是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海洋法法庭海底争端分庭对此问题的咨询意见围绕着"谨慎处理"这一核心义务展开。"谨慎处理"义务要求国家须在其法律体系内采取一切必要和适当的措施,其内容还可以从国家承担的直接义务中进一步揭示出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平等地承担"谨慎处理"义务和直接义务及其责任,但发达国家应在能力建设上援助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相关国际法和国内外国际海底区域资源探矿、勘探、开发活动实践的分析,研究了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资源相关活动的条件与程序以及中国进行大洋立法的重要意义和立法应建立的主要制度。中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不适用于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的探矿、勘探、开发和环境保护活动。进行大洋立法是履行条约义务、规避担保国赔偿责任、维护本国实体在国际海底区域资源权益、促进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海底区域事务的重要手段。大洋立法需对国家担保问题予以明确,规范的活动应涵盖探矿、勘探和开发,应纳入相应的国际环境保护原则,应协调好管理局、担保国、承包者之间的关系,应规定实体的赔偿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公司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公司法的第三次修订.此次修订较之前两次在修订的内容和力度方面有重大突破.对学术界和企业界呼声很高的问题作出了创新性规定.与原《公司法》相比.新《公司法》除增强了公司自治力度等外.主要有下列三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的实质和核心是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制度。在此领域,已经形成了公约第11部分、两个附件及1994年协定等基础性文件和管理局执行性立法等所构成的法律制度框架,管理局立法采取单项资源立法和区分活动阶段立法结合的模式,在探矿、勘探、担保、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细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对国际条约在我国适用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发生的重大的经济事件之一。在这个原动力的推动下,国际社会的合作关系日趋加强,大量的国际条约也随之订立。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日益加快,国际条约在我国适用的问题也相应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