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将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和亚洲与世界的利益而友好地、兄弟般地合作。”① 以甘地的个人声望与影响 ,这些话在以后的中印交往中继续产生着作用。二战中的印度处于既反对德日侵略又欲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复杂局面中 ,但甘地领导的国大党为了支持中国的抗战 ,并未急于给中国的盟国英国出难题 ,而大大地延缓了印度独立的日程。尼赫鲁作为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 ,制定并实施了长期影响印度的若干基本国策。在与中国的关系方面 ,尼赫鲁的思想具有浓重的文化亲和色彩。尼赫鲁虽对传统宗教的僵化倾向持批评态度 ,但他对宗教本身尤其是佛教尊重颇高。他说 …  相似文献   

2.
略论尼赫鲁的科技观及对印度科技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既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导人,又是印度共和国的卓越领袖,其思想博大精深,涉及诸多方面。对于科学技术他也具有全面深刻的见解。尼赫鲁在领导印度发展科技中所居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他的科技观深刻影响着印度科技发展的进程和特点。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一) 尼赫鲁科技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十分重视和强调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认为科学技术是印度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解决印度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没  相似文献   

3.
谭中 《南亚研究季刊》2011,(1):89-95,114
现代印度的中国研究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18年至1962年期间,印度对中国的研究多从文化、睦邻的角度进行。1962年至今,由于中印边境战争,印度政府与民间对中国有所敌意,但其研究却超越了"地缘政治范式"规律而折射出中印两大文明长期文化交流的历史,体现了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所说的印度永远不和中国为敌的宽宏态度。未来,当今从事中国研究的印度学者越来越多是1962年以后出生的、懂中文、熟悉中国情况、参加到与中国学者交流行列的年轻人,他们在中印两国在全球舞台上如日方升的大环境下正在策划印度的中国研究如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胡瑞 《南亚研究季刊》2020,(1):44-51,I0003
与中国文化相比,印度文化的宗教性特征十分明显,宗教文化是印度文化的本质。印度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投资印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以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的进入模式、投资运营、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为代表。准确把握和认识印度宗教文化特性,处理好中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对促进中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结盟思想是尼赫鲁民族主义思想在国际事务中的集中反映。它在尼赫鲁政治思想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尼赫鲁的不结盟思想在独立前夕就已初见端倪。1946年9月7日,尼赫鲁作为印度临时政府的成员发表了广播讲话,他指出:“我们的目的是尽可能地避开互相敌视的大国政治集团,它们过去引起了世界大战,而且今后还会导致更大规模的灾难。”一般认为,不结盟(nonalignment)一词大约在1953—1954年间由印度外长K·克里希纳·梅农第一次在联  相似文献   

6.
尼赫鲁(1889——1964)是印度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不仅以其丰硕卓著的政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且以其复杂多样的思想体系(西方称之的“尼赫鲁主义”)在世界理论宝库中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本文试图通过尼赫鲁早年生活轨迹的追溯,揭示尼赫鲁政治生涯及其思想特征由以发端的内在渊源。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1989年—1919年,是尼赫鲁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时期——早年生活时期,是尼赫鲁民族主义思想体系孕育时期,是尼赫鲁由婆罗门贵族转变为具有激进思想倾向的民族主义者的时期。这个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家庭启蒙阶段,从1889年到1905年尼赫鲁1889年出生于印度北部城市  相似文献   

7.
张占顺 《东南亚》2015,(1):80-86,110
从中印文化比较来看,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都是古老而各具特色的文化,中国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略低于印度,中国文化现代化程度要高于印度。从中印发展模式比较来看,中国政府办事效率高于印度,中国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优于印度,印度经济发展的软件环境从长远来看好于中国,两国的社会发展模式优劣各异。从中印国际影响力比较来看,印度的国际影响力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整体上看,尽管印度的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相比还有些差距,但印度在发展文化软实力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尼赫鲁与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尼赫鲁与中国尚劝余中国的北伐战争和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现代史波澜壮阔的一页。作为一位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的国大党左翼领袖,尼赫鲁对中国大革命和新中国始终给予莫大的同情和支持。一、尼赫鲁与中国北伐战争(一)主张给中国大革命以道义上的支持北伐战争初期,尼赫鲁正...  相似文献   

9.
作为公共决策失灵教训的尼赫鲁农业政策在印度农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从尼赫鲁农业政策的经济、社会和制度环境、多元目标的协调性等视角对尼赫鲁农业政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揭示了该政策在决策模式、战略方向、政策目标、实施路径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是导致尼赫鲁农业政策失灵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印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从中分析印度报纸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知,以此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的状况。从《印度时报》对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认知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印度是极具吸引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印度有较强影响力,但政治体制有待提升认同力度。中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总体上为中印关系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亟需解决。总的来看,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文章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尹锡南 《东南亚》2009,(1):37-41
本文以迄今为止中印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础,从文化心理层面对中印之间的双向认知进行历史考古,回顾了印度对中国的认知与形象建构、中国对印度的认知历史,讨论了中印如何正确认识对方、文化交流在发展中印关系中的意义,并对通过文化交流深化中印关系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尹锡南 《东南亚》2010,(1):76-80
20世纪以来,印度汉学界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研究呈现了如下特点,在文学研究方面,论文多专著少,重现当代文学轻古代文学等。在历史研究方面,印度学者最初主要围绕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史展开论述。随着时间推移,印度学界开始撰写通史或断代史性质的中国历史著作,他们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对于中国当代热点问题也进行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3.
Huiyun Feng 《安全研究》2013,22(4):637-662

Whether China's strategic culture is offensive or defensive in nature i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in understanding Chinese foreign policy behavior. Alastair Johnston argues for a parabellum culture of offensive realism that leads to a pattern of Chinese aggressive behavior. But China's behavior in the Korean War, the Sino-Indian War, and the Sino-Vietnam War shows a defensive pattern that Johnston's analysis cannot fully explain. By analyzing the operational code of Mao Zedong's public foreign policy speeches, using the automated Verbs in Context System (VICS) of content analysi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etermine whether Mao's belief system reflected the influence of a defensive or an offensive strategic culture, and compares the results to Johnston's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Johnston's cultural realist argument is only partially correct and needs to be qualified in important respects. The operational-code analysis of Mao Zedong reveals a more complex reality than did Johnston's analysis. The results partly support Johnston's claim about Mao as an offensive realist, but this result cannot be generalized across situations, as the operational code analysis shows that strategic beliefs are not static. Mao's beliefs were also the product of his personality and of the international historical setting.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黑河以"中俄文化大集"为平台,使官方对俄文化交流进入常态化、规范化;以黑河龙江国际文化展览有限公司的成立为契机,使民间对俄文化交流实现跨越升级;以黑河学院为龙头,使对俄教育交流确立了"桥头堡"和"枢纽站"地位。黑河对俄文化交流存在明显须解决的问题:对俄文化交流仍处于实践与探索中,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对俄文化交流的领域广泛,但发展不均衡,一些领域须加快发展。为了加快推进黑河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工作,黑河应采取如下举措:创办高峰发展论坛、加大对俄研究力度、加强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15.
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就开始了友好往来,由于地缘相近,经贸相通,人员相交,中国文化在古代就传入了东南亚,在东南亚文化不断发展和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得以深深扎根于东南亚,并得到继承和发扬。本文从语言文学、民俗、服饰、建筑、宗教等方面对东南亚国家文化中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谭云山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著名学者、杰出的中印友好使者,并且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谭云山一生有两大目的:一是促进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友谊与了解,二是办教育。谭云山曾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等地从事教育工作。这与他的大同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大同理想一方面来源于孔子、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人的大同思想,另一方面也受到印度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作为最主要的筹办人之一,他协助泰戈尔创办了中印学会和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并担任中国学院首任院长。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谭云山、陈乃蔚夫妇回到祖国,在湖南长沙捐资创办了大同学校。谭云山的大同思想至今仍影响着印度、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激励两国的青年人致力于中印友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印安全关系是两国关系中的难题,其困难不但来自与观念认知上的差异,更来自于力量对比的发展。因此,尽管历史上双方友好往来是主流,但在当代现实政治的发展中,安全关系的地缘政治陷阱不但存在,且有扩大之势,需要双方做出巨大努力加以克服,以促使两国关系真正积极向上发展,这需要两国建立更成熟的战略对话。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中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俄文化交流有助于克服跨国经营的障碍 ,有助于推进中俄经贸合作、特别是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中俄关系全面发展 ,有利于坚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开展中俄文化交流要有一个开放的、容纳百川的、自信的文化心态 ,要注重多领域、多方面、深层次的文化交流。黑龙江省应该探索文化交流的新途径 ,保持和发展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优势和俄语人才比较优势 ,要充分利用互市贸易区的方便条件 ,形成“文化特区”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9.
As a political leader,US President Trump's personality traits affect his policy orientations and current US foreign policy.The authors analyze Trump's personality in several categories-uninhibited and capricious,dynamic and capable,profit-orientated and self-centered,competitive and persistent,positive and extraverted.The traits of breaking traditions,skill at strategic deception and negotiation,action-motivated implementation,intuitive decision-making,pursuit of respect and interest exchange,and vengefulness will shape his policy and behavioral orientations.Initial study shows Trump to be a political leader with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double-sided dimensions.The analysis offers insight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new US executive and his policy direction.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媒体,特别是广西的电视媒体,如何充分利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的重要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广西与东盟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文化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