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查’会很辛苦,甚至会得罪人,但对监管队伍来说,是得罪一个人、一个企业,还是得罪整个社会?"最近,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尹力用这样的反问,促使药监工作人员加强对检查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耕耘与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1997年调到公司纪委的。当时妻子对我说:“都什么时代了,还去搞纪检工作,得罪人的差事,搞没搞错?”我不明白搞错没搞错,反正领导一句“组织上经过认真考虑,你适合干纪检工作”就让我感动不已——有什么比得上得到组织上认真考虑后的肯定。就这样,我从一名企业报记者“投笔从戎” 成了纪律检查工作者。 过去当记者,主要是歌颂别人,人家也高兴,因而工作比较顺利;而纪检工作,职责所在,主要任务是查处违法违纪的人和事,有时真是费力不讨好。从事纪检工作5年来,忘不了在工作中遇到的刁难、冷脸、威胁和被调查人员利用同个别领导人的特殊关系以权发难的经历。对被调查人的不配合和威胁,我不会动摇和妥协;  相似文献   

3.
针对少数领导干部因怕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的思想顾虑,一位负责同志说:"作为领导干部,不敢于得罪一小部分应该得罪的人,就会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原则,可能要得罪少数人,但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心。"话虽朴素平实,却道出了"得罪人"与"得人心"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凭着一丁点天赋,小时候总爱做艺术家的梦;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她躲进了美好的记忆之中。一次机会,我毫不犹豫选择了纪检工作;尽管许多亲朋规劝我:“那地方清贫、辛苦、要得罪人”。但我就是痴心不改、一往情深。说清贫,是因为没有“油水”;说辛苦,是因为工作繁忙;纪检工作免不了要查处人,“得罪”人那更是在“情理”之中。为了惩治腐败分子,我们深入基层,克服重重困难,调查取证。时刻向群众宣传党的反腐方针;一旦挖出了“蛀虫”,我们更是其乐无穷。干了这一行,不免会“得罪”一些人,但我们不带任何私心杂念,何惧打击报复甚…  相似文献   

5.
我是纪检战线上的一名离休干部。每当回想起十年的纪检工作生涯,我的思绪便如晚霞辉映下滚滚东去的黄河之水,时而昂扬激越,荡起朵朵浪花,时而苍凉沉郁,涌起淡淡的苦涩,有着无穷的回味和思考……1981年12月,组织上派我到省纪委工作。当时对纪检工作议论颇多,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两句话:“多栽花少栽刺,留条后路好办事”。甚至有些同志直截了当地对我说,纪检工作是“整人”的工作,是得罪人的事情。但是,我是一名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党组织已作了决定,我个人是没有任何理由不服从的。所以,我毫不犹豫地走上了纪检工作岗位,一干就…  相似文献   

6.
针对少数领导干部因怕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的思想顾虑,一位负责同志说:"作为领导干部,不敢于得罪一小部分应该得罪的人,就会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原则,可能要得罪少数人,但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心。"话虽朴素平实,却道出了"得罪人"与"得人心"之间的辩证关系。当前,干部队伍中不敢坚持原则、奉行"好  相似文献   

7.
陈炳澜在担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他人财物共计288.33万元、金条5根、手表两块。2011年11月29日,陈炳澜被攀枝花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60万元。读完陈炳澜的忏悔录,有三句话印象深刻:一句是"得罪了人后我招架不住了",二句是"最难拒绝的是老朋友",三句是"反腐倡廉文件从没看过"。细想这三句话,陈炳澜沦落为贪官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领导哪会不得罪人?群众需要的是敢说敢做敢担责任的干部,而不需要好好先生。当干部怕得罪人,谁让你去当干部?得罪了人就招架  相似文献   

8.
正曹林在9月18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导演王全安嫖娼被抓,一时成为舆论焦点。令人诧异的是,有些人意味深长地猜测议论"他肯定是得罪谁了",不然怎么会被群众知晓举报并被警方抓住呢?他肯定得罪谁了——这话人们听得太多了。不管是演艺界明星、记者、企业家,或者某家媒体,一旦传出丑闻,被调查,被追责,"肯定得罪谁了"的想象就会弥漫网络。同样,哪个高官落马了,坊间也会传播多个阴谋论版本。判断逻辑是:都坐到这个高位了,竟然还被反腐败,肯定是得罪谁了,必然是对手整他。在这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检机关必须坚守职责定位,强化监督、铁面执纪、严肃问责。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各级纪检机关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提高自身免疫力。广大纪检干部要做到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这是对纪检工作的基本要求。国有企业纪检工作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国企纪检工作,为党分忧,为企谋利。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少数领导干部因怕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的思想顾虑,一位负责同志说:“作为领导干部,不敢于得罪一小部分应该得罪的人,就会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原则,可能要得罪少数人,但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心。”话虽朴素平实.却道出了“得罪人”与“得人心”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得罪熟人     
同事之间流传着一个段子:某记者从业几年,小有所成,代价则是几乎把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得罪光了。人脉对于记者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通过熟识的人来探听消息总要比陌生人容易得多。中国人都讲人情,有时候即便隔了好几层关系,仍然脱不开面,终归要比对待一个突然冒出来搭讪的人客气多了。前不久我去外省做个调查,去之前搜罗了一圈也没找到能提供点相关信息的熟人。后来通过同事辗转联系上当地一名教授,教授本人不愿  相似文献   

12.
钟立伟 《先锋队》2011,(12):14-15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和政府的执纪机关,查办案件、惩处腐败始终应是其首要职责和"看家本领"。而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助手,纪检监察机关又应当将自己的执纪工作融入当地改革开放发展的工作大局,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找准发展经济与严格执纪的结合点,把握原则,注重策略,努力取得最佳执纪效果。一、严格执纪是发展经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7,(13)
正纪检机关是政治机关,监督执纪是政治性极强的工作,纪检干部在作风和纪律上偏出一寸,纪检事业就会离党中央的要求偏出一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明确了纪律审查工作规程和制度,释放出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执纪者有更严格纪律的信号。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章党规党纪的执行者、捍卫者和监督者,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更要率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全社会都在积极探索节约用餐的新方式新做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更是强化监督执纪,对违规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问题坚决查处,取得明显成效。有些人不理解:不就吃个饭吗,何必搞得这么紧张?但吃饭问题,从来不是小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若说做纪检工作的感受,我与众多纪检人一样只一个字:忙!忙忙碌碌,匆匆忙忙,忙里忙外,忙前忙后,忙得不可开交,忙得脚打后脑勺,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没有“八小时”内外之分,恨不能将时光停留,把一分钟当十分钟用。纪检人的忙,只有纪检人自己知道。有人说,搞纪检的纯粹是穷忙。今天检查这个,明天处理那个;今天搞廉政谈话,明天搞监督检查;今天抓纠正不正之风,明天抓正反两方面教育,辛苦了自己,拖累了家人,得罪了别人,忙得不值。我觉得,牺牲个人家庭事小,防止和反对腐败事大,该查之人就得查,该处理的就要坚决处理,按照党纪条规严惩不贷,不惜牺…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名纪检"新兵",前段时间我被借调到上级纪委专案组工作,这些天参与执纪审查的经历,让我感触颇深、获益匪浅。没进纪委工作前,只觉得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委"打虎拍蝇",树党威、赢民心,很"高大上"。进入纪委后,才知道这些成绩,何其不易,是多少纪检干部用心血和汗水干出来的。专案组工作强度之大超  相似文献   

17.
正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都在问,纪委监督别人,谁来监督纪委?在日前的部分省(区)纪委书记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同志态度鲜明地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纪委要以身作则,把监督执纪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对纪检干部来说,本身是去监督别人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人敢去"得罪"他们,更不敢去监督,难免会产生"灯下黑"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防止"灯下黑",严肃处理以案谋私、串通包庇、跑风漏气等突出问题,清理好  相似文献   

18.
看了这个题目,肯定有人觉得好笑,难道世上的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吗?不错,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的确有不少人,其中包括我自己,常常在为别人而活着。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小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5,(11)
<正>陈丽华是吉林省通化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进入纪检系统工作以来,她铁面执纪、忠诚履职,身患癌症后仍坚持在一线工作。陈丽华常说,做一名纪检干部,履行执纪监督职责,就要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监督,敢于碰硬。她先后荣获通化市"务实为民的好干部"、吉林省"勤政廉政优秀党员干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嘴巴再严一点儿,今天就不会受到批评了。”这是我笔记本上的一句话,也是我心中永远的记忆。2017年2月13日,在组织区纪委全体人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时,我不禁又想起了这句话和几年前发生的事情。那是2011年2月的一天,我刚入纪检队伍不久,在派驻纪检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