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等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编辑记者"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红色革命老区泸州市古蔺县。近20名编辑记者分别深入该县箭竹苗族乡团结村、太平镇红军驻地和二郎镇二郎滩等地进行采访,结合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革命故事,围绕弘扬长征精神开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
2019年9月,本刊记者参加了由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主办的“感恩奋进 共和国摇篮谱新篇”全国党刊全媒体江西行联合采访活动,与《求是》《党建研究K党建》等38家中央和地方党刊媒体的100多名编辑记者深入红色故都瑞金、长征精神发源地于都、革命摇篮井冈山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采访,重温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革命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围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于1937年来到延安,再次系统地采访了红军长征的当事人,详细报道了众多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和《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围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4.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国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1937年的延安之行,得以系统采访红军长征当事人,详细报道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扣《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国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笔下的长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长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公报》的著名记者。当时,他曾追随红军长征的足迹进行调查和采访;后又访问党和红军长征的领导人,第一个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报导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红军长征的新闻封锁和歪曲宣传,对增进人们对红军长征的正确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范长江(1909—1970),四川内江人。1927年,入武汉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贺龙)的学生营;参加了南昌起义。1932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大公报》撰稿。1934年,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处于严…  相似文献   

6.
姚群民 《党史文汇》2023,(10):51-54
<正>《二万五千里》(又名《红军长征记》)是红一方面军长征亲历者回忆并记述长征的集体创作作品。从1936年开始书稿征集与创作、编辑到1942年编定成书,有关工作始终在陕北苏区(保安、延安)进行。书稿编印后一直作为内部资料使用,在新中国成立前未完整公开出版过。尽管如此,此书的创作活动在20世纪30年代经由国内众多报纸、杂志、著述等媒介的宣传而形成较大范围的传播局面。其间,著名作家丁玲参与书稿的编辑活动,撰文介绍创作情况和红军长征事迹,引发媒体和记者的广泛关注与报道。  相似文献   

7.
今年10月10日,是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70周年纪念日。随着纪念日的临近,全世界媒体的目光聚焦中国。8月15日,法国电视台《中国的面孔》摄制组一行6人来到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赣州于都县,采访当年摇船送红军渡河的老船工李声仁,拍摄革命旧址和于都新貌。《中国的面孔》是法国电视台记录长征的一部专题片,这部片子共分4集,将沿着长征的路线进行拍摄,采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中国人对长征的看法,反映中国的巨大变化。据悉,这是首家境外媒体聚焦长征70周年。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我国将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工程。发展“红色旅游”的具体设…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15年9月3日,是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这一重大纪念日来临前,本刊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合作系列报道《四川抗战史诗》,为读者梳理四川在那段血雨腥风中的非凡历程。四川不是长征的始发地,也不是长征的终结地,但在长征史上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八一宣言》发表的时候,中共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正在四川境内长征。长征过四川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党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黑云压境山河破碎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四川是红军长征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长征精神形成的最重要之地。80年的沧桑巨变,曾经红军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发展如何?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备受世人瞩目。10月8日,记者寻着红军当年的足迹,踏上了当年的长征路,去实地拜谒后,惊喜地发现当年的长征路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老区的人民继承并发扬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06,(9)
2006年8月3日至9日,本刊记者杜梅萍、杨宾参加了由全国党刊研究会主办、当代贵州杂志社承办的“红星照耀多彩贵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党刊联合采访活动”。在为期一周的紧张采访中,记者走遍了贵州省内重要的长征纪念地,如遵义会议会址、猴场会议会址、强渡乌江战役遗址、四渡赤水纪念塔等;参观了一些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如息烽集中营、王若飞故居;采访了老红军、党史研究专家,与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进行了座谈。在追寻革命先辈红色足迹的过程中,对“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同时,也领略了贵…  相似文献   

11.
征稿启事     
正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与四川民族出版社,联合向全社会广大群众有奖征集以"长征路上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稿件。获奖作品和优秀稿件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成《长征中的爱情故事》一书。稿件要求如下:1.稿件内容必须为长征中的真人真事,主题突出、资料翔实、逻辑清晰、语  相似文献   

12.
散木 《党史博览》2007,(4):53-55
索尔兹伯里在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四处提到徐梦秋,并称其为"红军第一位历史学家" 之所以想起了徐梦秋,首先是有这么一本书被人们经常提起--《红军长征记》.这部在长征结束后由长征部分亲历者撰写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回忆录,徐梦秋是其中编辑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烽同志很热情地接待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她说:皮定均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主力从鄂豫皖苏区长征去四川,是最早参加红军长征的.他三次过草地,写过著名的回忆录<两个山药蛋>,优美感人地记叙了他长征途中的生动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曾有一批著名艺术家去江西革命老区兴国演出.兴国是出了名的"红军县",仅长征时牺牲的兴国籍的红军战士就达两万多人.但当艺术家们在兴国采访了30多名少年儿童后却发现,"红军县"的下一代"居然不知道这段历史".为此,艺术家们感慨系之,《经济日报》也刊文呼吁:"不可失去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省龙岩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是红军的故乡、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穿越烽火硝烟,历经血与火的洗礼,曾经的革命老区,如今是一番什么面貌?这里的人民,又在谱写怎样的时代华章?5月18日至20日,本刊记者同来自全国40余家党刊社的编辑、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6,(6)
正四川,历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当中,历时最久、里程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召开的会议和进行的战役最多的省份。四川人民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可以说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输血机"。据不完全统计,长征中四川有4.5万余人参加红军,居各省前列。数以万计的四川儿女与红军将士一道,支援长征、保护红军、救治和掩护失散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为红军长征的  相似文献   

17.
正追寻红军长征足迹,弘扬伟大长征精神。2伟016年10月21日下午,省委书记尤权、省长于国、东部战区陆军政委廖可铎等来到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长征从这里出发——福建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省委宣传8部0周年展览》。本次展览由、机关工委、党史研究室、教育工委和省军区政治部、福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承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四川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彭塞一、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红军长征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简言之它是这个革命从遭受严重挫折到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红军长征前,这个革命不仅受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闫院平  陈静 《共产党人》2011,(15):24-25
<正>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全国党刊研究会主办、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承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走长征路·走进红色贵州"联合调研采访活动,于2011年6月15日至21日在贵州省启动。本刊记者随同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新闻单位和全国45家党刊社组成的联合采访调研团,沿遵义会议、青杠坡战役、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先后在遵义市、习水县进行了采访。所见所闻,令采访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那段风雨如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7,(9)
正1934年10月16日晚,8.6万红军将士跨过江西于都河,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长征。50年后,《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沿着红军长征路线步行,重新体味老一辈革命者在长征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看看革命老区的人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1984年11月3日,罗开富从广东仁化城口进入湖南汝城。汝城县委党史办何志鹏、县委宣传部郭晓雄奉命去三江口迎接,当天回到汝城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