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层协商民主作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环节和衡量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重要参考,其发展状况关系到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建设法治基层的推力和构建和谐基层的合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我国基层行政存在相当严重的弊端和问题,建构新型基层行政文化的思路和举措是:塑造基层服务型行政主体;塑造基层参与型公民;建设现代化的基层行政制度;营造先进文明的基层行政生态环境。基层行政文化建设的完善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基层行政主体的生机活力,还关系到经济的有序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努力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需要从基层政府做起,从基础工作抓起。建设基层法治政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目前基层政府公务员行政法治理念和法律信仰有待增强,基层依法行政实践现状喜忧参半,基层政府法治体制机制不畅。抓好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工作,需要增强基层公务员法治理念、依法严格规范基层抽象行政行为,规范基层行政执法行为、改善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环境、加强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基层孕育着激发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的潜力和希望,是提高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的突破点和着力点。然而,基层多党合作实践有所成效的同时,也反映出多方面的问题。为此,应在基层扩大多样性的半径和周长,营造加强基层多党合作实践的环境和氛围,拓展基层多党合作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各民主党派的基层实践能力和水平、突出各民主党派的特色和优势,加快构建基层"大协商"工作格局和体系,健全基层多党合作实践的长效保障和激励机制,加强党对基层多党合作实践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只有不断总结基层党建实际工作的经验,分析当前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的主要成因,以更开放的思维、更科学的组织设置和更灵活的活动方式活跃基层,才能激发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和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基层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法治化的进程。从总体来看,基层治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基层群众法治意识不强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健全基层治理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体系、提高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基层执法和司法队伍建设和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基层工会是工会组织体制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是新形势对工会工作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基层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营造良好的企业基层工会建设环境,夯实企业基层工会建设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依靠职工、服务职工的思想,认真履行维护职能;必须加强和规范基层工会民主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必须致力提高企业基层工会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双重冲突中基层政府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取向在发挥其积极作用时,也使基层政府深刻卷入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基层政府面临着来自上级政府与基层群众两个方面的压力。基层政府的行政责任和行政能力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不对称,导致基层政府调处社会矛盾的能力弱化、机制失效。应当调整对基层政府的考核标准,改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制度,加强与公民社会组织合作,推动基层政府向管理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9.
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基层执政最大效能依靠的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因此,要在基层执政功能转型中实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基层执政政治功能的合理有效拓展,而研究服务型执政党基层执政的政治功能,就是要在分析当前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基层执政面临的政治环境的基础上,从基层民主、公民政治参与度、依法治国等三个层面依法领导和拓展服务,从而实现服务型执政党基层执政的政治功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辛学锋 《工会论坛》2010,16(1):45-46
随着油田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基层工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任务和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基层工会组织的民主化、群众化、法制化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需要工会组织进行一系列创新和突破。而直选基层工会主席,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很好的突破口。所谓直选,就是由基层工会的工会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基层工会主席和副主席。基层工会主席直选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水平的提高,但也要注意积极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本也在基层。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要改善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抓住基层这一源头。基层稳定,整个社会才能稳定;基层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发展。只有搞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才能从源头上化解各种矛盾,才能切切实实地维持稳定,保证经济社会高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以来,基层党建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基层党的制度建设、党群关系建设和基层党建责任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基层党组织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党员主体地位得到新提升,基层党的制度建设达到新水平,基层党群关系融合呈现新局面,基层党建责任制呈现新态势。成就孕育经验,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整体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获得了持续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丰富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内涵、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以智能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革命”,提高基层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基于此分析“枫桥经验”对广州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借鉴意义,并提出对“枫桥经验”进行创造性转化,构造广州基层社会治理三个新的“增长点”:扩充基层社会治理目标内涵、激发调动社会要素的活力和注重基层社会治理的“中西贯通”。  相似文献   

14.
公安工作的改革必须遵循公安工作的基本规律,基层公安工作的改革更是如此。为防止基层公安工作的改革出现偏差或反复,必须明确基层公安工作的概念和加强基层警务理论的研究;必须遵循基层警务改革的基本原则;正确对基层公安机关的职能进行定位;科学设定基层警务的勤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浅议基层警务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工作的改革必须遵循公安工作的基本规律,基层公安工作的改革更是如此。为防止基层公安工作的改革出现偏差或反复,必须明确基层公安工作的概念和加强基层警务理论的研究;必须遵循基层警务改革的基本原则;正确对基层公安机关的职能进行定位;科学设定基层警务的勤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机制创新,对于提高基层中共党委和政府执政水平、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基层民主党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重庆基层民主党派的问卷调查,发现基层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知情、沟通、反馈、组织这四个环节入手,探讨基层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机制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执政党、社会和制度成为影响中国基层民主的最重要变量,其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及其制度性关系构成了推动基层民主发展的结构性动力。基层民主同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和人本主义密切相连,人民性是基层民主推进的基本价值遵循和根本力量;基层民主发展的政党推动蕴含于国家构建的历史过程之中,其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理论和现实的规定性;基层民主的内生性昭示着其发展的强大社会推动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制度化战略,构成了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制度性动力。人民推动、政党推动、社会推动和制度推动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复合动力。  相似文献   

18.
基层党内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石。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选举制度,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形成良性互动,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基层党组织选举的演进和价值 推进基层党内民主,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而党的基层选举,是党内民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基层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成熟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标志。然而,在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困境。通过强化基层统战工作,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功能发挥,从而化解基层协商民主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利用统战工作在基层人民群众中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基层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和方式,推动基层协商民主价值顺利实现。通过统战工作不断向基层工作延伸,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的价值实现,为我国构建起科学的协商民主体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广东省云安县不断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创新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途径和渠道,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协商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特征,为健全社会主义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借鉴和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