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标  孙勇彬 《求索》2013,(10):170-172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的黑人文学随着社会和政治生活变化,这种变化与黑人民族觉醒与抗争的政治斗争相伴而行,也与黑人作家和民众对自我身份认同和对人性认知的逐步深入直接相关。美国黑人作家独特的生存方式使美国黑人文学呈现出一种和美国文学既相象又不同的“混杂性”特征与“双重声音”。黑人文学文本通过反映主流文化霸权下黑人的生存状态,同时对文化身份的寻找、定义与建构打破了传统僵化的、白人主流文化框定的族群文化身份,代之以流动的、差异的、主体的黑人生存体验,给主流文化带来了创新式变革。  相似文献   

2.
何桂英 《求索》2011,(5):213-214,63
女性文学是诞生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言说主体、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审视、反思男人和女人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文学,致力于其主体性的建构,强调的是男女平等。新女性主义强调不要用男性的标准要求自己,致力于发掘女性作为群体和个体的独特性,强调不同于男性存在和经验的女性存在与经验,并赋予这种存在和经验以新的价值和意义;注重从文化层面对父权社会进行批判与挑战。李碧华以清醒的女性独立意识和丰富的实践,对传统女性主义理论进行了重构与超越,体现了新女性主义文学的特质,昭示了女性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与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赵昌汉  甘莉 《求索》2014,(2):129-132
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表现了生活在以白人种族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迷惘。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生理特征的认同,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美国黑人文学正是这种社会和文化内涵的承载体,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揭示了黑人长期被迫面对的种族歧视和文化身份危机,也记载和推动了黑人文化身份意识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反过来,黑人文化身份意识的增强也促进了黑人文学的发展。从黑人文化身份意识的发展路程可以看到,通过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来加强文化身份认同及建构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回顾近十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史,文学伦理学的视角显得十分突出,在这一维度上的方法论探索,展现了美国文学研究新的力量。文学伦理学的前沿性讨论,在美国文学研究领域里多有涉及,而这种新方法的切入,直接影响美国文学研究深度的拓展。其主要收获有:丰富了美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开掘出新的文学命题;阐释了新的文学观念。其局限性在于,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有待加强。鉴于此,展望文学伦理学维度的美国文学研究,一方面可提出新的文学命题,另一方面可对美国文学文本的历史性内涵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6.
晚明小品文不同于传统的山水文学和济世文学,它是一种带有商业气息和都市嘈杂的休闲性文学。都市生活的嘈杂,并未影响到晚明文人对于生活、对于文学闲适韵味的追求,晚明文人内心对自娱闲适的追求,使其笔下的小品文在世俗喧闹中透出了静默雅趣,这种噪中之静既有儒家的冷静,也有佛家的禅静、道家的虚静,可谓有静有噪,静为噪君。文人求闲,是当时畸形的自由空隙间的产物,也是对畸形政治的一种软叛逆,减少或缓解了当时文人的不安和焦虑,也促成文人追求心灵的自适成为一大时尚。这看似与当时文人放荡不羁的世俗生活相悖,却正是晚明文人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传统文人追求品性、思闲静的身心体验,是中国传统文学静态特征在晚明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带有新闻与文学的双重特质,它是把新闻性与文学性合而为一的新闻文学与艺术报告。报告文学最初脱胎于新闻报道,比较注重新闻报告性。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文学性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李保杰 《求索》2010,(1):185-186,203
美国西裔文学历史悠久,起源于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征服,早于美国白人主流文学。由于文化、地理、政治和种族等原因,主流英语读者群对西裔文学了解甚少。20世纪以来,西裔作家开始使用英语或者双语进行创作,西裔文学才逐渐引起文学界的关注。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西裔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少西裔文学作品已经摘取普利策奖等重要文学奖项,西裔文学及其研究受到美国文学研究界乃至世界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流散主题和文化杂糅是当代西裔文学叙述的重要内容,不同族裔文化的冲突与整合成为书写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谢朝龙 《前沿》2010,(16):136-139
美国西部文学对西部政治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西部政治的考察应深入到美国18世纪和19世纪的社会现实,而这种社会现实以艺术化的形象、情节和风格真实地呈现于西部文学之中。因此,从新历史主义的观点来看,基于美国西部文学的西部政治考察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换句话说,在美国西部文学的画卷中我们得以发现西部政治的萌芽、发生和发展,从而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美国西部文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立华 《求索》2013,(11):153-155
美国荒野叙述源自于早期移民清教徒的创作。浪漫主义文学赋予荒野叙述以新的含义;19世界的自然文学促成了荒野叙述在美国的兴盛;20世界荒野叙述形成了一系列的"陆地伦理观",同时反思现代文明与荒野之间的冲突,揭示了"荒野困惑"的情感。探索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荒野叙述就是要寻求后现代荒野叙述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11.
刘小菠 《求索》2008,(10):173-175
先锋小说的再叙事是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审美倾向。它抛开了旧有叙事成规,提出了一套异于前人的叙事话语。再叙事的涵义从话语范畴扩大到意识形态。历史、社会、自然、人、死亡、宗教、价值尺度等重大问题通过再叙事也发生了移位。  相似文献   

12.
沐金华 《求索》2008,(12):179-181
40年代中国分成三个不同的政治区域,无论是解放区面向农民的政治化创作,还是国统区面向民间的地域化创作,抑或沦陷区面向市民的都市化创作,作家的创作视野普遍下沉,这是一致的倾向,三种视野下产生的小说在文化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大众文化的追求。都市在中国现代政治和现代文学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现代政治衍生物的现代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托于都市,形成了一大批反映都市生活的文学作品,为我们观察、了解都市提供了一个窗口。40年代女性作家的都市文学创作渗透出来的都市文化就是中国都市文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越战”、“少数族权益”等一系列思想潮流的背景下,以“大熔炉”著称的美国接受了来自不同国度的移民,逐渐融合他们带来的文化,形成了以美国主流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其中华裔文学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回顾了华裔文学的历史和发展,介绍了几位主要华裔作家及其作品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民族文学始于独立战争时期。战争结束后,人们对这一新大陆充满了憧憬,文学创作呈现出浪漫主义色彩。19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出现,美国文学创作开始具有现实主义色彩。二战结束后,新思潮的不断产生使社会迅速发展,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姚公涛 《求索》2010,(6):214-216
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于1934年由西班牙批评家奥尼斯在马德里出版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中首先提出,他在这部诗选中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术语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变。接着著名美国学者哈桑概括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即不确定性、非合法化、无深度化等。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的欧美文坛有较大的影响。而荷兰学者杜威将"新小说"派看作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我们认为,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看,"新小说"的不确定性、非中心化、文本的开放性和从历时走向共时等特点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特质有明确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秋兰 《青年论坛》2007,(1):132-134
美国民族文学始于独立战争时期.战争结束后,人们对这一新大陆充满了懂憬,文学创作呈现出浪漫主义色彩.19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出现,美国文学创作开始具有现实主义色彩.二战结束后,新思潮的不断产生使社会迅速发展,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在1987年“解严”前后进入了一个文化转型期,彼时威权时代的意识形态统一体已然松动,新的本土主义论述正在集结但尚未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以这个时期的台湾后现代思潮及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尤为关注那些以历史书写为主题的小说文本,这些文本以语言反省与形式解构为起点,反叛写实主义的美学观,质疑本质主义的历史真实观,不仅挑战前行代的美学主张,也解构逐渐凝聚为新威权话语的本土论述。通过对文本的审美形态及其意识形态表征的分析,本文试图指出,出现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台湾后现代历史叙事文本是一种对意识形态统一体的松动非常敏感且及时作出反应的话语,是意识形态统一体松动后文化危机和思想危机的表征,这些文本以瓦解历史的方式传达出特定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8.
韦雅莉 《前沿》2010,(6):33-35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流弊及畸变的一种反思,一种纠正趋向。与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不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把建设一个新世界作为其努力方向,它倡导的后现代科学观由于其特有的历史连贯性、有效性,从而试图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建起对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宋勇 《传承》2011,(9):62-63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这个理论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开始成为西方理论热点之一,80年代末传入我国,在学术领域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产生一定影响。正确认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和影响,对于我们批判继承传统、实现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黎芳  覃建军 《求索》2011,(4):218-219
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略萨,对世界文学的最重大贡献在于他的对"立体"叙事文学结构的创见。略萨小说不仅在文学形式上独具一格,而且其作品大都"根植于现实",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性特质。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拉美作家,略萨担负起了"介入政治"、"介入生活"的时代责任,他揭露现实、反对独裁,他一贯呼吁与倡行着作家与文学应以反抗精神立世的历史文学观。所以,"世界结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是对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最为妥贴的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