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性和非功利性:科学、科学精神的实质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 ,是科学工作者意志、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科学是关于理性的学问 ,本质是求知而非求利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建制 ,其宝贵价值更见之于科学精神 ;科学内含“自觉的意志”与求真求新的理性 ;科学家的精神气质 ,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 ,是全社会所必须具有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徐茂华 《人民论坛》2012,(20):206-207
文章梳理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即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现实中的个人"的本质、实现人的本质的基本方式是人的全面发展等,提出了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五个属性,即具体性、社会性、历史性、规定性、实践性,并分析了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历史科学主要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的统一的科学研究原则、方法及结论原理。其所蕴含的唯物实践论的原则、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在理论、现实和价值上完成了对"历史科学"的重建。马克思历史科学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中的历史观点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在吐故纳新中彰显马克思历史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4.
张允金 《理论月刊》2003,(11):27-29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以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为思想起点,以自由自觉的活动为人的本性,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标,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的本质及其发展作出了科学的揭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大海 《理论月刊》2005,1(5):21-23
科学发展观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概念的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基于对生产与生活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之科学研究而形成的科学实践概念,是对人类全部实践活动本质的最高抽象和哲学概括。它所揭示的实践本质,存在于人类实践的全部历史进程之中。科学发展观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为最深刻的哲学理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实践观同马克思历史科学视域中的实践观完全同一。  相似文献   

6.
彭自成 《理论月刊》2003,42(11):41-42
理论创新应当做到审美自觉,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理论设计是一种“意象美”创造活动,智慧是创新主体所具有的美的精神形态,理论反思和批判是一种审美判断。美的本质在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理论创新是一种审美追求和审美自觉。  相似文献   

7.
依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看,科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功能以及理论成果的检验都要受到实践的规定和制约,科学精神即是按实践的内在本性和规律来进行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人的存在、本质和价值都是在人的实践中不断地生成、发展和完善的,人文精神是对自由自觉的实践理性的反映。"科学与人文"的本质是实践的,它们在人的实践中是内在统一的,是人的实践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的一种表现和结果,这是由实践的内在本性和规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徐毅  刘歆立 《前沿》2007,2(7):3-5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论贡献是人类思想史和哲学史上的一次划时代革命。本文通过对西方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想的回顾及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提出的时代背景的分析,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代表先进方向的社会精英对以往西方人本主义的大众化回归,同时更是关于这一理论的科学升华。  相似文献   

9.
孟琦 《岭南学刊》2009,(3):106-109
从整个人类自由自觉劳动的类本质到社会群体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群体本质再到现实个人以实践为存在方式而不断生成的个体本质,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在形成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的论断看似说法不一、前后冲突,实则是以实践为其基点环环相接、层层深入,并以其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切入角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实现了从批判继承到自我超越。马克思研究问题时的批判精神和现实关怀,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繁荣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乃至建构中国当代人文精神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斯蒂德曼的实物价格理论,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中是完全多余的,由此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然而,斯蒂德曼的实物价格理论,仅是整个价值理论体系中的价值范畴上的价格论的第三个层次的一种特殊情况,根本没有涉及到价值范畴上的财富论,也无法说明与财富相关的经济现象。劳动价值理论则不仅说明了与价格相关的经济现象,而且说明了与财富相关的经济现象。正因为斯蒂德曼的实物价格理论没有涉及到价值范畴上的财富论,因此,存在着一系列缺陷,如:不能解释价格的本质,不能解释利润的来源和本质。而这些问题只有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才能够得到解决。所以,要研究和揭示生产的社会性质,研究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本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不仅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要的、唯一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科研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在教育教学中,第一线的教师应如何进行教育科研呢?我们的体会是:  一、钻研教科研理论  学习教育科研理论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最基本要素。何为教育科研?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教育科研是对教育领域未知的问题提出解答。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要注重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共产主义与人类主体的现实解放张一兵马克思关于人类主体解放的思想是他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但是,这一重要理论观点的确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考到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创立,人类主体的根本解放问题也经历了一个从人道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遂昆 《理论月刊》2015,(2):118-12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一个新的高度论证了会计(簿记)的本质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他对会计的本质、职能、成本和费用等问题的认识,是理解和研究人类会计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会计思想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对近代企业会计实务的科学反映,它对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会计思想对我国的会计研究和会计改革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当代实现方式。马克思实践哲学体现着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深刻把握,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以理论自觉的态度去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屈婷婷 《求索》2013,(8):95-97
在工具主义科学价值观中有一种“宗教主义形态”,即为了证明宗教教义的真理性而把科学研究作为工具的价值观。虽然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但在西方很长一段历史中.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在它的指引下。基督徒一科学家将宗教信仰看成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最大动力与精神寄托,激励着他们不懈地探索自然。基督徒们也在宗教活动中培养起了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做好了准备。在该价值观的引导下,科学在一定程度内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并逐步向一种社会建制迈进。但是.每当科学发现威胁到教义的真理性.即认识上帝的手段与证明上帝的目的发生矛盾时,人们在该价值观的影响下,往往会将宗教信仰放在首位.抛弃科学这个证明上帝的工具,对产生威胁的理论进行压制,即使是科学家本身也会如此。因此,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对科学的影响是辨证的:一方面。它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会对科学发展造成阻滞。可见,对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的考察是审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6.
张树华  金芳 《前沿》2006,3(7):8-10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是科学的宗教观,对于我们认识宗教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指导性。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宗教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用社会存在来说明宗教的本质、起源及其存在的根源,在宗教问题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宗教现象、处理宗教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论证了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和前提,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动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为我们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现象、分析和研究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运动规律性提供了可靠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生活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人类主体不断超越客观现实对其制约性的过程.整个唯心主义哲学,在更深的层面看,就是对主体能动性超越过程的一种精神渴望和理论指认.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唯心主义并没有如期所愿,只有当马克思完成了新唯物主义理论原则的构建,将人道主义铆钉在现实性的第三个层面即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机制的科学透视之上,人道主义精神才从一种价值诉求走向科学.将科学的人道主义精神贯彻到现实生活过程,即实现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幸福,构成了马克思人道主义现实性的第四个层面,则是摆在我们当前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9.
人的信息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春雨 《前沿》2002,(5):23-26
新世纪带来了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新的理解。在工业时代 ,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 ,这一思想是具体的 ,处于不断发展过程 ,为我们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原则。在信息时代 ,信息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 ,人在实践活动上 ,其本质是对信息的掌握、分析、创新和利用。社会关系呈现出广泛性、平等性、多元性、即时性、虚拟性、平面性、选择性等特点 ,人的本质是同社会本质相一致的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发展 ,在 2 1世纪 ,中国政府要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人性的自觉复归。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构想中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是以思想批判为逻辑起点,坚持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以科学维度为理论支撑、以价值维度作为对未来社会设想的最高要求。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