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年犯罪和少年刑事审判王文生一、少年犯罪的审理机构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从1988年开始建立了少年法庭,专门审理少年刑事案件,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目前,已有6个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普遍建立了少年法庭。1.少年法庭的组织和人员最高人民法院《关...  相似文献   

2.
程新友 《检察风云》2013,(23):17-18
令人眩晕的灯光、动感的音乐、魅惑煽情的舞蹈、嘈杂的人群配上酒精的催化作用,使得酒吧、K吧、迪吧等娱乐场所蒙上了一层神秘复杂的面纱。这样的环境也吸引了不少少年,他们摇曳在夜色下,只为追求新鲜刺激,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迷离的氛围还时不时地撩拨着一颗颗年少蠢动的心,往往一个导火索,就能使他们踏入歧途……而这也是令人忧心忡忡的地方,其实,李某某一案的发生单从案件事实来看,又一次将少年、酒吧、为恶连成一线,置于全民的聚焦下。而在上海,涉娱乐场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也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有关研究,目前世界各国的少年犯罪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在校生与辍学生犯罪形势十分严峻;犯罪低龄化;犯罪团伙化;性质残忍,手段狠毒。  相似文献   

4.
<正> 一、问题所在瑞典与其他工业国相同(特别是瑞典为中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犯罪增加的显著,尤其是财产犯罪(盗窃、强盗、损坏物品等)占历史上最高的数值。而且,在1978年警察确认的刑事案犯发生件数中,全部青少年犯罪超过了90%。犯罪上升的趋势,反映为多数都是未满19岁的少年犯罪(违法行为)增加。战前(20年代到30年代)犯罪即使说主要也是青年人,但那时却是从18岁到25岁的年轻成年人,而今天  相似文献   

5.
<正> 人口年龄段的犯罪问题,是犯罪学和刑法学必须研究的极其重要的问题。犯罪学需要把老年犯罪、中年犯罪、青年犯罪以及少年犯罪分别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按年龄分段分别对犯罪主体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分段研究中,少年段乃是最基础的一段。因此,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少年段上。我国少年段人口数字庞大,随着现时犯罪低龄化趋势的发展,对少年罪错的司法处理无疑是一个迫切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一、少年犯罪的形成结构与一般犯罪形成结构的异同任何犯罪的形成结构,都是一个综合的结构,并且系由纵向、横向两方面因素交合  相似文献   

6.
姚金龙 《法制与社会》2010,(13):217-217
我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和谐产物——农村留守少年犯罪问题,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胜利实现。因此,通过对留守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分析,可以为我们减少和预防留守少年犯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浅谈收容教养犯罪少年行为性质的认定和审理张敏,皮宗泰政府对犯罪少年的收容教养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是否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范围?人民法院对这类案件如何审理,以下浅见望同行指教.一、收容教养犯罪少年行为的性质"收容教养"一词,出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作出了分析,认为学校教育的畸形发展、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以及不良社会环境等因素是造成留守儿童犯罪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预防其犯罪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少年犯罪日益突出,特别是到了90年代,少年犯罪呈高发趋势,由此而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极大关注。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少年犯罪?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父母的权威及其与子女的情感是影响少...  相似文献   

10.
浅谈收容教养犯罪少年行为性质的认定和审理张敏,皮宗泰政府对犯罪少年的收容教养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对此类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能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对这类案件应如何审理?以下浅见望同行指教。收容教养犯罪少年行为的性质“收容教养”一词.出自于我国...  相似文献   

11.
郭继萍 《法治纵横》2011,(23):49-50
直到法庭的“屋树人心理测试”结果出来后,林俊(化名)的母亲才知道,因为自己忽略了儿子的情感需求,导致16岁的儿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2.
何筝 《检察风云》2013,(23):21-23
对未成年人娱乐场所犯罪问题的综合治理和预防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执法部门加大监管查处力度,也需要行业协会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还仰赖青保、妇联、专业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来填补家庭及学校教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少年犯罪与学校教育因素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呢?从理论上分析,少年犯罪虽然是家庭、社会、教育与个体身心因素共同作硐的结果,但是,由于少年时期正处于接受学校教育从而不断进行社会化的阶段,如果这样的个体出现犯罪行为,如果校园暴力严重化,如果犯罪年龄低龄化,那么,学校教育在少年犯罪行为的发展历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犯罪新闻报道作为向受众提供犯罪有关信息以及价值评判的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其对未成年人而言具有双向的效果,既能提供一种校正的模板,成为一种强力的社会控制器;但是,由于某些犯罪新闻报道基于经济效益的冲动,热衷于提供一些犯罪的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又会成为刺激、诱导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因此,应当通过加强国家监管、规范新闻从业人的报道行为以及提升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等方式使之达到一种有机的平衡,这一点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犯罪学历史性的发展犯罪是人类共同生活所造成的必然现象。如果说人类生存竞争难以避免,那末犯罪则是件随人类生存竞争的一种现象,它是达种竞争的必然结果。对于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任其发生。不过,我们的人类文化,不允许这种事态自由发展。也就是说,在犯罪的另一方面,必然要产生"文化"事业,它不允许这种事态漫无边  相似文献   

16.
犯盗窃罪的未成年人在少年犯和少管人员中所占比例相当大,而在盗窃犯罪的少年中团伙盗窃居多,这是近两年犯罪中出现的新特点。根据北京市少年犯管教所新近在犯罪少年中的调查,其中属于团伙盗窃的占71.6%,单独作案仅占28.4%。少年团伙盗窃多,这是一个亟需重视、认真研究的问题。 对于少年犯管教干部而言,这些少年是怎样形成团伙,为什么盗窃?弄清这些问题,是为今后对他们开展改造教育的基础。 警官王之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17.
海涛 《政府法制》2010,(11):23-25
2010年4月上旬,沈阳一位女士通过报社找到特稿记者,哭述了她儿子——一位重点高中的三好学生,沉湎于手机黄毒成瘾又盗窃犯罪的不堪经历。  相似文献   

18.
论少年刑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少年刑法可作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少年刑法是指规定少年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少年刑法则是指关于不良行为、少年犯罪,以及保护处分与少年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少年刑法。少年刑法是我国刑法制度所忽略的领域。创建现代意义上的少年刑法,实现对少年犯罪处遇以刑罚为重心到以保护处分为重心的转变,应当成为我国今后刑法改革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少年司法制度自诞生以来,在治理少年犯罪和保护少年成长上发挥了重大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尚待完善。本文从具体案例入手,指出我国未成年犯罪形势还很严峻这一现实问题。从少年司法制度应采取何种制度模式这一问题对我国少年司法制度进行反思,建议心理医生介入少年司法制度,在试行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建立适合未成年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少年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呈现许多特点。少年犯罪的成因非常复杂,归根到底是主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外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学校以及不良交友的消极影响;主体因素源于少年期这一社会化过程的特殊年龄阶段错综复杂的矛盾未能正确解决。预防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社会、家庭、学校和少年自身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