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本文针对"经理"一词被滥用的现象,对经理以及经理权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综合了多国立法对经理身份的定位,分别分析了经理作为公司代理人、公司机关以及公司代表人时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和经理权的性质。经理因其身份的多重性,从而决定了经理权性质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司中的经理中心主义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理在性质上是公司的雇员,现代公司的发展以及经理权的法律架构使经理权在较大程度上得以扩张,这种扩张趋势使得经理权相对于董事处于优越地位。因此为防止公司董事“形骸化”及内部人控制,应当对经理权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3.
罗朝辉 《湖湘论坛》2003,16(4):66-67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为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 ,国有企业是指资产全部为国有的企业 ,国有公司包括资产全部为国有以及国家绝对控股的公司。公司的董事是指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和一般的董事 ,不包括监事、独立董事 ,国有公司、企业的部门经理、副经理、项目经理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必须发生在董事、经理任职期间。  相似文献   

4.
谈到对澳门开放“赌权”的看法,澳门旅游娱乐公司经理苏树辉认为,竞争机制的引入,促使经营者在服务专业性方面进行自我提升,可以促进澳门博彩业的多元化,也有助于加强澳门博彩业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宋传荣 《台湾研究集刊》2000,(2):26-30,,56,
海峡两岸公司经理人法律制度上存在多方面差异。在立法体例方面,大陆立法显得不尽合理,台湾立法可供借鉴;在法律地位方面,两岸立法各具特点,可以取长补短;在经理权方面,两岸立法均须进一步完善;在义务和责任方面,大陆立法存在明显的法律漏洞,台湾立法有关内容足资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共治理理论及其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正昌 《前沿》2008,(5):90-93
传统的政府处于全能型地位,权力高度集中并管理一切公共事务。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纷杂的公共事务,全能型政府越发显得力不从心。在公共治理理论中,治理主体多元化为政府治理公共事务找到了新的方向,即在处理一般性公共事务中,政府与其他主体之间不再是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而是应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通过采取承包、谈判以及协作等方式,共同完成对公共事务的治理。由此可见,在公共治理中,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法治政府是较为理想的转变模式。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08,(16):65-65
针对本案而言.廖某是该电子软件销售公司的经理.对公司的经营具有管理权;廖某利用经理职务在单位犯罪中起了决定作用。正是因为蒋某和廖某的决定使单位犯罪得以实施;廖某与蒋某的共同商量.决定体现了该公司的意志。该公司股东只有廖某和蒋某.他们二人的意志当然代表了该公司的意志;杨某所实施的少开财税发票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少缴应纳税的结果均是在廖某,蒋某共同商量的前提下发生的.单位的犯罪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危害结果与蒋某。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演变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杰 《理论月刊》2001,(5):18-20
公司治理作为一国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制度安排,是一个伴随企业组织形式不断发展的概念。剩余权结构的变化构成公司治理的历史轨迹。如果将管理科学定义为现代企业的基本制度之一,现代企业就是经理企业,股份公司只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性前提。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关于企业与有关利益主体关系的理论,其目的是通过协调好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改善公司治理。中国烟草工业企业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依据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搞好中国烟草工业企业改革和公司治理,应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就董事会、经营者、员工、消费者、烟叶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做出恰当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治理结构是指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明确和规范资产所有者、支配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权利和利益关系的一种企业制度安排,是指导和控制公司运作的一整套机制与规则。它是公司制度的核心,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性和必然性,早期公司治理结构是简单的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人员经营制度,随着公司制度的发展,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高层经理三位一体的权力结构,便成为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在早期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具大的作用,但是,公司制度的发展,这种模式又越来越不适应公司制度的需要,公司的决策、公司的内剖监督等制度的缺乏等都制约公司本身的发展。因此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公司理念的不断更新,公司治理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实际上,许多成功的年轻经营者过着相当宽松的生活,有一位J公司经理(31岁),1983年开始从事大厦清洁业,现已发展成为拥有200名从业人员的大厦管理公司如果在5点过后的下班时间给他打电话,基本上找不到人,其他负责人和办事员也都回家了.办公室俨然一座空巢、但是,唯有电话依然畅通,任何时间打都会有人来接,如果提出想与经理或其他负责人联络,就用传呼机为其传呼,对方立刻就会回电话  相似文献   

12.
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分权制衡” ,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法律问题。人力资本的出现打破了原公司制度中“以出资换股权”、“股权至上”的产权和经营管理模式 ,代之以“无出资有收益”“各利益相关人”共同管理 ,所有权、控制权、监督权三权分立制衡的产权和经营管理模式。对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所形成的分权制衡机制利弊的探讨 ,将有助于我国现有公司制度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3.
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司治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的重要保障。当事人制度是股东代表诉讼的基石,当事人法律地位设置是否合理、严密,直接关系到该制度功能的发挥。我国2005年10月新修改的公司法设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并对提起代表诉讼的原告和被告的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我国新公司法对公司及其他股东的诉讼地位却没有做出规定,因此,在股东公司代表诉讼中公司其他股东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郭延军.沾化县十五届人大代表、县供电公司经理。或许是缘分.出生于1968年的郭延军刚好和沾化县供电公司同龄。翻开郭延军的履历表,1989年8月在沾化电业局(供电公司前身)设备材料公司担任会计.从2005年7月至今任县供电公司经理.可以说.郭延军把全部身心都扑在沾化县电力事业发展上.为沾化县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006年.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7年《刑法》第271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从业人员必须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被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发生在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非从事公务的人员非法侵占本单位财物的,就可以以职务侵占罪对其定罪处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区别在于身份取得依据的法律、体现的法律关系、行为本质特征、从事劳务和从事公务的不同。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犯罪,要根据各共同犯罪人是否是公司、企业内部人员,侵占公司企业财物所利用的为谁之职务为标准来认定。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和第一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前言着重阐述公民生活与法律、国家治理与法律的关系和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重要意义,是整个法律常识的起点课。上好“前言”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甚大。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但什么是法律,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在学习以后各课的内容之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一课是法律常识教育的开篇课,在整个法律常识教学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二、基本知识、观点前言1.法律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2.国家实施各项职…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独资企业和独资公司如何治理,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管理实务中存在广泛争议的问题。国有独资公司是有限公司的特殊形式,其治理结构中包含两类重要权力,即生态治理权和人态治理权。国有独资公司党组织的组阁权是本企业人态治理权的核心,也是在本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职业经理人是指受民营企业雇佣并管理企业事务,具有内部经营权限、外部诉讼权利及诉讼外的商事代理权限的人.其法律地位主要是高级雇员,同时兼具其他地位.职业经理人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经理权、内部管理权、对外代理权以及剩余索取权.应引入市场约束机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以及确立诉讼对抗机制对职业经理人的权利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公司治理结构是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属于国有企业。四大国有银行还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去年开始试点),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因…  相似文献   

20.
公司董事制度的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事及董事会制度始终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内容之一。现行中国公司法律关于董事产生方法注定了董事会的结构与运行存在诸多弊端,而独立董事制度又因其推选权与报审方法规定得不完善,出现了治理障碍。在分析国外董事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董事制度的创新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