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多数时候税法被界定为行政法的子部门法,为此,税法与私法的关系理所当然地与公法与私法的关系等同。随着税收债务关系和平衡论的引入,税法的纯正公法属性遭到质疑。所得在税法和私法中的融通进一步证明税法与私法并非泾渭分明。市场关联性和等价交换理论则凸现税法的私法色彩。本文正是从以上几个角度对传统的“税法与私法的关系就是公法与私法的关系”的命题进行反思,以重构新的税法与私法的和谐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余家辉 《前沿》2013,(10):81-82
"公法私法化"是社会法法律部门发展趋势的一个方向,而劳动法作为社会法的一分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呈现出"公法私法化"的特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为出发点说明当前的"公法私法化"趋势在中国的发展,纠正对劳动法律制度的单纯认知,重新解读当前劳动法律制度"公法私法化"趋势,以完善公权力对劳动者的私权利保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民基本权利的效力主要由公法效力(直接效力)及私法效力(间接效力)两个层面所构成,而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效力分别为宪法司法化和宪法私法化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公民基本权利效力结构二元性是指公民基本权利同时具有公法效力和私法效力。其基本秩序是以公法效力为主、私法效力为辅。中国宪政的选择应以近代立宪课题为重心,以宪法司法化而不是宪法私法化为宪政实践的真正方向。  相似文献   

4.
民法法系法院系统多元性的基本构成要件是分权原则和公、私法区分原则.只有分权原则可以实现政治体的权力平衡,但不能发展出独立的公法法院;只有公、私法的区分原则不能够实现政治体的权力平衡,也不能够发展出独立的公法法院;两个原则都具备才能既实现政治体的权力平衡,又能够发展出独立的公法法院.普通法系(以英美为主)具备分权原则,却不具备公、私法区分原则,因此没有独立的公法法院;苏联既无分权原则,又无公、私法区分原则,因此也无独立的公法法院;当代中国已有公、私法的区分,但无分权原则,因此也没有发展出独立的公法法院.  相似文献   

5.
公法私法划分及其市场经济的法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碧波 《岭南学刊》2002,36(6):51-53
本文回顾了公法与私法划分的历史发展 ,指出我国理论界在公法和私法划分问题上存在的误区 ,并认为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现代市场经济立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月红 《前沿》2009,(13):26-28
专利申请权是发明人、设计人对其发明创造所享有的权利,既有私法领域的财产性内容,也有公法领域的程序性内容。专利申请权符合权利质押构成要件,具有可质押性。允许专利申请权质押符合私法意思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李军政 《人民论坛》2010,(11):86-87
基于财产权的自然权利属性,即便是违法建筑,也应首先由建造人取得私法上的所有权,此后才由行政权力依据公法对该所有权进行限制或剥夺。依法行政要求严格区分公法效力和私法效力;行政权力重点关注的不应是财产权的产生是否合法,而应是其剥夺是否有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韩国农协的考察,结合其发展状况和特点,探索我国农民组织化及三农改革的新思路,发现韩国农协与日本农协和中国台湾地区农会有所不同,在金融、流通方面更能体现农协这个特殊组织"法定机构"、"公法社团"的性质。因此,大陆应借鉴其经验,突破多年来农民组织化局限于私法领域的状况,尽快启动公法社团性质的综合农协战略研究,并纳入国家层面的综合改革配套试点。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1,(2):94-94
胡灵在《法学论坛》2010年第5期撰文认为,网络监督无疑已经成为中国民主进程中不可忽视的言语力量,网络监督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体现出相当的局限和混乱——公法领域存在的弱化和局限以及私法领域表现出的行为与言语上的失范。有鉴于此,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应遵循一定的法律边界和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财产权的自然权利属性,即便是违法建筑,也应首先由建造人取得私法上的所有权,此后才由行政权力依据公法对该所有权进行限制或剥夺。依法行政要求严格区分公法效力和私法效力;行政权力重点关注的不应是财产权的产生是否合法,而应是其剥夺是否有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中国性骚扰立法提出浅见。首先须准确界定性骚扰的概念,将公众场所性骚扰、女性对男性性骚扰、同性间性骚扰和非受雇性骚扰纳入性骚扰范畴;其次坚持以反性别歧视法为主的立法路径,明确雇主责任;最后应综合运用公法和私法手段,形成反性骚扰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个人信息与数据存在区别。个人信息属于私法权利,强调可识别某个自然人的内容要素,适配以同意原则为中心构建的私法控制模式;数据属于公法权益,强调对内容要素的规模化抓取与数字化处理过程,适配以合理利用原则为中心构建的公法保护模式。应当根据个人信息转化为数据的发展过程,采取位阶式的综合保护模式:个人信息规模化、数字化之前,以私法控制模式为主;个人信息规模化、数字化过程中,整合私法控制的端口式保护与公法规制的过程式保护;个人信息规模化、数字化之后,以公法利用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3.
夏蕾 《长白学刊》2005,(2):39-41
传统的法律部门的划分方法和标准在不断地受到挑战,在公法与私法的分别之外,一个新兴的领域--社会法在悄然兴起.兼具公法和私法特征的经济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现象的冲击.在理论界展开的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的大讨论中,应详细区分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巨大差异,进而做出二者是并列和互补关系的论断,不能用社会法代替经济法.  相似文献   

14.
杨阳 《求索》2013,(11):181-18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整合性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了分属不同领域的民间文化事项。我国现行法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公法为主,公法对保护即将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精神财富,体现的是一种智力成果,这种精神财富的传承从根本上要依靠私权主体自发的行为来完成,很难纳入政府公法行为的强制行为中。所以,利用私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从知识产权法领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保护,并试图构建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在其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一直是以管理公共事务为己任的,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是公法典型的代表,这样的法律似乎是与私法毫不相关的。然而随着行政法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运用私法手段完成公共事务以及将私法理念引入到行政法领域已经成为必然,这也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公私法逐渐融合的趋势。将私法理念成功引入到行政法中来,对于完善行政执法,更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以来,法学界极为关注国家法之外的民间法的研究。但研究方向大多指向私法、司法领域,对民间法在公法领域中的影响和对行政执法的价值并没有给予足够关注,而在整个国家行政执法体系中,公安执法又是最为典型、最为特殊的一种。因此,文章以公安执法为角度,通过分析民间法运用于公安执法的价值,拓充民间法在公法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刑诉法规定的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当代中国在和谐社会命题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体实践和立法进程的功利产物.刑事和解因为兼具私法(契约)与公法上的效力,所以分析其生效要件亦应从私法与公法两方面着手,构建出主体具有诉讼行为能力、加害人真诚悔罪、被害人自愿、适用范围合法以及签订和解协议书等5个刑事和解生效要件.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种公共危机频发,全面建设公共危机治理机制是目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跳出“强政府—弱社会”模式,重新定位应急状态中政府与社会的角色与分工。公法私法化的背景下,私法相关原则及基本理念的运用,为行政权的法治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我们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管理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政府守信,即政府在行政中应坚持诚实信用原则。诚信原则是由信任而产生的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最早起源于古代罗马法,本为民法上债权行使及债务履行的一项原则,进而扩充私法的全部领域,在私法中被称为“帝王条款”。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社会本位的观念取代个人本位的观念成为社会主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信任关系成为社会的价值取向,诚实信用原则开始广泛适用于公法领域,成为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原则。 对这一原则,我们不能只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专指行政活动的诚实信用,应将它作比较宽泛的理解,将它应用…  相似文献   

20.
诚信原则作为私法领域的"帝王条款",近年来不断向公法领域特别是刑事诉讼领域渗透。主要研究取保候审中的诚信问题:通过契约性质将取保候审与诚信原则联系起来,对取保候审中诚信原则的价值及诚信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取保候审中的诚信保障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