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玮  王永 《人民检察》2013,(19):20-23
在法律职业共同体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检察官职业伦理所反映的价值内涵、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均已超越检察职业本身,而延伸至整个法律职业群体。因此,应当从法律职业共同体视角,以检察官"法律监督者"的职能性质为逻辑起点,立足检察官在共同体中的角色定位,全面认识和诠释检察官职业伦理的时代特色与职业内涵。  相似文献   

2.
刘作翔  刘振宇 《法学杂志》2013,34(4):95-104
法律职业共同体对于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理论上厘清法律职业的分类,探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意义,分析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现状,对于凝聚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共识,形成一种建立在共同知识训练背景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上升为更高级的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价值追求甚至共同的信仰(即对于法治的信仰),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一种共同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加,外国人到中国居住、生活的现象十分普遍。南京卡尔案的发生固然有其个案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西方关于个人住宅保护观念的差异。历史与国度差异中国历史上不重视私有财产和个人隐私保护。在奴隶社会,奴隶根本没有财产和隐私可言,奴隶主可以随便闯入奴隶家中,抢走奴隶的一切,甚至妻子、儿女。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各级官吏及其助手不仅可以随意进入百姓家中,统治者甚至通过推行保甲制度、连坐制度要求和鼓励百姓之间随时到  相似文献   

4.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这句话说明了法律是道德的体现,是最低程度的道德.但同时也会让人疑惑——认定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罪与非罪的考虑因素之中是否渗透着对行为道德性的评价?法律能否强制执行道德?本文结合哈特《法律、自由与道德》一书对“夫妻黄碟”和“南京教授换偶”案所涉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回答.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司法制度尚处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法律职业化的目标不仅需要依赖法律职业自身的努力,也取决于社会条件及公众认同。基于我国司法体制的特殊性和历史背景,西方社会法律职业及其共同体的历史作用及高度自治不可能在我国重现。针对多层次的法律需求与法律职业单一化、同质化目标的矛盾,需要重新审视我国法律职业化的目标,选择一种接近于大陆法系但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与路径。法律职业在接受国家及社会的监督与规制的同时,应积极回应社会与公众的诉求,注重司法独立与司法民主的共同推进,并不断提高自治与自律程度。  相似文献   

6.
刚闻“常回家看看”拟入法.又见立法禁止“啃老”。在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时.法律成了“香饽饽”。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喜事,这起码说明建立法治国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相似文献   

7.
杨志国 《检察风云》2014,(12):60-61
在美国,律师可以泛指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因为无论是法官还是检察官,都必须具有律师资格。当然,美国法官的地位是律师、检察官所不可比拟的,只有律师、检察官中的“精英”才有可能做到法官。我们说美国检察官的“律师化”,不单单是说检察宫要具有律师资格,而是说,  相似文献   

8.
试析法律职业共同体与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之间的互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律职业的产生与形成始终与法学教育有着不解之缘。为解决多年来形成的将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分解为位于不同阶段相互缺乏必要联系的结构失范问题 ,我们必须通过系统的方法 ,从法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出发、从法学教育的双重属性出发 ,尽快重构法律人才的宏观培养体制 ,使目前相互分离的法律学科教育制度、法律职业教育制度、司法考试制度、法律职业技能训练制度和终身化的继续教育制度整合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 ,进而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与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谢莹 《法制与社会》2010,(32):172-173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作为我国重要治国方略,在我们司法实践包括对法律职业伦理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法律职业伦理的内涵出发,探究其在社会各个方面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并对不利因素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了解决以上困境,在教育上做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建立法律职业者终生道德评价机制,实现法律职业伦理向着公正、诚信、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个审判工作的原则,从法学方法论角度来看,即是法官裁判的逻辑公式。在审判实践中,法官在选择适用法律时,要注意遵循法律发现的逻辑过程,从而准确适用法律。唯有如此,判决才能被信服。  相似文献   

11.
12.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产物,很快便走进了广大网民的生活。目前很多大的论坛都设置了人肉搜索引擎或制作了人肉搜索网站,以此作为网络营生的一种新的工具,这是社会民主的进步还是法律规范的欠缺;是为无处申冤的人伸张正义,还是为赢取点击率而造势的噱头。好与坏,正义与邪恶,它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到底带来了什么?本文将以人肉搜索第一案为例从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方面对人肉搜索所引发的问题进行分析,使读者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网络规范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试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概念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薇  雷振扬 《行政与法》2007,(1):108-109
法律职业共同体问题,是法治理论与实践中“人”的因素问题,重视法律职业共同体理论研究,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化进程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为研究对象,循着职业、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研究路径,借鉴中外学者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研究成果,对法律职业共同体进行了初步探讨,以科学阐释法律职业共同体概念及特征,推动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建构为宗旨。  相似文献   

14.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一次齐景公出访晋国,席问。他向晋国著名的乐师师旷请教治国为政之道,答曰“君必惠民而己”.景公不解。酒至半酣.复求教,师旷还是那句话。景公再一次请教,师旷重复了同样的话。一而再、再而三重复“君必惠民而己”,难道意有所指?景公酒意未退,突然醒悟,师旷所言正是齐国目前的政局。“君必惠民”实际是师旷反复提醒他,  相似文献   

15.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论争之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论争在法学界由来已久,二者均是关于证明标准的学说。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间论争的表象与焦点,说明其各自存在作为证明标准的自足体系,指出二者论争的实质,最终揭示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要安装一部电话,必须向邮电部门交纳一定数目的“电话初装费”,这早已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每个安装过电话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但“电话初装费”到底属于何种性质的收费,其收取有无法律依据,却很少有人细究。近闻有人要起诉邮电部门,称“电话初装费”为不合理收费,其收取没有法律依据,笔者惊愕之余,不禁为之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对包拯的故事耳熟能详。包拯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要数铡美案。案中被告人陈士美,身份是当朝驸马,背后站着庞大显赫的皇族权势,罪名:杀妻灭子。原告秦香莲,被告之前妻,一介贫女。判决结果,驸马爷被铡,弱女子终得公道。试想,包拯的身份是判官,拿的是国家俸禄,职责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来审案判案,他这样做算是其本职工作,是依法办事的体现,为什么会流芳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第一起案件是以国家质检总局为被告的行政垄断案。尽管该案被一审法院拒绝受理,但该案对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案中,国家质检总局以监管产品质量为名所进行的一系列干预市场的行为,仅有组织法上的依据而无行为法上的授权,违反了依法行政原则,构成行政垄断行为。而行政垄断的本质是行政违法行为,属于行政法规制的范围,因此,行政相对人或利益相关者可依据行政法的规定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9.
王景斌  方芳 《行政与法》2005,1(1):55-57
本文试从分析“长春七旬老人免费乘车案”所带来的尴尬困境入手,围绕本案所涉及到的我国在立法、司法方面的法治精神问题进行阐述,进而立足于实质法治精神,寻求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以期实现真正的法制统一与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0.
"人格"问题在法学与法律上都是个众说纷纭的概念,由此也引起学界对其意义、范围以及与其它概念相区别的争论。诸如"人格的概念在法律上是否必需?","人格概念是否仅存在于私法制度之中?","人格"的概念是否与"法律主体"、"权利能力"的内涵相同?……等等,都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法学、法律上的一个基础概念,人格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它既在私法上成为法律主体建构的基石,也在公法上为人的平等提供了依据。同时,人格既不等同于法律主体,也不类似于权利能力,而是法学、法律上具有独特内涵的专门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