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对战国时李悝的《法经》提出了一些饶有新意的理解。作者认为,从战国至秦,法家的思想虽盛极一时,也不过是儒家法思想在一个方面的极端表现,并没有跳出儒家法思想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2.
<正> 战国中晚期,秦国为什么能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并最终完成统一祖国的宏伟大业呢?这固然有众多的因素,但秦政府对官吏的个人生活进行严格的约束,使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①,也该是一重要原因吧。过去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甚少,难以进行科研,近年在湖北云梦秦墓里出土了一批律简②,为这一研究提供了可能。 (一) 在两千多年以前,牛车、马车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官吏尊卑贵贱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第六、考虑行为人对待罪行的态度考虑犯罪人对待其所犯罪行的态度,也是秦刑罚的适用原则之一。战国时著名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思想家荀况曾经说过:“凡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报也,以类相从者也。”  相似文献   

4.
韩非(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先秦的一位杰出法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是荀子的学生。他的名著有《五蠹》、《孤愤》、《显学》、《定法》等篇,他的法治思想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合纵联盟身挂六国相印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精于游说之术。尽管苏秦对游说一举充满了自信,满有把握,但初始时却困难重重,四处碰壁。苏秦想见周天子,可是,周天子的近臣都瞧不起他,周天子更是拒不接见。他只得改变主意,到秦国去求见秦惠文王。苏秦看出,天下最强之国莫过于秦,秦国吞并其他各国是早晚的事。能够得到秦王重用,乃一生之大幸。于是,他便向秦王献计如何兼并六国。秦惠文王说:“您的主意好是好。可是,好比鸟的羽毛尚未丰满,不可能展翅高飞;我国的政治尚未走上正轨,谈不上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已届80高龄的北京林业大学院士沈国舫向校方提出退休申请,校方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拒绝。沈国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最羡慕的人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准退休”的院士秦伯益——秦伯益曾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他在2005年正式获准退休。日前,秦伯益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坦言,  相似文献   

7.
抚恤金     
“136元”,秦老爹春节前从邮局里取出抚恤金后,点数了三、四遍,“不错,是136元。” 当老袁拎着一袋糕点去看望他时,秦老爹头一句话就是:“托你福,现在有136元了。” 老袁是镇政府的司法助理,每当逢年过节,秦老爹拎着满篮的黑菜、荠菜、葱头往老袁家跑。老袁也要拎瓶酒、几条糕去看望秦老爹,两人这样来往已有25年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监察制度源远流长,在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等方面均有独特的创建。本文以秦、汉、唐三个时代为代表,试析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一、历朝统治者都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并且日趋完善。 我国古代负责监察百官的称为“御史”。战国时,韩、赵、魏、秦等国所设置的御史,虽是国君基左右记事之官,但涉及百宫言行,已具有监察性质,至秦,中央设立监察机关——御史府,以御史大大为官,执掌“典正法度”,以御史中丞负责举劾监察,并派出御史监郡。《迪典·职官》载:“秦兼天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法医学中国是古代法医学的诞生地,已早为世界所公认。过去,一致认为中国古代法医学起自宋朝淳祐丁未年(一二四七年)宋慈所著《洗冤集录》,但被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简称秦简)所推翻了。这第一次发现的秦代竹简,对考证我国古代法医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从简文分析,它所反映的时代是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按照它的编年纪,起自秦昭王元年(公元前三零六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二一七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秦国商鞅改法为律的真实性提出肯定性意见的同时,从社会文化特别是法律样式的角度,对秦改法为律的原因进行新的探讨。作者认为,从三代的以刑统例到战国的以法统令,再到秦国的以律统刑,反映了先秦法律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秦律为中国古代成文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后世的法律样式均可以从秦律那里找到最初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云梦泰简出土以后,秦代奴隶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些论者从来源、种类、社会地位等方面对秦代奴隶做了若干分析之后认为,他们与殷周时期的奴隶具有完全相同的本质和特点;其数量之多,足以说明战国与秦仍然处于奴隶制时代.我们认为此说不无可予商榷之处.姑且不谈其他各点,仅就奴隶的法律地位而言,秦代与奴隶社会就已有了很大区别,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相似文献   

12.
三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寂静的武汉市青山区某居民楼里,一名衣着入时的男青年敲响了四楼居民秦某家的大门。 “吱呀”一声,门打开了一道缝,从屋里探出一张老太婆的脸。 “你找谁?” “红钢城的小六介绍我来的。听说您这儿有货。”男青年一边回答一边打哈欠,脸上显出疲倦的神情。  相似文献   

13.
韩非(公元前二八○年——前二三三年),出身于韩国,是著名法家荀况的学生。他在批判反动孔学的斗争中,逐步完整了法家思想体系,成为战国末期法家的杰出代表。韩非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理论和行动,支持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业,不惜为之献出生命。今天,正确评价韩非在秦王朝建立和巩固过程中的历史作用,有助于我们全面研究法家思想,批判叛徒、卖国贼林彪尊孔反法的极右实质。  相似文献   

14.
吴起为战国初年的卫国人 ,曾任鲁国的将军、魏国的西河守、楚国的苑守和令尹等军政要职 ,在魏国和楚国主持过变法 ,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鲁国 ,他曾大败齐军 ;在魏国 ,他守卫西河前线 ,使强秦不敢进犯 ;在楚国 ,他平百越、并陈蔡、败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之”。他因此以善用兵而名闻天下 ,后世人们常以孙 (孙武 )吴并称 ,表示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以十分生动的笔触记载了这位传奇人物的事迹。郭沫若同志曾高度评价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不会磨灭的人物 ,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 ,作为政治家是与商鞅并…  相似文献   

15.
赵国与秦国交战,赵国败北。特别是经过“长平之战”,赵军主力几乎全军覆灭。赵怕被秦吞并,就派辩说家苏秦的弟弟苏代赴秦游说宰相范睢,希望秦国的白起将军收兵,使秦赵和睦相好。当时,秦强赵弱,怎么说服对方呢?苏代没用半句乞怜的话就达到了目的。  相似文献   

16.
曹旭 《检察风云》2004,(17):58-61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已经死去多年。但是,当年跟他们到台湾的那批士兵,现在又怎样了呢?——算命先生说:“每个人的命都是不同的,不能强求。”——那么,项羽坑秦卒20万,难道这怨死的20万秦卒,都是同一个命吗?——算命先生说:“不是的。因为个人的命运,要服从国家的命运。”——那么,人不就成了宿命的吗?算命先生不回答。有一个族群,命正如此——他们就是当年跟随蒋介石到台湾去的那批士兵,现在称为“老荣民”。  相似文献   

17.
汉高祖刘邦推翻秦王朝,打败项羽 统一了全国以后,便开始追求起玩乐来 了。他在京城附近圈了一大片山川土地, 称之曰"上林",专供他打猎取乐之用。 相国萧何比较能体察下情,便上书 高祖说:"长安附近可耕田地很少,而'上 林'内空地很多,恳请陛下把这些空地赐 给无地的百姓耕种。" 萧何的建议惹恼了汉高祖,刘邦说: "你明知'上林'是我打猎之地,为何要我 让给百姓耕种?我看你是收了人家的钱 财,才说这番话的。"他下令将萧何抓起 来,交廷尉治罪。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的法家们,曾经憧憬过万物“皆有法式”的法制天下。商鞅就夸耀自己的“壹战”方略,可以达到父嘱子、妻喻夫:“失法离令,若死我死”之境界。但是有秦一代,法律获得的社会实现程度却很值得怀疑,因为“赭衣塞路,囹圄成市”之后,罚徒还是“相望于路”,这还没说多少法未遭迂枉纵。自秦之后,有法不必依则好像成了一个伦理标准。清代雍、乾两朝重臣何克敦训子说,律用四分足以治民,律用六分民不堪命,就具体地诠释了这个标准。在我们的民族传统中,真求法、求良法,真用法、用真法,是极为稀缺的,而代表文化中这种精神的先哲先贤,更是寥若晨星。我…  相似文献   

19.
刘渊 《刑警与科技》2005,(4A):67-69
提起咱们的安防市场,有个网友只说了一个字“乱”。可不是嘛,市场上出出了好销的新产品.低价低质的“翻版”立马就跟了上来,还不乱吗?但咱的朋友吴鸣不这么看.他说:“乱?现在是这个行业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能不乱吗?谁让你不生在史前时代或者淘金时代呢.那时候安防业可是暴利.入行早的都赚到了钱,战国时代就不同了.游戏规则变了,现在讲究的是大者通吃。”吴鸣又说,如今咱加入了WTO,美日韩来势汹汹,他们是秦国,国内的安防企业就是六国。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为啥要赂秦?因为人家强大,人家成熟。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在《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李斯列传》中分别记述了李斯写作《谏逐客书》的背景,《秦始皇本纪》云:“长信侯毐作乱而觉,……十年,相国吕不韦坐缪毐免?笏?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传》:“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