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9月1日上午,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发生人质事件,大约1200名学生、家长和教师劫为人质,9月3日,俄武装力量开始解救人质。这次人质事件造成326人死亡,700余人受伤。如此大规模的人质事件在世界上很少见,印象中只有2002年发生在莫斯科轴承厂的人质事件可与之相比,那次恐怖分子劫持了大约800余名人质,在解救过程中有100余人死亡。在别斯兰事件发生前的一周时间里,俄罗斯国土上发生的第四次严重恐怖事件。8月 24日,莫斯科一公共汽车站发生爆炸,造成4人受伤;当天深夜,俄两架民航客机几乎同时坠毁,90名乘客和机组成员无一生还;31日…  相似文献   

2.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全与秩序构成巨大威胁。“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在美国的推动之下,全球反恐斗争全面展开,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没有消除,恐怖活动依然猖獗,全球反恐斗争任重而道远。 国际恐怖主义打而不垮,恐怖活动依然猖獗 自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以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以后,美中情局为适应反恐斗争需要,进行了它建局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与改组,间谍招募是其主要工作之一。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特下令新招收间谍数目要增加70%,而负责管理中情局的反恐中心、间谍活动和辅助军事行动的机构“行动理事会”中的人数要增加25%。  相似文献   

4.
试论情报安全机构在反恐斗争中的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问题一直十分关注,反恐也成为各国情报安全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情报安全机构在反恐斗争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历年来世界各国反恐斗争的实践来看,情报安全机构在反恐斗争中肩负着四项职能,即预警职能、打击职能、防范职能和协调职能。其中,以预警和打击职能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首先是一个政治恐怖事件,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史事件。对前者的审视林林总总,对后者的反思却稀稀寥寥。而从深度反思的要求来看,对后者反思的重要性要超过前者。从思想史的角度,我们看到“9·11”事件促使美国政治思潮走向了极端化。  相似文献   

6.
李晨耕 《中国保安》2004,(19):30-31
9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学校的人质惨案,震惊了世界人民。在这次事件中,已确认的死亡人数为326人,还有727人在医院接受治疗。这是继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又一件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同时也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应对日益增多的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危机事件。反思俄罗斯政府这次处理人质事件的过程,应正视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各自为战,缺乏协调。在人质事件发生后,有几个不同系统的部队进入了别斯兰第一中学的现场,其中包括联邦安全局的特种部队“阿尔法”…  相似文献   

7.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及在反恐旗号下进行的阿富汗战争,标志着冷战后过渡期或后冷战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美国新全球战略的全面推进。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冷战后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基本格局,美国以其政治、军事、经济的综合国力优势,奠定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9·11”事件打破了美国“本土安全”的神话,暴露出美国的脆弱之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恐怖主义以其血腥的暴力活动为显著标志,在世界许多地区制造混乱,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9·11”事件更是使这种活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以空前的破坏力、冲击力和影响力,给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带来深刻的变化;它也迫使世界各国再度聚焦恐怖主义,重新评估恐怖主义危害,并把反恐纳入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虽然恐怖主义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恐怖主义威胁并没有在国际反恐斗争的严厉打击下日趋减小。仍不断发生的一系列恶性恐怖事件显示,恐怖主义威胁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一些地区…  相似文献   

9.
美国反恐收获大震撼美国、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一周年了。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高举反恐大旗,大兴哀兵之师,先在阿富汗及与之相邻的南亚、中亚,继而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甚而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展开了反恐、打恐行动。凭借自己绝对的军事优势,借助于“国际反恐联盟”的支持与配合以及反恐目标的内部策应,美国利用不到两个月时间摧毁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将本·拉登领导的“基地”打得七零八落;利用半年多时间,协同菲律宾政府军重创了盘踞在菲南部的阿布沙耶夫反政府武装(被许多国家公认为“国际恐怖组织”)…  相似文献   

10.
自“9·11”事件以后半年多来,美国一方面组建由各个大国支持或直接参加的反恐联盟,一方面集中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美国比较顺利地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尽管彻底消灭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目前,美国已将下一个打击目标瞄准了伊拉克,准备以“反恐”名义,摧毁萨达姆政权。美国一旦对伊动武将对地区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以其特殊的方式和造成的严重后果成为震惊世界的超级恐怖活动。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许多重大的反恐怖措施,其反恐斗争的战略和策略也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意味着美国对其安全战略做了重大的调整,有的变化实际上超出了反恐的范畴和需要,特别是其核战略的变化,是为其称霸全球的战略服务的,将对世界安全格局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2.
“9·11”的废墟虽清理完毕,但它留下的影响却长久难除。“9·11”后,美国在“反恐”的旗帜下,对外战咯从“邪恶轴心论”发展到了“先发制人”,布什的反恐战略思想也成了“布什主义”。然而,“布什主义”在世界上受到的是广泛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普京在俄情报机构成立82周年大会上讲话(2002年12月20日) “9·11”恐怖事件之后,各国情报机构在加强反恐怖工作力度的同时,隐蔽战线的较量也在加剧。俄罗斯表面上对西方国家表现出历史性的亲和,而实际上,情报与反情报、间谍与反间谍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大国间的间谍情报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忙碌。  相似文献   

14.
<正> 9月1日,20多名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占领了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的一所学校,将包括200名学生在内的约400名人劫为人质,并与警方发生交火。此次人质事件共造成335人死亡,其中近一半遇难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震惊世界,5年来,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打击越来越猖獗的恐怖主义,各国反恐几乎是穷尽所能。从理论上讲,反恐已是布下“天罗地网”。但与此同时,恐怖威胁却日趋严重,重大恐怖事件频繁发生。一是国际恐怖势力形成全球网络。“基地”与中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东等地恐怖组织相互勾结,形成“高危动荡弧地带”。伊拉克战争推动全球恐怖网络的形成和发展,逐渐深入欧美国家内部。二是国际恐怖势力动员、组织、策划、协调和行动能力有增无减,袭击范围从美扩大到美反恐盟友和亲美国家。三是新生代恐怖分子“年轻化、本土化”趋势突出,组织结…  相似文献   

16.
三、构成美国战略的三个“恒定因素”:理想、实力、手段一般都把乔治·W·布什政府上台后的国际战略,特别是“9·11”后的外交,归纳为极端美国主义的“新保守主义”。不论从它的政策表现和制定政策的核心班子看,这一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新保守主义”的外衣下,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美国战略的坚硬内核——现实主义。布什第一任期内美国新保守主义政策的突出特点有三: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更迭别国政权。“9·11”事件使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由其对外战略的工作次重点变成了首要任务。美国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国土安全法》(2002年11月…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0月23日晚,莫斯科市中心惊爆特大劫持人质事件:50多名持枪匪徒闯入位于梅尔科娃街的轴承厂文化宫,劫持了800多名正在听音乐会的观众、演出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这一俄罗斯历史上罕见的恐怖事件震撼莫斯科,震动了全世界。26日清晨,俄罗斯当局经过紧张策划和部署,用“特殊手段”,借助“特殊气体”的帮助,在短短的30分钟之内就将劫持人质的50多名车臣武装分子全部制服,750多名人质获救,而直接参加这次战斗的200多名特种部队官兵无一人损失,只有几人负伤。这次行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俄总统普…  相似文献   

18.
8月9日深夜,英国警方成功挫败一起“9·11”式“空中屠杀”阴谋。消息传出,震惊全球。21名恐怖分子企图用手提式液体炸弹对伦敦飞往美国的10~12架飞机实施自杀式爆炸袭击,如果阴谋得逞,将造成3000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其后果绝不亚于“9·11”事件。此次行动胜利,得益于英国警方对恐怖网络的严密防范与长期监控,更得益于英国情报部门与巴基斯坦、美国、德国、北非国家之间的密切合作,英国警方正是根据巴基斯坦情报部门及时提供的准确线索,才成功挫败这起恐怖阴谋。应该说,此次防恐胜利,为国际合作反恐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国际反恐行动,…  相似文献   

19.
美国“9·11”遭恐怖袭击事件虽然已过去近8个月,但“9·11”事件对国际大环境造成的深刻影响,则随着时间的推延和美国反恐后续行动的推进正在愈益显示出来。一“9·11”事件表明,当前国际形势局部层次中影响全局的因素在发展。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呈现出三个总体(总体缓和、总体和平、总体稳定)与三个局部(局部紧张、局部战争、局部动荡)相交织的特点。从局部层次来看,地区冲突虽有复杂的民族、种族、宗教、社会等矛盾因素,但新干涉主义盛行也是造成地区局势动荡不定和使恐怖主义成为新威胁的主要原因。道理很简单,当一个民族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别斯兰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俄罗斯的“9·11”。虽然,与恐怖分子的这轮对抗以俄罗斯政府的“惨胜”而告终,但是它留给世界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别斯兰事件结束后,普京总统发表电视讲话:“无论是作为总统还是普通公民,我都断言,我们别无选择。我们面对的不是恐怖分子单独的威慑,而是国际恐怖势力针对俄罗斯的直接武装干涉……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我们都比恐怖分子更强大。我们必须团结在一起才能战胜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