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公民网络政策参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的提高,公民政策参与的高涨热情与我国政策参与接纳能力不足的现状之间矛盾逐渐显现。网络政策参与的出现,为公民政策参与提供了崭新的方式与平台,以网络为载体的政策参与形式方兴未艾。网络政策参与以其自由性、低成本、平等性等优势,客观上缓和了现实社会中公民政策参与的困境,为公民政策参与开辟了新的渠道,但同时又面临着数字鸿沟、信息霸权、参与主体的非理性等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民网络参与政策制定存在群体意见缺乏代表性;建议是零散的,并且缺乏理性等问题。本文从公民网络参与的定义、特征和参与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的对策为: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提高公民网络参与率;培育第四种力量等。  相似文献   

4.
政策网络理论为分析政策运行过程提供了重要理论工具.从政策网络理论视角研究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政策评估制度,有利于完善公民参与政策评估的制度环境,积极推进公民参与政策评估,促进地方政府政策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地方政府政策评估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公民政策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不仅能够为行政机关建构新的合法性来源,也可以为行政权力的理性化行使配置新的制约力量,这是公民政策参与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原因所在。但是,基于不同的体制和制度安排,公民参与的效果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公民政策参与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效果不彰的原因在于缺乏合适的权力体制的配合。因此,赋予公民以实体性的参与权,同时对国家权力的分配格局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是摆脱公民参与困境的一个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公民政策参与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状况有了长足的进展,表现在参与的过程、动机、功能、途径和方式等多个方面,但同时仍有许多问题存在。因此,需要从公民自身条件的改善、政策系统的优化、参与途径的制度化、参与平台的基层化、参与手段的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是对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核心价值诉求的有效回应,是对公民民主权利的有效契合。但在实然中,公民参与自然带有"集体行动"的弊端,即个体理性行为的非合作博弈结果带来的集体困境导致的政策悖论。通过确定公民参与的适用度,对公民多元利益的承认与协调,培育公民精神,提高参与意识等来寻找从集体行动的困境走向集体行动的帕累托累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政策评估主体界定与确立是政策评估能够顺利施行的前提之一。由于多方面原因,如今普遍存在着政策评估主体中公民参与与回应不足问题。重视政策评估中公民参与并确立他们的评估主体地位应进入各级政府重点工作日程,促进民意表达渠道畅通与政务公开等制度平台建立,重视党员在促进公民参与政策评估中的作用,将政策评估纳入总行政绩效评估体系框架中,大力推进电子民主应成为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进展,公民政策参与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有效的政策参与依赖于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信任与合作关系,而信任与合作关系的建立以社会资本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目前我国的社会资本存在诸多缺陷,如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各种规则和制度的不健全、公民政策参与组织基础的薄弱以及传统政策过程的路径依赖等,制约着我国公民政策参与。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蓬勃快速发展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公民网络问政。网络问政在推动公民参与政府活动、加强政府监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从公民参与理论分析了网络问政的价值取向,同时,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也对政府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文章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而在规范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在刑事领域里主要表现为举报、扭送和正当防卫等三种方式。学界对此三者本体的研究较多,但从公民参与权的角度来予以定位的却不多见。正是这种定位上的模糊不清,导致司法实践中自发的公民参与权常常遭到破坏或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王会洲案就暴露了我国在公民参与权上的认识误差和法律保护之不足。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当转变社会治理模式、加强行政相对人对社会管理的参与。在治安管理领域,公民参与的制度匮乏、程序缺失、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导致公民参与整体水平较低,影响了治安管理的效果。通过邀请公民参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建立案件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方式,全力保障行政相对人对治安管理的参与和知晓,从而促进其对公安机关的理解和支持,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青年社会参与和公共精神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众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影响之下,中国青年社会参与的领域、内容、形式和主体动机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以网络为先导、自愿为前提、社团为主体、信任为机制、分享为目的的时代特征。互联网影响下的青年社会参与和公共精神培育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通过青年社会参与来促进青年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尺度,而地方治理理念及分权化的制度设计为公民参与公共生活与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地方治理是公民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的有效途径,公民参与是地方治理的核心内容。地方治理的发展水平及治理能力和公民参与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困境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是公民对所拥有公民权利的运用,可以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它保证了民众即使目前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无法掌握权力,他们的意见在未来也有可能有计划地被列入到考虑范围之内.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党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引导和规范公民参与,将对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公共行政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是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公民参与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与公众高涨的参与热情相冲突。应该在充分肯定公民参与价值的基础上,区分政策类型、寻找灵活的参与方式,满足公民参与的要求。从多方面努力,建立起有序的、常态的公民参与体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处于较低水平、面临许多困境,因此,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渠道,规范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行为,最终形成政府与公民、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等良性互动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在目前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已经变得不和谐。利益变得多元化,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意识不断地被唤醒和强化,各种利益主体的自主权不断扩大,不同利益主体都极力想通过公共政策参与来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如何规范和引导该行为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技术革命更加凸显了公民参与的时代价值,同时也给公民参与带来了许多困境。全面分析网络环境中公民参与的尴尬局面,寻求摆脱这些困境的路径选择,对于引导中国公民理性地进行参与活动,促进中国公民参与的有序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