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众所周知,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国民党政府为挽救日益恶化的经济危机,于1948年8月在全国实行币制改革,强行收缴金银外币,发行新货币金圆券。这场史无前例以搜刮民脂民膏为宗旨的币制改革短短10个月便彻底失败。它不仅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最后也加速了国民党经济的崩溃和在大陆政权的覆灭。这场荒唐短命的币制改革与当时的财政部长、一个名叫王云五的社会名流紧密相关,它的出笼前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逸事秘闻。  相似文献   

2.
金圆券改革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国民党为挽救自己崩溃的财政金融体系而进行的一次自救行为,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继废两改元,法币改革后的第三次币制改革,当然也是在大陆的最后一次改革。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改革的起源,人们在大量研究中已有所涉及,因此,它是“旧话”了。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人们有可能在新的角度和不同的思考层面上,观察这场伟大变革的发生;或者,当人们需要回答有关这场改革发动的疑问时,它又变成了“新题”。1987年,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出版该院高级研究员哈里·哈丁的著作《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毛以后的改革》一书。在这本据称是美国“第一本全面考察中国改革的起源、围绕它所产生的争论、以及它的困难与成就”的著作中,哈丁对中国改革的起源提出了不同见解。哈丁说:“尽管中国在1976年毛泽东去世时…  相似文献   

4.
"金圆券改革"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国民党为挽救自己崩溃的财政金融体系而进行的一次自救行为,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继"废两改元","法币改革"后的第三次币制改革,当然也是在大陆的最后一次改革.  相似文献   

5.
行政改革与行政范式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①人们一方面对这场刚刚开始的改革的规模和气势表示赞佩,另一方面则对它能否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表示关注。精简国家机构是当代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为把政府的自身建设提高到更加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水平,邓小平在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时就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当然,这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这场革命不搞,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②虽然…  相似文献   

6.
亲历安徽农村税费改革(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先森 《党史纵览》2011,(10):38-41
世纪之交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被称为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安徽作为全国唯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省份,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作为安徽省财政部门的一员,我有幸成为这场重大改革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我将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向广大读者展示这场终结2600年...  相似文献   

7.
导致清朝灭亡的诸因素中,包括货币因素。19世纪美洲新银矿的开发及由此启动的西方金本位制浪潮,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两个后果:一是银价持续而剧烈的下跌;二是黄金成为国际支付的主要手段。世界经济的这两个后果又导致了中国经济的两个后果:一是银价的下跌致使以银钱还金债的中国的外债负担大大加重;二是为避免外债危机进一步深化,中国须以越来越贱的白银到世界市场上购买越来越贵的黄金,以为币制改革筹集资本。前者可谓银跌引发的债务危机,后者可谓银跌引发的币制危机。两个危机引发了朝野上下的币制改革大讨论。讨论无果而终,清朝终于"腊枯而死"。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在解放军进藏前后,考虑到西藏特殊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在藏区继续流通藏钞、藏币、银元和印度卢比。在1959年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之前,中印两国在藏印贸易以及货币流通上的矛盾,尚未影响到中印关系和藏印经济关系的主要方面。作为平叛后中央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藏区进行币制改革,收兑藏钞、藏币,禁止外币主要是印度卢比的流通,禁止金银出境。这一举措对藏印贸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成为西藏平叛后中印外交斗争的一个主要内容。中印两国就有关习惯贸易问题、兑换时间和兑换率以及银元外流等问题进行的交涉,对中印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币制改革,藏印贸易的传统模式基本宣告结束。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通过币制改革,以及迫使印度撤销其驻藏商务代表处,达到了清除印度在西藏的政治和经济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农民进入市场创造体制基础孙玉桐,夏江海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就其实质来说是挣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而农民进入市场则是这场改革的主旋律,又是这场改革的难点。一、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障碍1....  相似文献   

10.
他和孙中山是好友,参加了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他曾设计并监制了有袁世凯头像的一元银币(俗称“袁大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又撰写了《改进人民币制度办法五则》,上书建议改革币制,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他还设计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二版人民币。他就是湖北襄樊人陶德琨。  相似文献   

11.
提起日本的明治维新,人们大多不会觉得陌生,这场发生在100多年前的著名改革,让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这场改变日本历史和命运的改革运动,却与一位中国思想家和他的一部著作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出了原则要求。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自上而下地陆续展开。搞好这场为全区人民所关注的机构改革,必须自觉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这既是“三讲”教育对机构改革的必然要求,又是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一、学习邓小平同志“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的论述,充分认识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同任何一次改革一样,机构改革也要首先认识它的重要意义,行动才会自觉。小平同志在提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任务的同…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在中国过去20年进行的所有改革当中,没有一项改革能比国企的改革更艰难的厂。在改革大潮初起时,国有企业的改革便是这大潮中的一股激流。现在它依然是我们改革中的焦点、热点和难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了我国经济改革中一个必须通过却又很艰难的“瓶颈”,成为一个统不过去的、又非闯不可的关口。所以,党中央提出了要打一场国企改革的攻坚战。而打赢这场攻坚战,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 去年,江泽民总书记分别到内蒙古、四川、湖北、陕西、山东、辽宁等地进行考察,专门就国…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的新年,朝鲜民众是用新朝币购买节日用品的。去年11月的最后一天,朝鲜内部突然下达通知:更换现有的流通货币。根据规定,自12月1日起,朝鲜居民到所在的人民班(相当于中国的居委会)换币,比率为100旧朝元兑换1新朝元。每人最多可兑换10万旧朝元,后又几经调整,最终每户兑换上限提高到50万旧朝元。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建国后共进行过四次币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怎样看待和对待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不是枝节的修补,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的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理所当然地在亿万群众的思想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怎样看待和对待这种影响,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本文试图从方法论的视角谈谈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当前思想领域变化的主流是进步还是退步 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以来的经济进步是以思想退步为代价的,改革实践破坏了人们思想的纯洁性,造成了世风日下的局面。显然,这种看法颠倒了主流和支流,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比较是澄清模糊认识的好办法。只要我们把改革开…  相似文献   

16.
巨变的启示     
丁济康 《当代贵州》2004,(11):14-15
毕节试验区在全国30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中独树一帜,以消灭贫穷和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特色,走过了萌生改革试验构想、坚持艰辛探索和逐步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的奋进之路。纵观这场改革试验的历程,从它成功的实践经验中获取重要的启示,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首先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是以建立和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为标志的。在这场改革中,安徽在全国率先起步,而肥西县则是实行包产到户的发祥地之一,和风阳县一道在全省率先打破“左”的精神枷锁,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熊明良 《求贤》2007,(1):15-17
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这场变革要求改革当前政府的职能范围和运行机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重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这场变革无论在价值取向、模式设计还是制度创新上,都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改造。创新政府治理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改革的重中之重了。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中,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与时代共进步,与改革同发展。30年来,组织系统在波澜壮阔的大改革大开放中,主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服务和助推着这场伟大实践。2008年12月5日,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组织工作座谈会”期间,我们专访了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柯尊平同志,请他为我们忆往昔光辉历程,谋今朝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