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杭州参加一个会议,在回来的火车包厢里邂逅了一位杭州萧山的民营企业家。我们年龄相仿,而且包厢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很快就聊了起来。他听出来我是山东人。他说,他就是去孔子的故乡,山东的曲阜师范大学听国学课的。他每个月都要去一次,一次在那里置天时间,听一位博导讲国学。  相似文献   

2.
明珠璀璨,再创辉煌。在迎接华东政法大学建校60周年的喜庆节日里,我们难忘60年来为华东政法大学的今天而奋斗、奉献的诸多领导、老师和校友。曹漫之就是我们怀念和感激的一位领导和导师,是我校领导的一位杰出代表。明年是他的百年诞辰,怀念、记述他的思想,体验他的人格精神,传承他的革命传统,也是华东政法大学60周年校庆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3.
平凡 《工会博览》2010,(16):48-48
他是一名警察,因为忙,没有陪怀孕的妻子做过一次产前检查,一次也没有。这一次,他答应妻子,要陪她去医院,可是临出发的时候,他接到电话,要马上去执行任务。妻子听到后,默默地收拾好出门的东西。他觉得很愧疚,就在妻子要出门的时候,紧紧地抱住了她,说:“亲爱的,虽然我不在你身边,但是,我这个拥抱是有魔力的,今天你遇到的人都会帮我照顾你的!”然后他轻轻地拍了拍妻子的背。  相似文献   

4.
赵崇 《工会博览》2005,(15):76-76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四周年前夕。我踏上了西柏坡这块红色的土地,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在毛泽东旧居的院落里,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一盘古老斑驳的石磨前向参观者深情地讲述着什么,我饶有兴趣地凑上前去,原来老人是在讲述“石磨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30周年,也是我个人从事台湾史研究的30周年。1978年我从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在系里当助教。当时系领导分配给我的工作,除了教学方面参加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的活动,社会工作方面担任历史专业78级本科班和大专班的辅导员外,科研方面则参加台湾史研究小组的活动。可以说。我一工作就参与到了台湾史的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6.
心存感激     
耶鲁大学在每届学生快要毕业时,校方都会安排一些学生到一个很有名的实验室去参观。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22)
正前一段时间,我应邀到唐山参加了当地组织的一次活动,行程中有一站是参观位于曹妃甸区蚕沙口村的妈祖庙。这让我有点惊讶,本以为妈祖崇拜只在东南沿海地区才有,原来环渤海地区也建有妈祖庙。这个妈祖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有意思的是另一个细节,蚕沙口村的书记介绍说,2015年庙里请回了一尊文曲星像,当年村里参加高考的孩子全部上了二本线。  相似文献   

8.
工友 《工会博览》2014,(32):51-51
国庆节前夕,我和院领导来到了兰新第二铁路兰青段慰问在那里参加联调联试的职工。短短几天,在跟职工聊天时听说了这样几件事,真的很感人。我的儿子叫石墩儿小石的媳妇快要生产了。28岁的他激动不已。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当爸爸了,乐得他合不拢嘴,同事们也都为他高兴。就在这个时候,兰新第二铁路联调联试开始了。小石承担的任务是负责动车综合检测,这可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啊。是照顾即将生产的爱人,还是去参加联调联试?一时间小石没了主意,他在走与不走之间纠结着、徘徊着。想来想去,还是背着媳妇,默默地做着出差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张裕坤 《工会博览》2008,(14):45-46
女友艾淑贤家新装修了房子。她眉飞色舞地对我说,完全是欧式风格,别有情调。她力邀我去她家参观欣赏。我盛情难却,于是便在一个黄昏,如约来到她家。  相似文献   

10.
“妈妈,我要到中国去”中国工业展览在美国洛杉矶展出时,一位广告设计师来到现场,受委托设计一句宣传广告语。他发现,会场布置得富丽堂皇,飞金流彩,就好象到了中国的宫殿一般。同时他还发现,参观展览会的观众很多是全家一起去的,而在美国家庭里,提议全家出游的多半是好动的孩子;向谁提议呢?自然是家庭主妇了。于是,设计师就创作了一句广告标语:“妈妈,我要到中国去!”这句话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了当地孩子们的口头禅了,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