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犯罪学的基础性问题。这类问题的争论并未在学界达成共识,也影响到犯罪学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对犯罪学研究对象的争论起源于对犯罪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的争论。犯罪学与刑法学学科界限的争论突出了犯罪现象研究的重要性。在犯罪原因研究与犯罪现象研究孰为核心的争论中,犯罪学家们发现缺乏犯罪现象研究的犯罪原因研究逐渐失去了基础,理论发展陷于停滞。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价值判断的争论中,都显现出犯罪现象研究的基础性作用。所以犯罪学研究对象应当回归以犯罪现象研究为重心。  相似文献   

2.
法律冲突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冲突是法治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法学学科的划分以及各法学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 ,不同学科所关注的法律冲突的类别有所不同 ,所以不同学者对于法律冲突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然而 ,作为法理学基本问题和基本的法学术语 ,法律冲突就其本质而言 ,不应当因学科的不同划分而不同。它应当有一个基本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理论界和学术界围绕研究、建立统战学的意义;统战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统战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任务;统战学的学科属性、学科归属和学科特点;统战学的学科体系结构;统战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何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等热点问题,从不同层次、角度、方面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与思考,取得了丰硕成果。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基础理论研究、分支学科研究相对薄弱等。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深化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进一步深化多学科、高层次、系统性、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治安学是伴随着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而逐步产生发展的。自上世纪初到现在,治安学的发展经历了引入、中断与分化、萌芽、诞生和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基于对治安词义的不同理解,导致治安学学科定义存在着诸多分歧;对治安学的学科属性,治安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结构的讨论,都存在着不同观点。究其原因,在于学者们在研究治安学学科体系时,没有充分认识到方法论的意义。为了保证治安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科学性,我们不能把方法论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5.
作为历史学和治安学的交叉学科,治安史不仅应当严格在史学规范下进行研究,同时更应依托于学科规范,进一步立足于当代治安学所定义的"治安秩序"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特性作用下的动态构建视为治安史的主要研究范畴。在研究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全方面地结合形成过程中的长时段共性及过程中偶现的"断裂点"作为研究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和系统地对历史治安现象作出符合客观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从安全科学的视角出发,可以将治安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层:治安状态研究、危害安全的因素研究和保障条件研究。通过对安全科学、社会安全和公安学研究内容的比较,我们可以将公安学定义为研究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的科学,将治安学定义为研究社会安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和转化机制的科学。治安学可以尝试依照安全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框架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纪检监察学的确立首先要明确学科属性。而要明确学科属性,就要分析与思考纪监察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清将直接导致该学科理论建构的混乱与学科功能的巨大差异。当前理论界提出的权力观、廉政观、社会良性运行观都混淆了研究对象与研究视角。纪检监察学具有政治学的基本属性,如何用"纪律"来确保"从严治党",这才是纪检监察学真正的、永恒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一战线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对于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含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分类、学科建设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就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含义、研究对象、与统一战线各门学科关系、学科性质、基本框架和学科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际私法调整的对象、范围、定义及其规范的组成问题,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国际私法学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在一些刊物、著作和教材中尚有若干不同观点。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地深入讨论和研究既关系到如何建立我国国际私法这一学科的体系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如何运用国际私法为我国对外交往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定义就是用精炼的语句,简明的方法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有本质属性。因此,凡是对某个概念的含义所作的解释都可以称为定义。“问题”作为问题逻辑的研究对象,是现代逻辑的分支科学。国内对问题逻辑的研究方兴未艾,对“问题”的定义众说不一,没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