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紧急状态与紧急状态立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紧急状态法律制度是现代民主宪政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避免来自自然界或人类自身的,影响整个国家或局部地区正常秩序的危急局势的发生.在危急局势来临时,政府必须动用行政紧急权才能消除危机,恢复正常秩序.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我们的法律如何支持和监督紧急状态下政府的行为,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国家的利益.做好这一课题,我们迫切需要建立紧急状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司法改革中如何重构民检制度,这是目前学界议论较多的课题之一。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民检抗诉制度的发展定位应当体现促进检察制度的发展、规范监督方式和提高审判水平的内容,同时,应当遵从尊重当事人诉权与处分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严格依法办事、以及适度调查取证的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3.
张志成 《知识产权》2004,14(6):10-15
作为一种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对一个国家各个领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分配制度,特别是关于科技成果产权的分配制度,因此,知识产权制度对于我国的科技安全、经济安全及其他诸多领域的安全和利益问题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本文拟就知识产权制度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关系中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粗浅分析,而后提出总体看法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民事强制执行既要实现债权人的债权,也需重视对债务人基本权利和社会利益的保护。在我国的民事强制执行中引进比例原则,既是民事强制执行理论和谐的需要,也是突破现实执行困境的要求。本文指出强调在债权人利益、债务人利益以及公共利益之间进行均衡考量,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体效益的最大化,文中从引进比例原则精神的角度对此做了初步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的民事强制执行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建立公司社会责任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立法的总体趋势,公司的社会责任也是法的社会化在公司法领域的体现。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和内容,从而完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实现公司股东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利益可以分为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可以统称为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存在冲突的现实性。行政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协调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于一个良性的法律和社会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7.
国家援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提高经济效率、增强社会凝聚力,也可能减损社会福利、激化社会矛盾,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国家援助必须坚持市场失灵原则、竞争中性原则和透明度原则。除宪法、预算法等法律规范外,还应当建立听证制度、竞争评价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对国家援助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商法的基本原则也发生了变迁。传统商法中的私法自治原则受到了公法性条款的制约,不再是绝对的自治;营利性原则也受到了公司社会责任的限制,在一些国家的商法中出现了"利益相关者条款"。  相似文献   

9.
最密切联系原则对实质正义的追求,推动了利益衡量由片面强调国家利益转向关注个人利益。然而,这种状态在司法实践中却被法院地法的扩大适用所打破。在反思与应对利益失衡的同时,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亦不能忽视对社会利益的考量。追求国家、个人、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才是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审级制度是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行政相对人的审级利益。建立合理的符合现实需要的行政诉讼审级制度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考察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的审级制度,考察域外国家之德国和法国的审级理论与实践,结合当前的现实要求,认为提高审级,将我国现行审级制度改善为二审终审制为原则,三审和一审制为例外的行政诉讼审级制度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源于私人范畴的民事关系日趋社会化,人们的权利观念正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要求对公益损害提供法律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益为宗旨的民事公诉制度呼之欲出。所谓民事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在法定情形下,为维护国家利益或社会公益,以国家的名义将一定种类的民事案件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制度,目前,我国多数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公益诉讼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经济法的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经济利益不受侵害。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该制度,导致大量侵害国家和社会经济利益的案件没有相应的司法救济途径。因此我国应该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尽快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优先权这一法定担保物权制度具有实现国家社会政策、维护公平正义和保护弱者这一其他担保物权无法替代的法律价值和社会功能,所以这一制度自罗马法创设以来被世界许多国家民事立法所继受,并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中优先权制度对于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有关弱势群体的利益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社会生活对优先权制度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需求。在我国的物权立法中应设立完善的优先权法定担保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整体利益的法律维度--经济法基石范畴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悟真  李晟 《法律科学》2005,23(1):45-53
社会整体利益是经济法的基石范畴。因其与个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复杂关联 ,在以往经济法学的研究中被严重“误读”。从法哲学维度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首先应当明确社会整体利益以个体利益的存在为前提 ,绝大多数社会主体共同的欲求即为社会整体利益 ,并且要将其与国家利益作严格区分。对东西方法治秩序的演化分别进行考察 ,可以发现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因而各自的法律制度及其演化亦有差别。经济法所体现和维护的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 ,有赖于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普遍化和持续化以及相应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共15分)答: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与普通法比较而言的。宪法和普通法一样,都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但宪法又不同于普通法律。具体地说:1.从内容上讲,宪法集中全面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等带根本性问题的内容;而一般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行为规  相似文献   

16.
《北方法学》2019,(1):130-139
国家切实遵守并有效执行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维护国际难民制度的稳定已经在国际社会形成共识。主权原则是国际难民制度的建构基础,同时,人权的普遍性与包容性为加强难民权利的保护提供了更广泛的法律基础。通过方法与路径的调适对突破国际难民制度的固有局限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复杂严峻的难民现实情势向国际难民制度提出挑战。在法律层面,国际难民法、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提供硬性法律框架,促进对国家的监督与问责,提升向难民的赋权与保障并拓展国际机构的行动空间。在实践层面,应推动"软法"意义上的国际合作,超越国家分野、整合多方资源,尽可能地动员广泛的利益攸关方参与分担难民责任。  相似文献   

17.
武振 《法制与社会》2010,(7):134-134,140
国际法上有关新国家、新政府的承认制度,是建立在既存国家的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的,一个既存国家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量,在一个新国家、新政府出现的时候,或是予以承认,或是予以否认。可以说,国家利益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法律援助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胜 《中国司法》2010,(12):92-94
法律援助制度是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宪法原则,保障公民享受法律公正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否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是否健全,司法人权保障机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同时,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意义重大,我们应超越个人利益、阶层利益的局限,站在时代、历史、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来看待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的制度,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权力监督及权利救济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利益关系的冲突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20.
利益矛盾和冲突不仅是社会转型期国家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形成不受以往制度约束的和谐环境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分析和谐社会利益制度的法律根源作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从利益博弈的机理层面上探寻利益制度形成的逻辑起点和实体条件,以及政府如何在利益群体博弈过程中作出创新性的实验安排,进而为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以及进一步提高政府执政合法性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