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这就是说,必须围绕这三个“最...  相似文献   

2.
马克  刘岩 《新长征》2011,(8):12-1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丰十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T程,必须把握好突破口和着力点的选择。当前,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徐秀霞 《新长征》2012,(8):28-2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此,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其中法治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我们必须遵循法治思想,在依法治H方略指引下,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杨艺文 《前线》2008,(9):29-3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指出,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不断健全党和政  相似文献   

6.
一些社会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是当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矛盾易发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必须充分发挥思想导向机制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同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8.
丁元竹 《前线》2013,(12):42-4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这昭示着中国的治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1,(7):23-25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现阶段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好这三个“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今年6月28日至7月2日,短短几天时间,发生了瓮安打砸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社会治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 《党建》2010,(11):8-8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张亚青 《唯实》2014,(12):10-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部署、新要求。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这是我们党在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体现了从"管理"国家向"治理"国家的理念飞越,进一步彰显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关系平等化、治理手段柔性化和治理理念法治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郝会龙 《奋斗》2012,(2):22-23,2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和省委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我们从齐齐哈尔市情实际出发,提出了“坚持以发展为前提、道德为引领、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13,(7):23-2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对于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闪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如何按照胡总书记提出的“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开展好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无疑是摆在全党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紧密结合本地区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和推进本地区的创新社会管理事业,既是党中央的期望,更是人民群众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向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和动力的同时,也必然伴随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中央高层一再强调,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基调,意义十分重大。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必须推进与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据此,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  相似文献   

20.
冯慧娟 《世纪桥》2010,(11):7-8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这也对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稳定工作新形势下,维稳人员要认真做好常态时期与特殊群体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工作,从而使企业稳定工作的良好局面能够长期保持下去,为油田企业又好又快地和谐发展保驾护航,为社会和谐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