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华网“2012两会调查”的22个选项中,“食品安全监管”始终名列前茅,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 2012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如何监管食品安全,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2.
2月28日,《食品安全法》经全国人大通过,并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在过去,围绕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争议不少,其中义以食品安全的“多头分段监管模式”最受质疑。似乎“多头”不去,食品的安全便难以保障。但问题在于,如果权责不分、追责不严,即便变“多头”为“一头”,困扰食品质量监管的种种难题也难以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茅慧媛 《法制与社会》2013,(35):201-202
“毒胶囊”事件的曝光,再次为我国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本文将以“毒胶囊”事件为切入点,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并试图阐述由“企业一政府职能部门一消费者”三方全程控制食品安全的法律监管体系,由此减少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希望本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胡小松 《中国法律》2011,(3):15-17,76-78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家也于2009年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我有以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危害食品安全罪的犯罪构成应按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罪和非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罪分而论之。非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罪的单位主体须是合法主体: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依法代行国家机关职权的受托人员。危害食品安全罪的犯罪客体具有复杂性,但其主要成分应是公共安全。无论是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罪,还是非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罪,其犯罪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非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罪的因果关系应运用“科学法则”予以把握.而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罪的因果关系应在渎职罪的因果关系范围内予以解答。非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罪的行为类型应增设储存、运输行为。对非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罪的行为对象,我们应在结合“规范解释”、“目的解释”以及“类型化解释”中予以把握,而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罪的行为对象不再是“不安全食品”而是非法经营“不安全食品”的行为本身。  相似文献   

6.
宋念 《法制与社会》2013,(28):74-75
2013年5月2日“两高”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对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应对,明确犯罪界限,强化司法认定都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贯彻了我国“重典”治理食品安全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确保了食品安全犯罪的效果。该《解释》是应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猛药但未必就能成为刑法应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良药。  相似文献   

7.
日本一向重视食品安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产”几乎是食品安全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欧盟建立了以《食品安全白皮书》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包括动物饲养、动物健康与保健,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新型食品、添加剂、香精、包装、辐射、饲料生产、农场主和食品生产者的责任,以及各种农田控制措施等。本文基于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分析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欧盟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提出了保障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北晚 《政府法制》2008,(22):50-51
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当今世界,“民以食为天”更多地被扩充为“民以食品安全为天”。当如顽疾一般爆发的食品安全危机肆虐全球的时候,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经验和前车之鉴或许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江淮法治》2011,(19):12-15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也是当下社会各界谈论较多的话题。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今年首次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江淮行”活动,旨在进一步宣传和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督促和推动政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我省食品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1.
盛杨 《法制与社会》2011,(21):137-138
最新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早在草案期时就广受期待,其中法律条文的增改许多倾向于国计民生,针对食品安全监管漏洞,新修正案增设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用于督促和惩治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的失职渎职行为,本文将对“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新罪名在司法实践中能切实的发挥其效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12.
“苏丹红”给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丹红一号”事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锁定在食品安全问题之上。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透过本次“围剿苏丹红”行动中的种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尚存在一些弊端,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刑警与科技》2014,(19):34-34
[本刊讯]近日,京东在京宜布联合9省市共建“食品安全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共同为消费者构筑食品安全的网络。  相似文献   

1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施行以来,对完善食品监管体系、编织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网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不同地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加之《食品安全法》本身也没有把食品安全的问题全部覆盖,因此如何制定具有地方特色、能够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已成为目前各地方立法部门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吴星 《江淮法治》2012,(17):42-43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是‘天大的事’,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社会担忧情绪增加,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心、吃得舒心,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前提。”省十一届人大代表、阜阳市颍州区政协副主席穆广敏说起食品安全问题.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6.
“问题奶粉”曾一度掀起轩然大波,“一滴香”事件余波未息.近日“瘦肉精”又引发热议.仔细盘点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不禁引人质疑:食品安全到底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7.
韦优愿 《法制与社会》2012,(27):116-117
2011年7月的思念“病菌门”的发生,反映了我国食品安全法仍存在某些不足.本文从消费者本位出发,以思念“病菌门”为视角,研究食品安全体系下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面对日益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刑罚是有效的工具之一,加强刑法对食品安全的保护不仅是法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际趋势的需要。鉴于《刑法》与《食品安全法》的关系,刑法在介入食品安全的保护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应当以《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的范畴为基本的限制。《刑法》在保护食品安全方面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食品安全法》形成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9.
“毒奶粉”、“增白馒头”、“瘦肉精”等一起起食品安全事件,使我们的餐桌频闪食品安全的红灯,塑化剂事件和有毒蔬果更使我们忧心忡忡。正当我们慨叹“世界之大,何处能安放一张安全的餐桌”时,“骨汤门”事件又将味千拉面拽进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20.
在“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面前,大家对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期待也日益迫切。那么,保险真能为转基因食品安全买单吗?如果可以,如何才能更好地买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