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创造活力,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其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主要包括文化创造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等。文化创造活力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着力点,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根本。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需要在深化改革、健全制度,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激发热情、尊重群众,砖外交流、扩大开放等多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是我们党领导文化事业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大创新,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朱庆葆 《群众》2012,(3):75-7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要不断成为培育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课堂。因此,更加准确地体会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更加...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民族血脉的文化建设,作为人民精神家园的文化建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是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激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王继兰 《群众》2008,(1):73-7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把文化作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奏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强音。身处苏南板块的岛城扬中,在跃上新平台、步人新时空的关键时段,必须顺应这一发展大势,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发展路径,努力打造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的特色文化强市,以文化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思想工作》2008,(6):4-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任务是,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九个一批”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文化软实力为重点,加快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各族干部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李伟 《传承》2012,(19):27-2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文献,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浑然天成的文化特性,在以史鉴今、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新世纪新阶段,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为聚焦党校学员“两带来”,发挥党校优势、体现党校特色,本刊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合作,开设“党校学员‘两带来’”栏目,每期从党校学员“两带来”问题中选取两个问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2.
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建设的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围绕中共十七大报告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主题,着重叙述了报告中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3.
《北京观察》2020,(2):70-70
大运河水,延绵千年。水的灵秀滋养着两岸人民,也孕育了沿线特有的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俗歌谣……因运河而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数不胜数,璀璨夺目。北京作为京杭大运河的终点城市,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目前运河北京段已有11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如通州运河龙灯会、船工号子等风俗,大顺斋糖火烧、小楼烧鲶鱼饮食制作技艺等。  相似文献   

14.
王蕾 《前进》2013,(3):34-36
“信义、坚韧、创新、图强”,山西精神蕴涵着山西的神韵和魂魄,是对全省人民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体现了三晋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为传统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又是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最需要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董慧 《传承》2012,(1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6.
董慧 《传承》2012,(22):68-69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7.
韩旭 《前进》2011,(12):36-38
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通过创先争优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努力进行文化创造的内在动力和生机活力,在“创争”中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相似文献   

18.
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农工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政治任务。本刊开辟专栏,推动我党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提升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意义,探讨农工党如何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本期刊发了农工党中央原副主席左焕深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中代表农工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发言和农工党黑龙江省委会参政党理论研究点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大发展大繁荣笔谈。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方针形成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实施对策及其时代价值四个层面对学术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展现学术界、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研究现状,将推进这一理论的丰富发展,提高践行这一理论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乡镇是人民政权的基石、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乡镇工作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落实、农村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民心的向背、事业的兴衰。激发乡镇工作活力,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实施三州战略、构建绿色繁荣恩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