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关系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延续,是人类在新世纪特别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寻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实质,是正确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等。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两大理论课题,从而探讨人类活动的时空偶合、人类活动的理性控制、人类活动的效益准则、人与自然的演化动态、人对环境的调控与改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协调,同时达到人与人之间的高度和谐。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的认识的影响,有助于丰富和深化认识论,指导人们现实的认识活动,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与人类相处的、围绕人群空间的各种周围条件或因素的总和,就是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认识都有影响,凡是对人的认识有着间接影响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因素,我们称之为一般性环境;凡是对人的认识有着直接影响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因素,我们称之为对象化环境。当然,在认识活动中,一般性环境与对象化环境的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般说来 ,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们为了生存 ,在劳动生产中相互形成的社会关系。所谓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自然环境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对休养生息人群的自然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要想使人与自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和道德来维护。人既是环境的产物 ,同时也是环境的改造者和索取者。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过程中 ,如果不处理好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不在…  相似文献   

4.
《周易》为五经之首,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代,《周易》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风靡全球。《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来说,可分为象数、义理两大派。我认为,《周易》是人类一部最古老的协调学著作。《周易》的太极思维主要在于理顺协调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达到最佳的协调状态——稳定。这种中国式的人生哲学对我国的哲学、政治、科技、宗教、  相似文献   

5.
科技哲学视阈中的科学发展观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以系统观念为基础,将系统的观点引入社会发展理论中,蕴涵着深刻的系统哲学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观点,深刻体现了生态自然观思想。从技术哲学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要求人类的技术开发必须走节约自然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循环再生,保护自然环境,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互利共生与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7)
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在的依赖性与自为的能动性的统一。作为自然存在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但与此同时,人的能动性又使得人与自然统一于社会发展的物质资料生产关系中。马克思生态思想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并且提出解决这些生态问题的方法,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利用自身发达的智慧创造出超越纯自然进化的奇迹,并在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取得了主动地位。人类的继续进化将在依赖自然的基础上以更加复杂的方式展开,而自然环境的发展也已经离不开人的作用。人类不可能依赖现有的自身结构和能力水平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无限控制和作用。随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人类将刻不容缓地再次调整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重新评价这种关系。可以断言,人类在对自然环境的再认识和再改造中,也必将实施对自身的再认识和再改造。  相似文献   

8.
西方环境哲学离开社会制度的性质,以人性的贪欲和物种的抽象平等为依据,彻底否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范式。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以历史辩证法、生产方式决定论、人的全面发展等原则建构唯物史观。两者虽然都对效率主义、消费主义、技术中性论等观点进行否定和批判,但唯物史观却是科学的、全面的,完全可以容纳西方环境哲学的内容,不可能由西方环境哲学所取代。只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才有助于环境哲学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现实生命力来自于对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深沉的思索 ,而环境哲学的诞生正是这种思考的结晶 ,由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恶化促成了环境哲学的诞生 ,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目前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恶化的罪魁在于人类中心主义。本文试就此谈几点看法。一般认为 ,人类文明已经历了三种形态 :即采集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文明时期 1 。这三种形态的文明史之总和也就是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合起来也不过 5 0 0 0年的时间 ,相对时间较长的是采集与狩猎文明。人自从由猿进化成人以来 ,即在…  相似文献   

10.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看待人地关系是生态哲学的基本内容。生态哲学是近二三十年来兴起的一门由生态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与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其包含的内容异常丰富,从生态系统内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到生态...  相似文献   

11.
政治哲学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治哲学是探讨人类社会政治现象起源 ,反思既存政治关系和为政治发展提供价值指向的理论体系。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奠定了政治与道德一体、人类通过政治实践获得德性生活的基调。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以抽象人性论和机械唯物主义为基础 ,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的感性生活的至上性 ,因而完成了政治的世俗化进程。但是 ,从人作为天生的社会动物这一人类存在的基本命题分析 ,人的感性与理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永远只能是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而不是理性单纯从属于感性、个人独立于社会并优先于社会的价值序列关系。因此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中介 ,通过对人的劳动实践的分析 ,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类物质与精神自由的全面发展 ,国家必须以真实的自由和全面的平等为基本理念 ,通过倡导积极的公共生活而实现人的道德提升和精神自由的历史性命题。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 ,准确地界定目前我国的社会性质、时代精神和文化特质 ,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认识亚文化,先要了解主导文化的涵义。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结果,既包括精神的也包括物质的。它是包括社会成员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工作技术和生活方式,以及接人待物的礼仪、婚丧嫁娶的传统,还有更高一层次的宗教信仰、哲学、政治等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正是这一切,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和活动的基本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文化是通过社会而传播的,每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素质修养,都是他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的产物。人类之所以形成一个个不同类型的传统社会,除了种  相似文献   

13.
杨坤洋  纳雪沙 《学理论》2010,(12):70-71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类的传统认识问题得到了扩展,信息化带来了人类认识模式的改变。这主要表现为:认识主体由单一的人发展到人——机联合体;主体间关系复杂化、抽象化,构成了一种以平等合作为基础的共生关系;认识客体符号化,实践活动虚拟化。在信息化社会视野下,反思信息化给人类认识方式带来的改变,重新审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突破主客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已经构成哲学认识论的当代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规律即人的活动规律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哲学或现行哲学在揭示“社会规律即人的活动规律”的科学内涵时,尽管在文字表述上各有不同,但其思维模式或论证方法都大致如下:(1)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规律也不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这是社会规律问题上的唯物论;(2)同时,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这又是社会规律问题上的辩证法。对此当前理论界学者们褒贬不一,本文试就该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新的世纪能否兴旺发达,全赖于人才。自然环境是人才生存的基础,社会环境也同样是人才成长、发展的基础。人才离不开自然,更离不开社会。如果说自然能陶冶人才的性情,那么,社会则是冶炼个才灵魂的大熔炉。因之,自然与社会构成人才发展环境学研究的两大侧面。这两个侧面是推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直接要素。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使经济建设与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人才发展的环境思考,是人才成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就必须营造有利于人才掘起的三种环境:思维环境、周边环境和决  相似文献   

16.
李大艳  王奥玲 《学理论》2010,(29):194-195
文学创作和时代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时代决定了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与之相对,文学对社会发展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它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人们的观念,从而对人类的社会行为产生巨大影响。环境文学最早诞生在美国,它是工业化的产物,其所宣扬的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保护自然环境的环保理念对大众环保运动和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后,在社会发展和自然保护二者的辩证统一的问题上便有了合理性的解决纲领.研究发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二者之间存在着契合点,即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二者是并行不悖的,应该并且能够做到相互适应;自然与社会二重性与新近的区块链技术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自然与社会二者都必须放在同一维度下进行考虑,二者没有孰为中心一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不合理,势必会影响到自然环境的稳定,反之亦是如此,国家的发展不可能只凭借经济或是自然二者中的任何"一驾马车"而稳步向前.未来应该要强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信息透明度和公开性,提升民众经济建设的参与感和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种海峰 《理论导刊》2006,3(8):46-4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主义与以往哲学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一种面向人生的、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自我认识的深化和人的发展理念的进步,其基础内核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使我们的社会和人的实践真正关心人、尊重人、为了人、提升人和发展人。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意识形态一向是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意识形态理论也是多数哲学家和政治学家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值得注意是近二、三十年来 ,一大批新制度经济学家(尤其是道格拉斯·诺思 )开始关注对意识形态的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 ,诺思强调 :技术的革新或改进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但如果人类没有持续地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 (包括产权制度、法制制度 )构建把技术改进的成果巩固下来 ,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想象的。这其中意识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20.
李晓晴 《理论探讨》2007,1(4):66-69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著名的批判理论学派,他们在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现行制度展开深入批判时,充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哲学的和谐思想。他们意识到人类已经深深陷入了异化状态中,人类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已经被破坏,因此,他们积极努力于寻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及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