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元 《瞭望》2004,(25)
●2003年6月13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121号文件。意在抬高房贷“门槛”,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  相似文献   

2.
早在2001年底就有人指出,房地产业已经出现与1993年一样的“过热”,并预计2002年就要出现房地产的“冬天”。2002年乃至2003年,对房地产泡沫和风险的警告之声不绝于耳,甚至得出我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到了泡沫经济的悬崖边沿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2002年的形势有几种评价。一种说形势很好,健康、兴旺、繁荣,非常好;第二种评价是已经出现过热;第三种评价说,总体是健康的、良性的,但是局部或者少数城市已经出现过热,有泡沫现象。我个人愿意用四句话来评价去年房市:“快速增长,供求两旺,形势大好,问题不少。”  相似文献   

4.
宏观调控的重心,能否转向寻找能够大规模吸收剩余资本的高效益项目上来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今年上半年10.9%的增长率,对于转型的经济来讲,应该怎么看。在局部市场上,比如房地产市场,的确存在过快的价格上升和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在一些部门,比如汽车、钢铁和特别是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存在着投资过剩的潜在危险。但我们必须明白这些局部领域经济过热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过热”和“空置”问题?本文期望通过对反映中国房地产市场表现的一些指标的分析,给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与“过热”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冷静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吴强 《理论导刊》2007,(8):96-97
我国房地产业连续九年的快速增长,已到了发展的波峰。发展过热的争论和投资过快引发新的经济问题,实际是房地产周期发展规律的表现。房地产周期性发展的拐点将在2008年前后出现,未雨绸缪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物价增长的"拐点"已经初现,2005年的通胀率有望回落,但房地产过热能否有效降温及油价 走势是决定通胀率变化的两大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彭涛 《瞭望》2005,(51)
人们在经济研讨辩论中,体会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复杂与成熟。 中国经济是否在滑向通缩? 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有关宏 观经济的冷热之争就没有停止过。 如果说此前争论的主要焦点集中在 经济是否过热上,那么进入2005 年,中国经济是否正在走冷则成为 新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一种有效的调控手段,其效用在于调控的力度与时机的选择。近年来,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现实,引发理论界和业内人士对房地产金融市场过热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事实证明,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抑制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过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日,央行《2002年货币政策报告》再次强调检查和控制过热的房地产信贷。国土资源部也大力清理商品房违规开发,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建设部明确表示要在今年严控“别墅热”、“豪宅热”,消除“泡沫”,引导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三个权威部门同时大声发出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的声音,分贝之大赶上了上世纪90年代初处理房地产发烧的非常时期。  相似文献   

11.
央行10月29日调整利率,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一部分。 200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加快增长势头和一定的经济过热迹象。自那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防止经济过热或进一步过热,遏制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对防止投资势头的进一步扩大,明显发挥了作用。在这种大背景下,为什么还要采取提高利率这一手段呢?  相似文献   

12.
面向生态功能的土地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政策左右摇摆,脉冲波动激烈,一松就乱,一紧就死。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1992-1993年的大规模圈地热发展到2001-2003年的开发区、工业园、大学城、房地产、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热,我国土地政策产生过三  相似文献   

13.
唐敏 《瞭望》2002,(16)
今年中国北京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在风雨的恶劣天气中落下帷幕。初步统计结果表明,四天来,房展会参观人数达12万人次,共卖出商品房5500余套。春季房展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的报春鸟,面对京城房地产市场2001年开始显现的投资过热,房价虚高,空置面积增长,冬季房展低迷的人气,此次展会十二万人次的参观量又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争论声中走过了不平静的2002年。一年来,关于是否存在过热和泡沫的争论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究竟如何?近期,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对62个城市的3817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的一次最新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就全国而言尚属正常状态,但同时也存在六大突出问题,在局部地区和一些方面出现过热苗头和泡沫现象,并有蔓延、扩大之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范,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近三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02年将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017亿元,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3,(50)
房地产市场关于“过热”、“泡沫”的正与反的争论从来没有平静过,但房地产业的增长也没有低迷。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从2001年下半年起开始回暧,经历了2002年的快速升温,到2003年下半年开始,为防止经济走向过热,新一轮宏观调控走上前台。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前两次宏观调控相比,本轮宏观调控显示出不同以往的诸多特点。首先,本轮宏观调控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的,调控的重点不是简单追求和保持"快"的增长速度,而是着力追求经济发展"好"的质量和"优"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袁元 《瞭望》2005,(39)
逐渐回落的物价,表明中国开始进入高增长、低物价区间,预计全年GDP增长在9%左右,CPI涨幅约为2%。随着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下2003年9月以来新低,学界有关通胀通缩、过热趋冷的争论再度响起。是什么原因导致8月CPI仅同比上涨1.3%?回落的物价涨幅,其究竟意味着通缩的开始?还是宏观调控目标到位的方向标?就此,《瞭望新闻周刊》对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8.
1993:经济大波折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度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2.8%,工业生产增长22%,投资增长37%,全国新建开发区2000个,兴办数十万个公司;大批资金流向股票,期货,房地产,外汇买卖。1993年,经济继续沿着上一年的轨道加速度发展。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3.9%,工业增长25.1%,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经济明显过热: 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瓶颈制约强化,交通干线仅能满足需求的30—40%;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中国住宅房地产将呈“投资继续过热、房价继续高位增长、但需求增长进一步回落”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居于领涨地位的北京房价,在经历了连续16个月的增长后,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近日已冲破每平方米10000元大关,二手房交易均价也逼近9000元。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3,(52)
2003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调整变化最为剧烈的一年。 今年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总体稳定,但地区热点升温,局部冲突和动荡加剧。伊拉克战争是今年最重大的事件,它涉及的各种矛盾所围绕的核心问题是称霸与反霸,表明单极与多极之争进一步深化,是牵动国际关系的主线。在此背景下,大国关系调整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