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宁云中 《思想战线》2011,(Z2):425-427
犹太民族的流散性赋予美国犹太成长小说独特的空间特征,这些空间不仅表征了成长主体的空间成长位移,而且成为犹太民族的深层文化记忆。因此对犹太成长小说的空间性研究,其意义远不止对一个成长主体成长空间的钩沉,而且具有对整个犹太民族的文化记忆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宁云中 《求索》2014,(10):137-141
文学的生成有赖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是特定地理空间中的艺术建构。犹太文学的发生、发展以及作品中主题和思想的呈现,与犹太民族文化诞生之地的自然地理空间"迦南"(Canaan)有着天然的联系。它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犹太作家复杂的思维品质,对犹太文学创作发挥潜在而巨大的作用。流散后的犹太民族失去自然地理迦南走向"泛地理"后的文学创作主要以人文地理空间"隔都"(ghetto)为依托,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犹太民族流散后的异域生存环境和文化隔离的地域色彩,呈现独特的犹太文化隔都主题。隔都含纳和传承了迦南自然地理的若干内涵,演变为空间民族化的历史记忆,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现实、想象和心理三重空间的统一,这种统一赋予隔都独特的空间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3.
犹太人在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迫害和屠杀之后本应当具有非凡的凝聚力,把以色列作为魂牵梦绕的家乡.然而,当代美国犹太人的状况却似乎构成一个悖论,在美国这个宣传宗教自由的国度,他们不大愿意继续其犹太教信仰,而且与以色列的联系愈来愈疏远,他们的犹太性正面临巨大的考验.令人吃惊的是,这种威胁主要来自于犹太人的自我放弃,而非美国社会的反犹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多元文化大熔炉的美国,其国内有着众多的利益集团,而犹太利益集团正是这些利益集团中势力最为庞大者之一,他们上达总统,下至普通民众,触角深入到政府机构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美国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张婷婷 《传承》2008,(2):118-121
作为多元文化大熔炉的美国,其国内有着众多的利益集团,而犹太利益集团正是这些利益集团中势力最为庞大者之一,他们上达总统,下至普通民众,触角深入到政府机构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美国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的决策。  相似文献   

6.
司文会 《求索》2011,(2):220-221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性成长小说的经典作品,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这部作品中的空间问题研究不足,空间问题对于人物塑造及女性成长主题刻画等的重要意义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从后现代空间理论着手来分析珍妮的成长历程,剖析空间置换在成长主题刻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小说空间关系所折射出的性别、种族等政治关系等,都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云兰 《求索》2011,(1):209-211
林白小说善于打破时间的线性结构,将叙述对象置于空间关系中,形成一种空间化的结构形式。本文通过隐喻的地域空间、女性的私密空间和多维的立体空间等方面分析了林白小说空间建构的特点。林白通过这些空间的建立来抗拒主流的父权社会,表现女性对男性的不满,为女性争得话语权,从而确立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8.
近来的台湾电影把成长者大多限定在边缘的弱势群体,其成长挫折无关乎社会缺陷,并以主观情感的宣泄回避社会成长的理性禁锢。电影中大量出现的"同志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指向青年亚文化,不仅以"跨地域"的方式获得数量增长,而且因"全球化"打上了流行文化的烙印,透露出中立而无关痛痒的消费逻辑。台湾电影对日本存在或愤怒或亲近态度,恰恰证明了难以磨灭的殖民记忆。这种矛盾的表述具有自我挣扎的文化意味,在当下语境中向过去殖民者争取平等身份,正是由于过去存在显见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青年时尚街区,又叫"年轻人之街"。青年时尚街区有如下特点:既是时尚的空间,也是平民化的空间;既是购物的空间,也是娱乐的空间;还是青年亚文化的空间、创意的空间。日本东京的原宿、涩谷,韩国首尔的明洞,台北的西门町,都是著名的青年时尚街区。北京的青年时尚街区在西单。西单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越来越专注于面向青年消费者,已经成为辐射到全国、全世界的"年轻人之街"。青年时尚街区面临种种经济和文化上的困境,需要探索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龙迪勇 《思想战线》2005,31(6):102-109
长期以来,叙事学理论对时间问题关注较多,对空间问题着力甚少。在关于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空间形式”的探讨中,其“空间”非指日常生活经验中具体的物件或场所,而是一种抽象空间、知觉空间、“虚幻空间”。只有在完全弄清楚了小说的时间线索,并对整部小说的结构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这种“空间”才能在读者的意识中呈现出来。构成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要件是时间,或者说时间系列。小说的空间形式必须建立在时间逻辑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叙事的秩序;只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才是创作伟大小说的条件,也是未来小说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1.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曾两游赤壁并写下了前、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自此,赤壁便与东坡在文化上密不可分。后人游览赤壁追慕东坡,为纪念他而兴建的景观尽管多次遭到焚毁,但却屡次重修。以东坡之游赤壁为素材的作品也屡见不鲜,包括诗文、画作、戏剧以及民间故事等等。  相似文献   

12.
岳丽 《前沿》2012,(7):199-200
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一部受现代主义影响的独树一帜的实验性小说。一方面,该小说沿袭了19世纪成长体小说的传统,高度关注了青年人成长与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它突破了成长体小说的叙述模式,丰富了文本的主题内容,削弱了作者的叙述权威。小说中,乔伊斯深刻地展现了青年艺术家迪达勒斯.斯蒂芬挣脱社会制度和叙事模式束缚的心路历程,刻画了他挑战民族、教会、家庭和语言权威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艰辛探索的中国发展道路历史。在探索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范式,坚定地选择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从而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奠定了现实根基。中国现代化的成功探索,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认同,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时代延伸。历史和实践表明,现代化进程中所实现的每一步飞跃都强化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并不断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向更深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4.
王雪颖 《求索》2013,(2):148-150
莫言小说的欲望书写.其独到之处在于以不同于政治伦理规训的人性与生命的价值尺度对欲望及其内蕴进行评判,同时对僭越式的欲求冲动所蕴含的争天抗俗的潜质做出本体性揭橥。这与巴塔耶“异质”哲学中反抗世俗社会规约的“在外面思考”的价值论思考范式.以及巴塔耶的欲望哲学中注重“邪恶”欲望的违逆力量的“异质”本体诉求两者暗合。莫言小说的欲望书写与巴塔耶的“异质”哲学互为互文性的揭示.绽现了莫言小说经由欲望书写唤醒人内在超越力量的独特思想光泽。  相似文献   

15.
高翔 《求索》2008,(12):169-171
东北现代乡土小说脱胎并族属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其创作取向与理论主张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及其理论有诸多相同之处,显示了共通的创作精神。检视东北现代乡土小说的现代性,启蒙是其必经的实现路径;同时又表现在民族性的建构和现代历史观的展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文化时间与文化空间:文化环境的本体论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环境是人的存在和社会发展赖以依托的各种文化条件的总和,是由人创造的、与人发生效应的人的境遇.从文化哲学角度看,时间与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更是人的生命和文化的展开方式.时空观念的演变直接反映人类文化的历史变迁和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境遇,文化时间和文化空间是构成文化环境的本体论维度.  相似文献   

17.
王蒙 《北京观察》2011,(3):34-35
文化、文史都是一个积累和记忆的过程,没有记忆就没有文化。有时候从市政建设、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或外事活动等角度来看完全没有问题的事情,从我们文史研究角度来说,可能就会出现一些不太受欢迎的意见。比如北京申办奥运会口号的英语翻译是伟大的奥运,新的北京。  相似文献   

18.
朱汉民 《求索》2012,(6):134-136
湖湘文化的建构过程,与湖南人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文化诠释是密切关联的。本文通过湖湘学人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文化诠释的探讨,以阐发湖湘文化的建构过程、内涵及其特点。湖湘士大夫不仅强调濂溪之学的作为儒学正统的普遍性意义,尤其强调其地域性意义,他们对濂溪学意义的双重强调,具有地域文化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电视艺术的魅力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其中广有影响的优秀电视剧作品更肩负起了引领人的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洋  杨兰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2):157-164
文化记忆与历史记忆具有显著差异,历史记忆强调过去发生的事以及对这件事的描写,而文化记忆则与族群回忆的处境和需求相关。沿着记忆生产与生产技艺的演进轨辙,可见苗族史诗《亚鲁王》的生存文化记忆、生活文化记忆、军事文化记忆和消费文化记忆呈交织并进的态势。廓清丧葬仪式的不断重复与增补删减,发现丧葬仪式成为一种筛选模式,这种筛选模式通过代际传承成为一种族群标识,人们凭借此种标识维系族群关系,弱化生死观念,将死亡看作是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