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毛泽东同志就非常重视技术革命,并对此做出了专门的论述,阐明了技术革命的重要性及其与社会革命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技术革命的方式方法等,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因此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毛泽东关于技术革命的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也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曾高度重视技术革命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推动发展。但是,他却没有能完成向技术革命转变的任务。毛泽东既为我们留下了关于技术革命的科学思想和成功经验;也为我们留下了探索者失误的教训。在当前的形势下,重温毛泽东关于技术革命的思想,总结他对技术革命探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实现第二次战略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科技思想的形成具有三重渊源:一是当时中国极端落后的面貌,二是马列主义科技思想和近代中国科技现代化理论,三是毛泽东本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对二者的功能进行厘定,把技术工作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是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科技思想的内在容量.这一思想,是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科技合作思想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和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客观而科学地估价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强调我国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提出科学技术的无阶级性命题,为我国大力发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创造必要的理论准备;三是强调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国国际科技合作规模和水平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发展历程是同中国革命斗争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紧密相连的。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已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随着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展开,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发展科技的思想,从而确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思路,为新中国科技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了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前,邓小平站在世界高山之巅,以他伟人的敏锐目光看到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预见到以智力、知识和科技为基础的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肯定和重申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继而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知识分子的新理论、新政策,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和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科技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准确分析和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形成的一整套指导我国现在和将来的科学技术建设的科学思想体系。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思想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认为,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一、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揭示了科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回望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演进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与产生阶段、初步探索阶段、改革发展阶段以及全面深入发展阶段。其演进历程包含着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根本性,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实践性的内在逻辑,为新时代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是科技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演变的最新成果,要牢牢把握其根本要义,立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科技创新多元主体定位、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健全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研结合,最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把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技术革命的伟大战略。在他看来,技术革命既要有周密的发展规划,又要有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还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毛泽东试图通过“大跃进”方式实现技术革命战略,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实践的结果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科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发展的结果。江泽民依据邓小平的科技思想.系统阐述了科技动力论的主要内容.并应用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有关论述概括了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并指出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是对邓小平科技观的重要发展,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关于科学技术重要论述是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时代化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和实践价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与社会发展充分融合,坚持以人为中心,回答科技何人用、何以用、用以何,才能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类幸福的作用。习近平在科学技术本质论、价值论、伦理论、动力论方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实践上对如何加快科技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了回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立足我国实际情况、科学判断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以"非对称"赶超为战略,以基础研究和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加速度,在政策支持、人才队伍建设、环境营造等方面构筑全面系统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新恢复并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科教兴国战略对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了总体战略部署。进入新的世纪,科学发展观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途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技创新思想,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的思想,到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江泽民明确“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再到胡锦涛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科技现代化战略的创新体系。中国特色科技现代化创新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综合国力为关键,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构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面对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农业大国 ,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提出了实现工业化和实现社会主义同时并举、“先合作化 ,后机械化” ,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的思想。关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的革命 ,这一命题是毛泽东现代化思想中最具光辉的思想 ,并由此形成了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若干特色。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宪法思想,在毛泽东的思想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探讨毛泽东宪法思想,对于健全我国宪法机制,促进民主法制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科技思想对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现代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并利用世界先进的成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思想对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更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领会和运用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加快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是涵盖科技观、人才观、动力观和功能观等内涵丰富、逻辑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科技思想理论蕴含中"四观"科学阐释了"什么是科学技术,怎样对待和应用科学技术"的问题,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蕴涵,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突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具有创新性;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及引进资金、人才和先进科学技术的思想具有开放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有务实性;“发展自己的高科技,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体现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站在时代前语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判断。将这一思想置于具体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就要求经济社会活动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创新的动力源,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从产权视角分析我国的公有制企业中的科技创新问题,提出明确的产权归属方能刺激企业的科技创新。一、我国企业创新能力需要提高。我国目前的GDP总量处于世界前列的位置,这已经意味着我国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但是从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拥有核心技术来看,我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目前世界上大量“的生产车间”转移到中国来,主要看重的是中国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