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面对城市文明的冲击,传统的农耕文明正慢慢地失去它原有的位置。对此,那些世代以土地为生存根本的人们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迷茫、或转变。本文试从农耕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原因,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新兴的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冲击并导致其失位等几方面来阐释小说中主人公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魏盛礼 《河北法学》2006,24(4):57-61
农耕文明的自然经济和熟人社会特点决定了农耕文明社会成员之间信用的不发达,信任得以天然维系,无需诉讼时效制度对信用加以保护,诉讼时效即无从产生.而工商业文明的商品经济和陌生人社会,则是产生大量信用,社会成员信息不畅.为了保障任何第三人不至于因债权人突然行使产生于年代久远而处于休眠状态的权利而受损,有必要设置诉讼时效制度切断久远的债权债务关系影响到对当事人财产信用的评价,维护债权信用体系.诉讼时效通过其独有的弱化甚至消灭权利的功能维持了整个社会的债权信用,尽可能保障一般社会的交易安全.这即是诉讼时效的制度基础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以商工文明为背景的西方法治模式和以农耕文明为背景的中国传统德治模式均是现代中国治理模式得以形成的重要来源.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德治应当坚持“中德为体、西法并行”的原则,在保障现代性基础上凸显中华道德文明的历史传统,努力实现国民心理认同;在法治的选择上,应侧重平衡之治,同时袭用西方的公法理念实现与中国的肌体相融.通过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理模式,构建良法善治和厚德尚理的法理型国家,继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4.
十一年前,高考录取,从此改变了我一生抑或祖祖辈辈的轨迹。十一年后,我从一个小地方终于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扎根下来。这个跨度,在高铁时代,或许只有几个小时的空间距离,但我知道,这是几干年农耕文明向城市文明这个巨大转变在我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明与宪政文明关系论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 ,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 ,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宪政文明是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就是宪政文明。宪政文明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中国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和宪政文明建设的有益的经验 ,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建设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宪政文明和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确立了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和指导意义.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并且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广泛深入的群众基础和优异经验.我们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生态文明有机融入到其中,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都将大有所益.  相似文献   

7.
姚伟 《法制与社会》2010,(2):195-195
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本文指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文明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突破,从基本内涵上讲,生态文明与社会丈明的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并深刻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党和政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我国生态建设和全球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此,思考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政策.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媒体的广泛宣传.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生态文明的传播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显现出了立体化、丰富化、大众化、及时化等传播特点.自媒体的应用调动了公众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性、接受度,同时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平台.但也显示出其在生态传播中的传播质量、人才缺失和缺乏媒介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下法学界讨论近现代法治的传统定要追溯到古希腊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古希腊文明中相当一部分是与近现代法治理念相冲突的.即使古希腊城邦有着较充分的民主,但还是和近现代法治社会相去甚远.古希腊文明与近现代法治文明的传承关系是西欧资产阶级制度确立过程中人为有意架构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这种新兴制度有一个合法性的根源,也是为了突显西方文明对于其他文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论商法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万一  赵吟 《现代法学》2012,34(4):60-73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民法是前置性法律,经济法是保障性法律,而商法则是市场运行法,特殊的功能成就其不可替代的独立地位。商法产生于市场经济并且直接服务于市场经济,两者具有深刻的依存关系,以效益为契合点,通过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技术性规范,保障市场主体营利自由,进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实践的品格使其具有高度灵活性。现代市场经济立法主要表现为商事立法,没有健全的商法制度,就没有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在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的当今世界,我国商事法律制度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理性面对法律部门功能纯化、法律移植合理化和商事习惯法律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转型过程,也是各种社会问题不断产生和不断被解决的转型治理过程。其中,从效率优先转向公平正义优先体现了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与法律治理的一般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四中全会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治理规律的深刻认识,也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具体表现为: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对社会现代化和转型治理基本规律的自觉把握;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和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制度,完善以法律法规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整体构建;坚持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在法治轨道上实现社会转型问题的系统治理;把公平正义作为坚持完善法治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和民生保障制度的逻辑主线,科学把握现代化后期转型治理的重要内容;坚持法律治理和道德治理相结合,展示了中国社会转型治理的社会主义风貌。  相似文献   

13.
于新循 《河北法学》2004,22(9):15-17
作为商主体 ,商人具有明显区别于一般民事主体和不具备独立资格的商人内部机构及商使用人的法律特征。关于商人法律特征的分析研究对于完善我国商法理论及立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2019年8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出台是国家药品管理的立法典范。它在完善卫生法律体系的立法架构下,通过采用修订立法方式,界定区分假、劣药品概念,强调信用监管,规范网络售药行为,鼓励科技创新,明确法律责任与处罚,突出法律的回应性立法特征,保障公民健康权利。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应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建议健全药品的配套法规,严格药品监管执法,合理开展普法宣传,加强司法适用,实现"良法善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何跃春  严颂 《行政与法》2006,(11):61-64
运用法治手段来规范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存在以何种部门法来主导法治保障模式的甄别问题,即法治保障体系核心制度的识辨问题。审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提出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背景特征,建设新农村战略是对经济法理念的生动诠释。经济法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主导法治轨迹和核心法律制度,运用经济法的制度和手段,能有效地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中的民商事司法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经纬 《法学家》2012,(2):85-99,178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急剧变化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及时作出反应。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与民商事立法相得益彰,构成了当代中国私法进程的两条十分醒目的发展脉络,司法解释时而还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尽管存在着一些与社会变革不相协调的、引发争议甚至遭受谴责的司法解释,但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现象,在构建私法秩序方面,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仍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In Australia, prostitution regulation has taken a very different path from many other countries. Law reform has led to the opening of some significant new spaces for legal sex work, including the (very different) regulatory regimes established in two Australian states – Queensland (brothels legal if their owners are licensed) and New South Wales (most commercial sex businesses and some street prostitution decriminalized; no licensing regime). The main research question is: how has regulation impacted on the positive rights of sex workers? I argue that law reform has engaged a mix of neo-liberal and other approaches – not to increase personal or corporate freedom but as part of a practical strategy designed to control a range of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police corruption and organized crime. Neo-liberal regulation of prostitution in Australia has always been deployed in tandem with other modes of regulation – including new criminal law and policing strategies, planning law, health regulations, and (of course) moral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8.
朱晓峰 《河北法学》2012,(3):126-134
法律人格是时代背景的产物,时代背景的变化必然要求变革人格立法以满足权利主体的正当性需求。以罗马法为代表的人格立法向以《法国民法典》等为代表的人格立法的发展,确立了以人之生命的保全和促进为目的的伦理性法律人格制度。这种法律上对人的伦理关怀,在遭遇现代科技特别是生命科技等因素的时候,使得单纯以生命的保全和促进为目的的人格立法不再与人的实现这一法律命令相一致。于此,个体主张其享有的人格权不应仅限于防御性的权利而应内涵积极请求权的特质。一方面,德国等国的法律实践对此态度犹豫不决,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因为其正当性权利要求得不到法律上的支持而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必须适时承认个体的这种权利主张以满足人之实现的法律命令。  相似文献   

19.
刘超 《法学论坛》2021,36(2):25-35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构成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内涵丰富、体系完备的理论体系,在价值论、关系论和方法论等几个层面综合实现了生态环境法治的理论创新。在价值论层面,从拓展人的全面价值、彰显和谐发展价值和引入生态安全价值等方面,创新了传统法律价值理论;在法律关系论层面,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淡化了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二元论,进而主张参与环境公共事务的主体“多元化”、彰显了多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在方法论层面,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秉持整体观方法、倡导协同治理方法、坚持底线思维方法,为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与制度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20.
在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下,公司这种无论何种经济成分出资设立、最契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商事主体必然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此,有必要重新考虑公司法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在科斯法律经济学的视野下,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应当立足于公司法在我国当前整个商事主体立法中的实际地位,认清商事主体经济分类和法律分类双轨制所带来的种种矛盾和弊病,围绕对各种经济成分实行同等待遇,促进国内统一市场形成,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制度设计目标,尽可能吸收消化世界各国晚近公司法修改乃至整个商事主体立法全面整合的新经验新成果,形成和国际趋同的现代公司法和内外资统一、以法律分类中的责任形式及主体资格标准为依据的、以公司为主导的商事主体体系和商事主体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