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加深,党中央、国务院近日果断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1,(2):8
调整货币政策,收窄涨价之源"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当前物价上涨,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兖矿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也受到严重影响,利润大大降低。在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的作用下,我们集团公司坚定信心采取诸多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黄豁 《瞭望》2008,(51)
近日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办30条),要求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贷币信贷稳定增长。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以高于 GDP 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  相似文献   

5.
袁元 《党政论坛》2009,(10):9-9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空前挑战,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递了清晰的信号: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调控措施,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孙燕 《民主》2009,(11):49-49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3日开会.确定目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这让那些担心这个政策变化的人们吃了“定心丸”,这些人中,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他们据此可以放心地继续涨价,至少维持现在的高房价。  相似文献   

7.
学习问答     
为什么"十二五"期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我国近两年来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宝贵经验。过去的两年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决策,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  相似文献   

8.
宏观调控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校正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市场失灵,护佑着中国经济高速平稳发展。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袭来时,宏观调控就显示出其威力。政府通过实施旨在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有效地克服了由于外需萎缩而带来的经济增速大幅下降,而且由于着眼于产  相似文献   

9.
叶檀 《党政论坛》2013,(16):8-8
为提振因债务危机影响而复苏乏力的经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财政扩张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由于财政赤字严重,债务率过高,财政政策效果有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调控目标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引入银行风险承担机制并结合信贷机制系统,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的非对称性。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化程度和金融市场结构三个因素的作用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效果比较明显,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效果比较明显;相反,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效果不明显,但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在我国东部地区效果不明显。因此,中国存在着严重的货币政策区域差异的非对称性问题。与学者们主要从信贷渠道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解决方案不同,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来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对于解决货币政策区域差异的非对称性问题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1,(4):8-8
调整货币政策,收窄涨价之源“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当前物价上涨,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缓解通胀压力,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逐步把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到合理水平;同时要控制新增贷款规模。  相似文献   

12.
为经济改革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牛迎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总结过去十几年特别是“八五”期间的经验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目前实行的货币政策方针。1998年在继续坚持适度从紧方针的前提下,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将呈现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以微调、预调为...  相似文献   

13.
张茉楠 《求知》2014,(4):28-31
<正>回望令人难忘的2013年,全球经济在经历过2008年次贷危机的洗礼,2010年以来欧债危机的冲击之后,终于露出复苏的曙光。然而,发达经济体增长格局的反转与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性复苏也加剧了全球货币政策周期、全球股市、债市、汇市,以及货币格局的"大分化"。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格局在持续动荡中加速变化,随着2014年美联储启动QE(Quantitative Easing,即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程序,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作为全球影响最为广泛的货币政策正在发生转向,并引领全球步入"后QE时代",而这也标志着全球将不可避免地迎来一个新的金融大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14.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物价快速上涨,首要因素是前两年为刺激经济而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无论是中国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及其配套的天量信贷,还是美国为疲软的经济而实施的两轮量化宽松措施,其本质无非是大量印钞票,印钞的结果就是钱多物小,这种状况下,任怎样去控制物价,都不可能让它不涨。  相似文献   

15.
邓集文 《行政论坛》2009,16(6):20-24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出口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政府适时适当干预市场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种策略选择,具体策略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政府干预时选择发挥市场作用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另一策略,具体策略是推进生产要素、自然垄断行业、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总括而言,在市场与政府的组合间选择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茉楠 《党政论坛》2009,(16):45-45
一是全球经济自主性增长乏力。在主要经济体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的强大推动下,全球经济大幅度下滑初步得到了遏制。由于主要经济体己步入零利率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时代,未来流动性泡沫导致的长期通胀压力和政府财政负担的加重使“去政策化”预期不断加强,大规模刺激计划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7.
由房地产泡沫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证明,以低通胀为目标而对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听之任之的货币政策,不能长期维持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商品房的特性,决定了商品房的价格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情况下超越一般商品价格过快上涨,且在短期内上涨到超越其在长期时的均衡价格水平,造成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而引发金融危机。政府用货币政策细分的方法维持房价年上涨或下跌的比率不应超过长期住房按揭贷款年利率与契税税率之和,以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防止发生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8.
寻找到投资和消费的平衡点,4万亿规模的投资将保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决定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十大扩大内需举措,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将安排约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当前,保增长、促发展应以扩大内需为主,同时增加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增长。促进扩大投资与增加消费相结合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增加投资需求与扩大消费需求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直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保增长的发展目标。中央全面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一季度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表明,经济刺激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一些同志也对规模、力度空前的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方案会否诱发计划体制复归和由于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民营中小企业生存困难而导致的“国进民退”现象表现出担忧,担心危机会干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20.
<正>5月10日,央行宣布再次降息,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已经快马加鞭地走上了宽松的快车道?事实上,这从《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一句话便可窥见端倪。"结构调整为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但短期看则面临下行调整的压力,需要坚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央行在货币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