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广告经营以来,广告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现广告受众已从过去审美活动的被动客体转变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拥有了更多自主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2.
弹幕影评是互联网语境下的一种新型文艺评论方式,具有匿名性、开放性的特征,为影视评论构建了一个介于公众与私人间的网络虚拟公共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弹幕影评的受众往往容易一边倒地呈现虚拟狂欢、思维极化、排解孤独、实时窥探等极端心理需求,造成与网络视听内容相关的文艺批评在公共性上的严重缺位。弹幕影评的健康发展,除了在政策上加强引导,还可从影视内容生产、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3.
网络反腐是在互联网时代依托技术平台应运而生的新型群众监督形式。借助网络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网络电子平台的交互性、快捷性等特点,网络反腐迅速成为我国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本文着力于对目前网络反腐的传播模式进行总结,并研究该模式下受众心理的诸多特点。通过对两者的分析,试图为网络反腐过程中逐渐出现的诸多相关问题提供可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在发生的时代之变、社会之变、媒介之变必然引发受众接受心理的诸多变化,重视和研究这些变化是媒体发展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面对当下受众接受心理的变化,媒体应该尽力满足受众对事物真相的需求、改进叙事方式的需求、重塑媒介话语的需求、参与传播过程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受众接受心理变化问题,应该充分认识到受众接受心理变化的复杂性,既要讲适应受众心理变化,也要讲责任和担当,防止被市场“绑架”,从“媒介中心主义”堕入无原则的“受众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5.
邓海建 《辽宁人大》2006,(12):43-43
不论投放“政绩广告”的单位在主观上是否意识到,他们的行动都表明,他们是广告理论中早已被驳得体无完肤的“魔弹论”的拥趸者。这一理论认为,广告对受众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受众完全是消极、被动的。媒介上的广告可以对受众进行有效的影响和改变,具有一击中的的“魔弹”效果或类似药到病除的“皮下注射”效应。由于完全否定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能动性,这一理论的荒谬是显然的。  相似文献   

6.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善于通过细致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来探索人的理想生活状态。在《巨石人面》中,心理空间的并列投射和错位构建,突出了人们对智者期盼的矛盾心理;文本语象系统内非智者的显性与智者的隐性构成了美学平台之间的鲜明对比,彰显了智者的生存状态;叙事投射则通过把故事的寓意直指人的心灵困境,倡导人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7.
广告书面用语必须契合社会文化心理。但在具体的运用中却因创作者的出发点不同呈现明显差异,进而导致迥异的结局。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正面对文化心理加以积极引导,而不是以庸俗、低级、丑陋的东西制造噱头,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8.
近期热播的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经济频道品牌栏目剧《经视故事会》,具有故事性、本土化和参与性三个主要特点,体现了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并且针对特殊受众的需求,满足了以女性观众为主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多元性的发展,依托百花齐放的影视文艺作品和自由的社交媒体,以爱慕人物恋爱关系为中心的CP文化逐渐走上舞台,影视剧“嗑CP”现象更是突出。影视剧受众“嗑CP”的心理动机是出于对拟态亲密关系的渴望,包括对情感、身份以及关系的情感需求;其行为本质上是想象性的互动仪式,包括圈地自萌式的搭建粉丝空间,通过二次创作完成衍生想象,以及观剧行为中的仪式互动;另外,CP文化背后也有“塌房”和粉丝混战的隐忧,对此,应开展主流文化舆论实践、文化产品再生产的引导及规范符号生产等改善措施,进行正向价值传递,建设绿色和谐的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10.
融合于新闻信息之中的广告信息,对于受众的接受心理,具有心理优势。它能使受众潜意识地加以接受,而避免产生抗拒心理或者逆反心理,同时激活受众对其潜在需要。  相似文献   

11.
商业广告既是一种促销工具,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利用文化来进行商业推销已成为广告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重庆奥妮公司在“西亚斯”广告中成功利用印度风情来打动受众的案例,来阐释异域文化对人们的吸引力及其在商业广告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广告文化语境的变化对广告传播符号的功能与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广告传播符号发生文化转向:基本功能的人本化、传播功能的沟通化、符号结构的视觉化。广告符号的文化转向引起广告文案的结构与功能产生巨大变化:功能范围缩小为配合图像、引起注意、传播品牌信息;功能重点在于品牌符号和品牌核心价值的传播;正文(内文)表达的视觉化、感性化,强化了感性沟通功能;广告口号功能得到提升;构成要素简化,要素的组合方式追求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28年来的普法运动成果显著,随着普法教育的不断推进,主体间的矛盾也不断凸显,普法教育的形式亟待丰富。受众视角下的普法教育路径应当从政府主导逐步过渡到公民主体,用法律信念支撑公民自觉参与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的受众理论是以受众为核心所建立的现代传播理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过程,两者有着内在的相似性和可通约性。通过分析传播学受众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内在联系,结合受众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公安工作实际,分别从转变教育视角、优化教育内容、发挥受众的主体地位、构建新的传播模式等方面为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传播思路和理论支撑,以期提高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现在,名人广告在广告类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广告主对广告有了更大、更多的期许,受众对广告也有了更多自己的要求。利用睡眠效应理论,对症下药,充分利用高可信性信源带来的正效果,积极地把低可信性信源的负效果转化为正效果,以真正提高名人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传红 《理论月刊》2006,(10):109-111
以互联网、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介正对广告传播产生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广告主体多元化、广告信息丰富化、广告表现多样化、传受关系互动化、媒介策划复杂化、广告效果精确化、广告媒介融合化等七个方面。与此同时,新媒介在公信力、受众信息安全、广告监管等方面的负面作用亦不可小觑。认清新媒介的双重作用为当前广告传播活动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榜样传播历来是党的宣传工作的光荣传统和有效方法,也是我党的重要政治优势。本文试图从"受众"视角出发,探寻当下榜样在宣传传播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积极寻求有效对策,以推动榜样宣传工作的科学化和实效化。  相似文献   

18.
毛政相 《湖湘论坛》2001,14(1):50-51
本文拟从社会心及其构成上就腐败现象加以剖析,旨在探究一般的特点和规律,并提供一点可行的预防策略。  一、腐败的形态分析  从腐败的个体来说,绝大部分有一个启蒙、试探与被动参与直到主动甚至疯狂大搞的过程,一步到位的腐败现象是极少的。当前的腐败现象从心理及行为系统来分析,腐败的形态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权钱直接交易形态。这种方式虽然简洁,但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且双方有防范心理,特别是在进行腐败的初期。因此以此方式为基础,深化演化出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方式,比较普遍的是对生活方式的渗透。  (二)生活方式形…  相似文献   

19.
李慧君  姚海霞 《前沿》2012,(3):148-150
本文从一般的家庭教育理论入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类型、特点及其心理机制,着重论述了我国家庭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我国家庭的基本特点及其教育类型,完整的家庭教育应该包括父母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是一项艰辛的基础工程,家庭的特殊职能、地位和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袁洁玲 《求索》2007,(3):152-154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传媒本体因素的作用在文化中不断上升,必然导致电视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失落。因此对于电视的“共有默认”和过度依赖,往往会使得受众处于一种迷失状态,造成受众审美心理结构的畸变、审美活动精神性的减弱和生命追求的异化,从而造成受众审关心理上的疾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