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3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王稼祥、彭德怀)共同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宣言,提出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  相似文献   

2.
发展阶段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成立临时中央政府。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正式成立,朱德任主席(以下简称中革军委)。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当选主席,12月上旬周恩来由上海到汕头,沿秘密交通线经潮安、大浦到达闽西永定。  相似文献   

3.
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红4军打响了入闽第一仗,进攻长岭寨,打垮了土著军阀郭凤鸣旅,解放了汀州城。红4军进城后司令部、政治部设在辛耕别墅。毛泽东、朱德、陈毅就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计一万多人、八千多枪支,转战到宁冈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合,成立红四军。朱德先后任军长、军委书记和前敌委员会常委等职,具体负责指挥军事等工作。朱德与毛泽东一道,对于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1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项英,签署发布了关于将中央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实行战略转移的《中央军委命令》(第五号),命令红一方面军所属部队逐步撤退到指定地点集结,进行战略转移。9月28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松毛岭保卫战"的战斗,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6.
忆第二次打长沙裴周玉长沙战役的决策战斗在湘鄂赣边境的红三军团与战斗在湘赣边境的红一军团,于1930年8月23日,在浏阳永和市会师后,合编成立红一方面军,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滕代远为副总政委。同时,成立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  相似文献   

7.
霞飞 《党史文苑》2007,(7):18-22
从此.8月1日就成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在第一个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到来的这一天(1933年8月1日),中革军委在瑞金南郊竹马岗举行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工人师)成立大会,朱德、叶剑英等中革军委领导人出席大会。朱德还亲自为工人师授旗,并宣布梁广任该师政委。  相似文献   

8.
正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遭到严重失败,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党中央领导人博古和李德被迫放弃抵御敌人的计划,决定撤出中央苏区。10月11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项英签署发布了关于将中央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实行战略转移的命令,这个战略转移后来被称为长征。10月上旬开始,由中革军委、红军总部各直属机关组成  相似文献   

9.
正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部署第二野战军向西南进军。二野前敌委员会(以下简称"二野前委")决定由第三兵团进军重庆和川东南,并任命了重庆市党、政、军领导机关的负责人。二野副政委张际春任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二野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任重庆市长、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重庆警备司  相似文献   

10.
少华 《党史文苑》2014,(12):11-21
距离陕北越近,张国焘心情越是忐忑。1936年10月10日.他致电中央,提出尽早与毛泽东见面,询问会面地点。当时,毛泽东和中央机关驻在保安,路途较远,彭德怀带领的红一方面军前敌指挥部驻打拉池,距会宁仅两日路程。中央决定先派彭德怀代表红一方面军主动去会宁会晤张国焘、朱德,然后再派周恩来代表中央从保安前往迎接。  相似文献   

11.
今年12月14日是著名的宁都起义70周年纪念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集中数十万大军反复"围剿"红军.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中广大爱国官兵的强烈不满,"回北方打日本"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共第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不失时机,派人赴瑞金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中革军委汇报了二十六路军的起义要求.  相似文献   

12.
耿兵海 《党史博采》2011,(10):16-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经过来自全国各革命根据地610名代表的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组建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俗称中革军委,朱德任主席)。范树德和王稼祥、叶剑英一起被任命为中革军委下属的总经理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的部长职务。  相似文献   

13.
正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在敌人的五次围剿打击下,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三人团"出于安全保密等原因,既没有召开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也没有向全军指战员进行政治动员,便匆忙进行了扩红、筹款、安置伤病员和确定留守人员等工作,然后带着"共和国"的全部家当和依依不舍、犹豫不决的心情仓促上路。尽管当时的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已经没有了决策权,但是许多命令和指示还都是以中革军委、甚至是以朱德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当家     
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主力进驻长汀城后,下榻县城汀江巷的辛耕别墅,红4军司令部、政治部也设在这里。为了了解长汀的政治历史和社会情况,毛泽东不顾行军的疲劳,认真查阅《汀州府志》和《长汀县志》,并在当地党组织的帮助下.  相似文献   

15.
<正>《红军长征全史》第一卷《铁流滚滚——红一方面军战史》中记载:“为执行松潘战役计划,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红一方面军向北挺进。6月30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从两河口出发,经过大板村、黄竹坪到木城,来到梦笔山下……到达预定地点——卓克基。”笔者曾经亲赴雪山草地中的马尔康采访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中共马尔康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述了毛泽东在卓克基期间的一些重要经历,  相似文献   

16.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达维、懋功会师以后,党中央确定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不久中革军委又决定,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指挥部,任命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法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李特为副参谋长。部队经过调整后,我留在前敌指挥部地图科任油印员,并负责保管行军作战的军用地图。由于工作关系,我在长征途中时常可以见到叶剑英参谋长。那是1935年7月,叶剑英接到担任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的命令后,立即同李特等人从黑水出发,翻过冰封雪裹的大鼓山,向毛儿盖前进。一天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党史上,王盛荣曾经是一位显赫人物,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成立,王盛荣与朱德、彭德怀、王稼祥、谭震林、叶剑英、周恩来、张国焘、贺龙、毛泽东、徐向前、关向应等十五位委员组成了红色政权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在十五位中革军委委员中,王盛荣是最长寿的。2006年,百岁老人王盛荣在武汉去世。由于王盛荣经历坎坷,建国后过早地告别政治舞台,因而后来不为人熟知。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二九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闽西进军。在红军的行列中,有一位身材颀长、英姿飒爽的女战士,她就是闻名井冈山的“双枪女将”贺子珍。当时她担任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秘书职务,并作为毛泽东的忠实伴侣随军行动。在龙岩“红军医院”,她分娩了第一个女婴,不久便骨肉分离。闽西——是她终生难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正>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在中国革命处于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但是,毛泽东军事指挥权的确立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大体经历了遵义会议当选为常委,常委分工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扎西会议重新肯定和确立毛泽东军事路线——出任红军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沙窝会议,常委再分工,毛泽东分管军事工作,取得完  相似文献   

20.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0月1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陈毅等56位政府委员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组成。本次会议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