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刑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犯罪单位立功,但总则规定的立功制度,可以也应该适用于犯罪单位。犯罪单位立功,必须体现单位意志,为了单位利益。犯罪单位立功一旦认定,应有整体性的效果,所有因为单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成员,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从宽处罚。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单位,单位立功的主体也是单位。单位成员在代表单位立功时,必须以单位名义实施有关行为,关键是看该行为是否体现了单位的整体意志。虽然犯罪单位的立功主要体现在检举、揭发他人罪行或者向司法机关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线索上,但是不能排除犯罪单位实施其他立功行为。单位立功的时间应当从单位犯罪之后,到刑罚执行完毕之前,从产生的法律后果看,大致分为刑法裁量阶段与刑罚执行阶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这就是我国的战时缓刑制度。战时缓刑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刑罚裁量制度,一直受到我国刑法学界和军事法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试析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订后的刑法对自首制度作了更加科学的规定,不仅规定了自首的概念,而且更详细地划分了自首从轻的情节,并规定了“特殊自首”制度,对鼓励犯罪分子走向自首之路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新的自首制度仍未对“单位自首”的问题作出规定,这与刑法大量增加单位犯罪的规定不相协调。我们认为既然刑法已明确了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那么也应有单位实施犯罪以后自首如何处理的规定,否则立法将有失偏颇。对于单位的自首问题,司法实践中不多见,而理论上也缺乏探讨,笔者认为,随着惩治单位犯罪力度的加大,犯罪单位的自首问题也会逐渐作多,因此,…  相似文献   

5.
现行刑法对立功制度作了明确规定,把立功作为对犯罪分子从宽处罚的一个法定情节。从刑法条文看,立功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立功的主体必须是实行了犯罪行为的犯罪人本人;2.立功的时间范围必须是在实施了犯罪后到刑罚执行完毕前这一段时间内;3.对惩治犯罪和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突出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验的全面铺开,需要及时修改刑事诉讼法、刑法,在吸收和借鉴域外成功经验和本土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为企业合规确立刑事激励机制,尤其是要建立企业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从而既可以为涉罪企业提供“改正自新”的机会,也有助于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形成犯罪治理的“合力”。就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而言,为改变“以自然人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程序格局,宜在“特别程序”一编中专章设立“单位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将“企业附条件不起诉”作为独立于“认罪认罚从宽”的核心制度进行建构,并重点解决好适用对象、条件设定等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至于刑法的修改,建议继续采取刑法修正案模式,从单位犯罪的归责原则、事后合规作为单位刑事责任的基础、增设单位缓刑制度等几个方面,对刑法作出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7.
论立功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关涉刑罚的裁量与执行两大环节 ,是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在对立功的认定上 ,应划清坦白、自首与立功的界限。共同犯罪中犯罪分子只有揭发共同犯罪以外的他人的犯罪 ,经查证属实的才成立立功。对帮助立功应予认定 ,对司法工作人员犯罪后提供“利用职务之便得到的情报”不宜认定为立功 ,犯罪分子立功后又脱逃不影响先行立功的性质。立功者刑事责任上的从宽 ,对未决犯表现为刑罚裁量过程中的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已决犯表现为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减刑或消除犯罪记录  相似文献   

8.
两大法系国家对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建构存在差异,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刑法规定了犯罪附随后果,英美法系国家通常认为犯罪附随后果存在于刑法之外。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不同定位会影响其功能、价值与效果。我国犯罪附随后果制度具有“编外性”、随意性以及惩罚性特征,与刑罚制度之间呈现二律背反状态,违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和程序正义。应将犯罪附随后果的功能定位于监管性,并通过刑法内外的不同规范设计,借助刑法规制使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适用实现协调化、规范化,确保其回归监管而非惩罚之功能定位。在刑法中对犯罪附随后果加以规制,需要修改和完善刑法关于职业禁止制度的规定,确立刑法之职业禁止制度优先适用原则,使刑法内外的相关制度实现协调化。同时,应在刑法中构建前科消灭制度、复权制度以及权益救济制度,避免犯罪附随后果制度适用的随意化、泛化,为有前科者的再社会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奚金才 《法制与社会》2011,(36):252-253
立功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刑事政策和刑法规定的重要制度,在我国打击犯罪和改造犯罪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立功的认定程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厘清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的立功程序,完善立功认定的操作性程序。对立功的合法、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行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在价值追求上过于功利,立法技术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认定程序,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各种不正常的立功现象。建议限制法定立功的范围,只将危害国家安全罪、毒品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做为立功的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其它立功行为只做为酌定量刑情节处理,并建立专门的立功认定机构,规范立功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11.
刑法第63条规定:“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较重的,如果有立功表现,也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怎样才算有立功表现?刑法中无具体条文解释。  相似文献   

12.
王鹏珂 《法制与社会》2010,(27):142-142
立功制度是保障犯罪人权利的重要制度,充分的完善这一制度对我国刑法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立功在刑事诉讼中与执行中差异的对比,以期使人们更能清楚的了解,我国刑法中对犯罪人全力保护的不足,也是人们认识到刑罚的目的并不在于打击报复犯罪人,而在于使人们打消犯罪的念头主动消除再犯之欲,以便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祝加超 《法制与社会》2013,(29):132-132,134
我国97年《刑法》规定了立功制度。该制度在促进侦查机关破案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嫌疑人或被告人揭发他人犯罪的线索,最终很难被认定为立功。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及法院都没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立功制度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从性质上分析,立功是指犯罪人在犯罪后到刑罚执行完毕之前所实施的可以获得国家刑法奖励的对国家和社会有突出贡献的行为。关于立功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我国立功制度的理论基础不是功利主义,实际上应该是国家实用主义,它体现的是国权主义的刑法观。立功有四个必备条件:立功的主体只能是犯罪人,包括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刑罚执行过程中的罪犯;时间条件是犯罪后刑罚执行完毕之前;前提条件是立功行为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实质条件是指立功的各种表现形式都必须是符合刑法规定且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达到突出以上程度。我国立功制度存在缺陷和不足,建议通过列举方式明确规定"立功表现"和"重大立功表现"的形式和范围;完善立功认定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谓单位犯罪,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团体等社会组织,为了给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或者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或经单位负责人决定,而故意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概念与一般犯罪概念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或者说是种与属的关系。犯罪概念是一般概念,是属概念,单位犯罪是特殊概念.是种概念。可以说,我国刑法第10条规定的行为都是犯罪的一般概念,是以犯罪行为为中心的,不涉及犯罪主体的问题。因此,单位和自然人一样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也于法有据.这一条的规定,应当是单位犯罪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卢勤忠 《法学评论》2007,25(2):116-123
基于自首与立功在量刑制度上的同类性,单位自首的确认可以作为单位立功的依据。单位立功的主体只能是被告单位。单位立功必须以单位的名义,体现单位意志,为单位利益而实施。单位立功可以针对其他单位或个人,也可以针对本单位成员。单位立功的刑事责任,在现有立法中,只能存在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两种情形。刑法应增设单位立功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张磊 《天津检察》2007,(2):33-34
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适用中富有特色的重要制度,其立法目的既在于鼓励犯罪嫌疑人用实际行动悔罪、改造.也在于创造条件侦破案件、提高打击犯罪行为的效率。立功制度在《刑法》第68条和《监狱法》第29条分别有规定,厘清这两条规定有何区别,对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立功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对犯罪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人予以从宽处理的一种刑罚制度,本文对立功制度司法适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诠释立法的相关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与公司资本制度有关的犯罪圈建立在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度进行规定的基础之上。在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度作出重大调整的情况下,我国刑法却并未对与公司资本制度有关的犯罪圈作出相应的调整。这就使得当前我国刑法中与公司资本制度有关的犯罪圈的设定既不符合公司资本制度的发展趋势,也无法实现惩罚破坏公司资本制度犯罪、规范经济秩序、保护交易安全的立法目的。因此,应当改变我国现有的以保护国家对经济秩序的管理制度为先导的立法理念,在以尊重经济自由、公司意思自治和维护商业交易中诚实信用原则为立法理念的指导下重构我国与公司资本制度有关的犯罪圈。  相似文献   

20.
单位犯罪的刑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犯罪的刑罚原则王玉杰单位犯罪,已被1997年10月1日施行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所确认,而对单位犯罪的刑罚也在新《刑法》第31条进行了规定。但纵观刑法理论、司法实践以及立法规定,对单位犯罪的刑罚原则和刑罚种类都有理解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