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大手稿”与“四部手稿”的划分之争,实质上体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之后,马克思所写作的其他经济学手稿应当如何定位?事实上,1867-1882年经济学手稿与传统意义上的“三大手稿”一样,是马克思为《资本论》所写作的准备著作,为《资本论》后续卷本的写作打下了基础;同时,它又体现了马克思对已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及之前手稿的反思,因而具有双重性质.因此,1867-1882年手稿作为“第四手稿”,与“1857-1861年手稿”、“1861-1863年手稿”、“1863-1867年手稿”共同构成《资本论》的“四部手稿”.  相似文献   

2.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西方形形色色的“马克思学”家,竭力宣传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后期,特别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抛弃了作为“真正的马克思”的“启示录”的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概念.他们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亦称《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异化问题,制造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晚期思想的对立,贬低《资本论》的科学价值。对此,我们不能苟同。本文拟从探讨《资本论》中的异化思  相似文献   

3.
经济危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较为集中的分析与阐释,这种解读不是教科书式、总结式的抽象公式,而是一个具有逻辑性、思想性的有机整体。马克思辨析了危机内容和危机形式,并在思维中再现了危机从抽象可能蛹化为现实存在的实际过程,基于对现实发生的危机“个别”的研究,对危机“一般”有了更深的认识,最终深刻洞察了危机的本质。通过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哲学逻辑的深度解读,可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立体丰富的形象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张建云 《求实》2016,(2):34-39
劳动、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性、核心性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两个概念有着深刻的认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及其手稿等著作中进行过科学阐释。从理论源头梳理劳动、实践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揭示其本质内涵和特性,辨析似是而非的问题,将这两个概念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无疑对人们以劳动、实践范畴为基础探讨理论问题、深入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撰文认为“,马克思新唯物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发展主流,也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理论来源发展过程。源头之一:马克思、恩格期首创的新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期首创的新唯物主义,是新型存在论、世界观,也包含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9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自然观、生态观、近代生态危机观思想萌芽。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创造过程中,马克思进一步形成了近代生态危机观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资本论》的研究长期以来只是做为政治经济学著作而被重视的。从50年代开始,学术界才从哲学的角度对它重视起来,当时的研究侧重于《资本论》中的辩证法。“文革”以后,有的侧重于逻辑学、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力面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对《资本论》的研究重点转到了《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资本论》中异化理论以及1844年《手稿》和《资本论》的关系。把《资本论》当成一个整体来进行总体上的把握,而且注重它与现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是一部比较难读的书,《学习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一书作为《资本论》二卷的《节录本》(以下简称《节录本》),在减轻难度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要读懂它,仍然需得下一番功夫。我个人在学习中的一点粗浅体会,概括起来就是:“摸准脉络、钻研重点、弄清概念、深入领会”。下面主要以《节录本》二十章为例,分别作点介绍。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之上。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资本论》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大成,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然而这部科学巨著从一问世就遭到了敌对势力的诋毁,今天仍有人想通过否定《资本论》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对此我们决不能置之不理。本文就《资本论》中最遭敌对势力攻击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把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分为外延的和内含的两种类型。他在《资本论》第二卷第八章中指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含上扩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92页)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又指出:“生产逐年扩大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由于  相似文献   

10.
田居俭 《党的文献》2012,(1):126-127
2011年6月13日,《文汇报·文汇学人》专版发表了陆晓光的考证文章《王国维读(资本论)年份辨》,指出甲骨金石学家王国维读《资本论》,在时间上“不仅比1928年开始翻译《资本论》的郭大力、王亚南早了至少20年,也不仅比陈寅恪‘二十年代初’读《资本论》早了十多年,即便与李大钊读《资本论》的时间相比照也是早了约十年”,“可能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接触《资本论》的学者”。这个结论,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全国党校系统《资本论》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90年7月11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年会以“《资本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主题,就《资本论》的现实意义,《资本论》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资本论》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与会者一致认为,《资本论》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她不是教  相似文献   

12.
白立强 《求实》2007,1(2):4-8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学说的基础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建立自己的“人的本质”概念及其理论框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有三个命题:“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丁立卿  胡海波 《新视野》2007,1(3):72-74
在当代,深入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仍是中国哲学界面对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本文在超越研究《手稿》的“两极对立”的“实体性”思维方式基础上,提出《手稿》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最初文本,而确立此种理解的逻辑依据是蕴涵在《手稿》“对象性”理论中的辩证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及其实现的对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革命。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理论,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中,广泛地研究了人类社会再生产问题,揭示了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转向,开辟了发展哲学的新范式。在这一范式下,马克思在其经济学著述《资本论》及其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中对现代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商品——货币——资本运动中人的生存境遇的角度探索马克思经济学文本中的发展思想,对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拓展价值。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的卓越作品之一,同《资本论》、《共产党宣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宏篇巨著一样,都是这位科学巨人光照千古的“思想存录”.正象《手稿》不是一部美学著作而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美学思想一样,《手稿》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才学和科学哲学思想,在人才成长和科学发展问题上给人们以哲学的启迪和思考.马克思认为,“苦恼”是人类向他的对象强烈追求的复杂情感的内运(第112页).这种内运的向对象强烈追求的“情欲”,对人才的成长和科学的发展无疑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且反映着人才和科学发展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在人才学和科学哲学的研究中应该对这种“苦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的总共四个组成部分中,“《资本论》及其手稿”卷次构成了专门的第二部分。从编辑角度看,这种划分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即保持了每一部分以及卷次在体例上的统一性;但从研究角度看,这种划分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无论从形式与内容上,都切断了《资本论》及其手稿同马克思恩格斯其他著作的有机联系,导致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著述时视角转换的混乱。因此,全面考察MEGA^2第2部分存在的诸多编排问题,其中的关键是要探究该部分单独编排的合理性,避免对马克思恩格斯整体思想的研究走向误区。  相似文献   

18.
1997年9月4日《文摘报》第五版刊载一则摘自《工人日报》1997年8月29日的《中国报头书法的艺术魅力》的文章.文章第二节说:“报头大都为名人所题,一个报头就是一幅精美的书法艺术作品,如周恩来所题的《参考消息》,……”其实,《参考消息》的报头并非周恩来所题.笔者手头收藏有一张剪自于1992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的资料卡片.卡片上的文章题目叫《参考消息报头的由来》,署名为“参考消息编辑部”.该文说:“《参考消息》报头的四个字是从鲁迅的手迹中集成的.”有关文章如下:“1956年12月,《参考消息》筹备改版,确定从1957年3月1日起正式扩大发行.筹备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是设计报头,是请人题写呢还是从名人手迹中选拼?有关同志作了各种设想,最后决定从鲁迅手迹中选集.‘考’、‘消’、‘息” 三个字很快就找到了,唯独‘参’字难觅.后来终于在鲁迅的一封书信手稿中所提到的一个人名里找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一篇关于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中谈到: “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形式本身来的。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最后,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资本论》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求实》1981,(Z1)
为了配合县以上领导干部、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和宣传理论工作干部学习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我们编写了这本辅导材料。这本材料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编的《学习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中有关《资本论》第二卷节录部分,按照章节顺序作了比较通俗的解释,供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