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呈快速发展之势。从媒体形态上看,多表现为互联网、手机网站、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博客、播客等各种形态。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媒体业务的不断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时空界限,使"新兴媒体"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传媒,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的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在为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新兴媒体"舆论宣传管理,成为亟待各级党委、政府探讨和解决的十分现实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网络媒体以它自身的时效性、互动性强的特点与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求客观相吻合,不仅呈现出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而且,突发事件通过网络媒体报道还能够更好地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高效推动了突发事件的解决进程。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优势,并查找我国网络媒体在对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探索完善我国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战时媒体作为政治工具纳入战争轨道,必将听从于政治指挥棒。政治决定了媒介报道的焦点、决定媒介报道的基调和倾向性、决定媒体扮演的角色以及控制媒体报道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突发事件处置有赖于政府与媒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助力。当前,政府处置突发事件中与媒体的沟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加强政府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媒体沟通工作,必须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发布信息、实现政府部门与媒体良性互动、加大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力度以及加强专业化媒体沟通团队建设和培养。  相似文献   

5.
严怡宁 《外交评论》2013,30(5):51-64
鉴于媒介环境的变化,媒介事件的概念开始从仪式性事件延伸至破坏性事件,破坏性媒介事件也被认为是肇事者和媒体的合作。文章对《纽约时报》2000年至2011年有关中国民族问题的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发现报道已嵌入了破坏性媒介事件的框架,起到了满足分裂分子诉求的作用。有鉴于此,中国应从及时公开信息、传播中国少数民族常态生活、加强对民族问题的信息预警机制以及推动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增进国际社会的全面了解,削弱乃至消除《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以破坏性媒介事件框架报道中国民族问题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突发事件信息公开中,应该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处理突发事件所遵循的原则、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发言"策略和新闻发言人、媒介、受众三者互动构建和谐舆论方面努力,以推进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曾兆红 《工会论坛》2010,16(4):42-42,97
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新原则,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重视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牢牢掌握舆论的话语权,有效引导突发事件中的公众舆论,为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以网络为平台,电脑、手机等自媒体应运而生。自媒体以其独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广泛性、即时性等传播方式改变着当今社会的媒介传播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监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媒体也存在着监督零碎性、非理性、娱乐化等问题。如何充分发挥自媒体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找到自媒体监督良性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怀特海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智慧的运用知识的人,这与媒介素养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所以,研究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犯罪嫌疑人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媒体对其的报道应该坚持揭露、震慑、剖析的原则,这三个报道原则,同时也是媒体在报道犯罪嫌疑人时所应该期待的报道效果。但在报道实践中,媒体往往以片面追求某种"新闻效应"为目的,导致了对犯罪嫌疑人的报道走入误区,产生了与媒体期待相反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负面涉警报道屡见不鲜,公安机关一般都能正确对待,积极应对。但也有一部分干警不能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新闻机构和媒体报道,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体现了警察媒介素养的缺失。公安院校应该准确定位警察媒介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警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指导干警进行媒体应对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2.
政府部门如何及时真实披露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媒体如何公正、客观地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政府和媒体之间能否形成互动,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有信息公开的意识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13.
<正>当作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互联网方兴未艾时,以手机上网为平台的"第五媒体"——手机移动互联网悄然兴起,如火如荼。手机网民中青少年群体占主体。手机互联网在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对青少年产生了异化影响,需要从培养信息免疫能力、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教育、构建青少年网络家园、校园网建设"三统一"原则、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来减少或避免手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公共性突发事件中,媒体作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桥梁,其作用和地位都不容忽视。媒体的角色定位影响到政府的威信、公众舆论的发展方向甚至是社会的稳定,而媒体特殊的身份使它在饯行角色规范的时候会选择不同的立足点,产生不同的社会后果。本文利用社会学的相关视角,分析了媒体在应对公共性突发事件时的角色定位,以及其应该处理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15.
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相比,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跨越时空限制、服务功能更强等特点.尤其是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自由性,给网络传播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社会控制理论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政府处置舆情的难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阶段,对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更加考验党政领导的智慧。有关单位应积极主动介入,发布权威声音,注重引导管理,准确了解研判舆情动态,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新闻媒体同外交决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的“媒体外交”,也就是利用新闻媒介来推进外交政策的方式近来已经成为外交学的新领域。在定义“媒体外交”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媒体外交盛行的客观条件,并集中讨论西方国家新闻媒介对政府外交决策的作用以及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控制媒介报道的基础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灾害救助等突发事件的管理中,媒体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扮演着信息沟通者和"意见领袖"的重要角色,是帮助政府缓解危机、动员社会、引导舆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只有媒体、政府、公众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进一步促进媒体作为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实践工作的需要,山东省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山东省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仍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如缺乏专门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系统性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法规的缺失,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氛围不足等。基于实践需要,山东省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对策包括成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户外广告、垃圾短信等媒介内容的管理和过滤;把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堂;积极倡导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和社会组织的参与;针对家长、教师和媒介从业人员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发挥互联网、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教育载体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美国报纸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际社会以及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起着重要影响。在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与新兴媒体激烈竞争中,美国报业及各类媒介面临首要课题和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是准确把握媒介定位,恰当选择生存空间。媒介竞争的加剧和媒介产业市场化运作,使现代媒介的功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受众的权利和需要得到重视和满足。在美国,人本化不仅在媒介传播内容上得以体现,在媒介运作各个环节也得到有意识的关注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