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挝华侨华人的人数随老挝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老挝华侨华人约有16万人。1975年老挝解放,有些华侨华人担心时局不稳,纷纷设法迁往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泰国、美国等国,致使华侨华人人数锐减。以首都万象为例,解放前华侨华人人数不下10万人,而今仅有60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老挝全国的华侨华人人数现已不足2万人,主要分布在湄公河沿岸和各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尤其聚居在万象、琅勃拉邦、沙湾拿吉、巴色、塔曲等大中城市。在这些华侨华人当中,广东潮汕籍人占多数,因此潮州话、潮州菜、潮州功…  相似文献   

2.
泰国是潮州人移居人数众多的国家,这为数众多的泰国潮州籍华侨华人,和其他各国(地区)的潮州人一样,向来对故国故乡怀有浓厚的思想感情,对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中华乡邦文化十分喜爱。他们在泰国侨居的地方,一直尊崇、传承和弘扬中华乡邦文化,其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3.
柬埔寨是华人和华侨较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地区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同柬埔寨国家关系的变化,当地华人、华侨的处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51年,在柬华人约30万左右;60年代末,在柬华人曾达到50万左右。自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战乱中,华人数量锐减。据《柬埔寨之光》1993年7月3日报道,在柬埔寨的华人、华侨为25万人。这20多年来。作为华人、华侨处境变化的反映之一——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也从50年代以来经历了繁荣——衰退——再兴起的马鞍形变化。一、柬埔寨华文教育的过去柬埔寨华人、华侨办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914年,潮州帮华侨在首…  相似文献   

4.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赵和曼教授所著的《广西籍华侨华人研究》一书,于1996年8月由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是八桂桥史研究的又一新硕果,是对前人相关研究的继承、总结与发扬,也为我国的侨史、侨情研究增添了新篇章。广西是我国仅次于广东、福建的主要侨乡。广西籍华侨华人有300万人,散布于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根据80年代末统计的数据,越南北方有110万人,南方20万,马来西亚60万,泰国10多万,这些都是桂籍华侨华人人数颇众的国家。70、80年代随着印支难民潮的出现,欧美地区挂籍华侨华人入数激增,迄今竟至3…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泰国华侨人口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研究近代泰国华人经济作业和历史资料,令人最感困惑的是有关华侨华人的人口数字问题。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传播媒介和海内外一般关心华侨情况人士,对泰国华侨华人数字所作的报道或估计并不相同,有的说有450万人,有的说逾500万人,有人甚至估高至1000万人。但实际上,当今泰国主管外侨户籍部门公布的中国籍侨民数字只有约25万人而已。  相似文献   

6.
序言一般说来,泰国“华侨”同化于居住国的程度要比东南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华侨”为深。例如:拥有泰国蒙叻差旺亲王称号的克立总理本人便是姓林的华裔,法政大学前校长培·黄帕功也是潮州姓黄的华裔。在泰国的政治界、实业界、文化界等各个领域都有华人血统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7.
越南的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南方,南方的华侨华人又主要集中于胡志明市。胡志明市的华侨华人经济比较富裕,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因此,研究越南的华侨华人现状应把重点放在胡志明市的华侨华人。 一、人口与分布情况 越南和胡志明市现有多少华侨华人,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越南尚有约100万华侨华人,他们当中的80%,即大约80万人居住在越南南方,胡志明市就占52万多,下表是1989年越南人口总调查中所统计的胡志明市华侨华人的总数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柬埔寨华侨华人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移居柬埔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柬埔寨是华侨华人较多的国家。目前,除土生土长及从海外返柬的华人外,还有90年代以来从一些国家涌入柬埔寨的华人,在柬华人数量已超过30万。特别是在金边可体验到华人的无处不在。他们仍然以经商为主,开办的商店都较大,主要经营布匹、钟表、电器、手机零配件等。1998年柬埔寨第二次大选后,中国去柬开办公司的人数大大增加。 由于柬埔寨的政策宽松,办理入境签证较为容易,加之还可以办落地签证,所以这几年去柬的华人中鱼目混珠,既有去做生意的,也有极少数坏人混入,给柬埔寨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泰国华侨华人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泰国是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之一,物产丰富,华侨众多。它的面积共有51.4万平方公里,约等于广东省面积的2.8倍。人口5,500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2人。1987年国民总产值约等于500亿美元,人均所得约900美元,虽然低于亚洲“四小龙”,但它正力争上游,追求“成龙之道”,致力于发展经济和社会建设。生活在这里的华侨、华人、华裔正与泰国人民同心协力,为泰国的繁荣进步贡献一切力量。  相似文献   

10.
广西是全国第三大传统侨乡。这是就广西华侨华人人数及其海外分布和影响整体上低于粤、闽两省而言。但是,广西华侨华人史上也涌现过一批在全国特别是在八桂大地上广有影响的海外精英。他们身上既有一般海外华人所常见的优秀品格,也闪现着广西人特有的气质。今天,加强对这一部分人士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地海外乡亲的整个群体,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整体的华侨华人史。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1991,(3)
1989年以来,泰国学者江白潮先生一再撰文,从泰国华侨华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从经济关系和人口组成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明确提出“泰国华侨社会非实质存在”的见解。他的论文发表后,在泰国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我细读其文,颇受启发,因而也写了这篇文章,参加讨论,主要是论证在泰国这个国家,目前华侨华人的一切活动,并没有自成另一社会,实际存在的,只有历史上形成的“华人社区”,而这个社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最终将逐步解体而融合于泰国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一、序言东南亚地区集中了海外华侨、华人的80%以上人口,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的战前与战后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地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对待当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与经济力量,历来是东南亚各国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的重要课题,从而也是影响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经济发展命运的重要课题。除了泰国之外,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战前都曾经长期沦为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地,泰国也是西方殖民国家所控制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战前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达到其在殖民地进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13.
广东,古为南粤辖地,简称粤。清朝设省,沿用至今,但管辖范围困1988年海南行政区建省而缩小。1994年全省人口6582万人,而散居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多达2000万人左右,约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0%Z居住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广东籍同胞也有1000多万人。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广东处于前沿,首先建立深圳、珠海等特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日益密切,经贸往来日多。广东籍的海外侨胞纷纷建立各种地缘、血缘、业缘等世界性联谊组织,召开国际性恳亲大会。据笔…  相似文献   

14.
文章作者是泰国华人。文章从经济伦理关系与人口组成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华族语文、华人团体与华人风俗习惯存在是泰国多元民族社会特色,不能因此而认为泰国存在一个华侨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东盟国家是华侨、华人集中地区,约一千七百九十多万人,约占世界各国华侨、华人总数的70%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盟国家华侨、华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多数华侨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华人经济获得猛速发展,成为居住国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各国的繁荣作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自古以来,中国内地居民出于各种原因源源不断地来到越南谋生.他们长期居住在越南,艰苦谋生,慢慢地演变成了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7.
略论海外华人和华人经济①叶祥松海外华侨华人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人移居海外的记载;唐宋以后,随着海外交通的发达及与邻国交往密切,到国外去经商和定居人数逐渐增多。从宋代后,东南亚诸国逐渐形成了华侨社会,其发展大致上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  相似文献   

18.
泰国原名暹罗。1939年改称泰国。1945年再次改国名为暹罗,1949年5月至今,又恢复国名为泰国。据统计,至1985年,泰全国有5120万人口。其中,华侨、华人不下600万,但仍保留中国国籍的已不到20万。近半数的华侨、华人聚居于首都曼谷。华文报业亦以曼谷为中心。 泰国的华文报业,从问世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晋江~[1]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其人民出洋谋生历史悠久,华侨华人遍布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集中于东南亚各国。据1987年侨情普查统计,晋江共有海外华侨华人94.45万人,其中菲律宾华侨华人65万,占晋江籍华侨华人总数的68.6%~[2];旅居港澳的同胞29.85万~[3],二者合计比晋江本地人口总数还多十几万。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用足用活中央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借助侨外优势,从“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到三资上路,侨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衣食不足的地瓜县,1991年跨入“全国百…  相似文献   

20.
虽然加拿大华裔来加拿大已有130年的历史,但他们只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近几十年才获得了公民权。大战之前,加拿大华人在法律上备受排斥,其他加拿大人想当然可以享受到的权利(包括选举权、自由进出这个国家),华人却被拒之门外。法制化的歧视和社会的敌视,限制了华人就业的机会。战前,许多华人主要由于他们在加拿大所处的不利的社会市场条件,以及受有限的资金和教育程度的限制,不得不在华裔的商业部门中谋生,以避免与白人劳工竞争。于是,手工洗衣业,以后是餐馆业,成了华人谋生的主要手段。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专业和技术职业,大战前在华人中几乎无人问津(李,1979年,1982年)。由于1947年废除了1923年的华人移民法案和改变战后的移民政策,华人逐渐获准移民到加拿大来。但是,直到1967年加拿大采用点数计分法衡量准否移民入境以后,华人才得以与其他国籍的人享受同样的准则。战后的这些变化,掀起了华人移民加拿大的新浪潮。在这些移民中,有人数众多的专业和技术人员。与此同时,随着一小部分第二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