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性热点问题,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二次犯罪"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难题。纵观各国刑事实证的研究,对未成年人施以社区矫正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矫治方式。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社区矫正措施所体现的刑法谦抑性与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仍面临许多困境,借鉴国外经验,从思想教育、管理机构、矫正项目、法律制度等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李天一案件"更是受到了媒体的全程追踪。但犯罪年龄的不断提前让我们不得不对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加强重视程度。作为祖国的未来,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始终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采取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审判方式,并建立各种机制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本文研究目的在于说明为未成年人专门制定社区矫正条例的必要性,帮助未成年犯去除社会或者自己贴在未成年人身上的犯罪标签,以更好地让其重新回归社会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3.
张珉 《法制与社会》2010,(23):123-123
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社区矫正以它独特的刑罚模式,成为了改造和惩罚未成年犯的新形式。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检察机关作为一个法律监督机关,如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4.
苏金元 《法制与社会》2013,(20):198+214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的威胁和压力。未成年人是社会特殊的组成部分,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要以教育为主。社区矫正是我国司法改革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将未成年人服刑工作与社区矫正相结合,可以很好的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正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逐渐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洲 《法制与社会》2012,(8):280-281
未成年人犯罪处理的特殊保护是在《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基础上各国达成的共识,非刑罚处理是对犯罪较轻的未成年人一种感化教育的有效措施.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保护的体系,以达到矫正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龙渊 《法制与社会》2012,(15):79-80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伴随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而呈现出类型多样化和低龄化的趋势,花都区人民检察院根据本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积极与各类学校联合举办"法制进校园"教育活动,与法院之间建立例会制度,同时参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教育工作,切实让司法部门、学校、家长、社会之间建立起长期协作机制,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指导思想,即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阐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主要内容,即该法明文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明文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明文规定了有关部门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生活环境的管理责任,明文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明文规定了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明文规定了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还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主要特点和外国及联合国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生理、智力尚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他们犯罪应尽可能适用非刑罚化矫正。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作非刑罚处理的法律规定只有《刑法》第17条第4款和适用于一般主体的第37条。第37条把"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设为一个"口袋",规定把凡是符合这个"口袋"标准的情况都给予"免予刑事处罚"。这两条规定罗列了总共八条非刑罚性矫正措施。这种规定过于简单,远未上升到制度层面,在实践中造成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及主观擅断、监管不力和形同虚设的局面。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化矫正制度在语义上应当包含四方面内容和五方面外延。进行制度化构建需要确定基本的指导原则、明确适用的对象、制定详尽的矫正措施并对每种措施设计出规范的操作程序等。  相似文献   

9.
叶昆 《法制与社会》2013,(25):50+52
犯罪记录作为具有标签性质的记录成为未成年人犯罪后终身要背负的"污点",这使在未来的学习、就业等方面存在歧视性的待遇。2012年3月14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大意义。本文试通过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法律确立过程及内容,逐渐探究该制度的意义及存在的困境和提出解决困境的良好方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汪新元 《中国审判》2020,(6):98-101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量刑采用的标准是轻刑化,目的是为了教育、挽救、改造未成年犯罪人。笔者认为,现行法律制度及司法实践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量刑上失之过宽,这不仅不利于教育感化未成年被告人,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之目的。在未成年人犯罪量刑上应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尤其应避免不区分犯罪性质、犯罪情节一味从宽的行为。只有刑罚的结果大于罪犯认为犯罪所带来的收益,刑罚才可以收到它的效果,才能真正教育挽救未成年人,使之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23日,修改后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这两部法律规范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12.
刘洁 《法制与社会》2014,(14):211-21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严重,而且其再犯罪机率不断增大,给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很大压力。未成年人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对未成年犯实行以非监禁方式的社区矫正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加快社区矫正的立法步伐、明确矫正主体、打造专业的矫正队伍、强化群众基础,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区矫正体系以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我国现有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特别是2012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增设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从立法角度保障了未成年人诉讼权利。未成年人社会阅历不足、法律知识欠缺导致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身防范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在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法定代理人作为诉讼参与人,其作用就是维护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修改后的刑诉法第二百七十条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法定代理到场制度,法定代理人到场成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法定程序,该制度是贯彻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立法进步。  相似文献   

14.
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写道:"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来说,刑罚应该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在《社区矫正法》未出台前,我们研究社区矫正工作,都逃脱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区矫正到底是什么?而《社区矫正法》历经长达16年的执行工作才出台。  相似文献   

15.
黄静 《律师世界》2001,(5):37-39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教育、引导和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先后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制度也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作出了特殊规定,以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本文拟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内容、处罚原则和特殊司法制度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新刑法第 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  相似文献   

16.
当前,对未成年犯行刑侧重于非监禁矫治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非刑事化、非监禁化和轻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对未成年犯处置的主流手段。因此,我们应顺应国际社会的潮流,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执行方式进行深层探析,本文认为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刑罚执行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通过,及时回应了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的迫切需求,吸收了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成果和司法实践经验,并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作出明确规定,赋予了检察机关更重要的职责。检察机关应以这两部法律施行为契机,更好地承担起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主导责任,履行监督促进这两部法律落实的法定义务,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现就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相互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主要是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包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以及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正>法发〔202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妇联,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为促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