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面来风     
SOS字母留一路 湖北鄂州 11岁男童智脱人贩子魔掌   3月 9日,被人贩子拐骗的湖北省鄂州市江祖镇 11岁的男孩小亮(化名),终于回到父母的怀抱。他的机智勇敢受到众人的赞扬。   2月 22日,小亮跟平时一样吃过早餐去上学。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自称是他爸爸同事的一男一女告诉他:“你爸爸和老师说好了,你今天可以不上学,还特地让我们来接你。”小亮半信半疑地跟着他们上了车。到了鄂州火车站,小亮没有看到爸爸便闹了起来,两人一改温和的面孔,凶巴巴地说:“你还敢叫……”并用尖刀顶着小亮的腰部,小亮这时才知道自己遇上了坏…  相似文献   

2.
另一片战场     
以前,哪哪都见不到自动取款机;不带现金就能出门,这种事,只听说过,没见过。后来,自动取款机从无到有,逐渐普及;“一卡走遍天下”,也成了现实。现在,又有自动存款机,自动存取款机。 自动取款机,照专家的说法,特点就是“自动取款”、“无人值守”。这种肚子里塞满了钱、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机器,没人看着,不就是个“机器”嘛,人动动脑子,就开始打它的主意。  相似文献   

3.
说“钱”     
魏晋之际的成公绥晋人鲁褒先后做过两篇《钱神论》,两篇诙谐调侃的文字,把个“钱”说得上可以通天,下可以入地,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办什么样的事,没有“钱”万万不行,只要你有“钱”,则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时过景迁,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钱神”重演,横行于道——  相似文献   

4.
那是初二的下学期,一天两个同学匆匆跑来找我。高个的学生指着矮个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他放在书桌里的7元钱不见了。”矮个学生说:“今天中午我刚把钱挟在生物书里,放学时怎么也找不着了。”我和他俩来到教室,班里的大部分同学还没走,也正在议论丢钱的事。一见我来了,几个同学就说:“老师搜吧,搜出来大家都心静,免得都背黑锅。”我说随便搜身是犯法的,他们却说:“我们是自愿让搜的,犯什么法?”几个性急的学生已经从口袋里向外掏东西。看来大多数同学急着要洗清自己。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分析着“搜”与“不搜”的利弊;钱丢的时间不长,多数同学也没离开教室,7元钱有可能就在某人身上,可能搜出来,丢钱一案自  相似文献   

5.
上访,再上访。村民集资派代表上访,第一次派3名代表上访,第二次再派29人的代表“团”上访。不为不平事,没有半点冤,不为钱财闹,只“要”一个人回来。1997年的春天,原隶属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的巴音陶亥乡划归乌海市时,巴音陶亥乡迎河村的村民每家都凑点儿钱,两次派出代表到几十公里外的海南区政府集体上访,目的只有一个:迎河村不需要邻村人的领导,迎河村有自己的好带头人,只要把一个叫苏成荣的人请回来就行!哭泣,哭泣。300多号人都掉下了眼泪,哭声震天动地,一次,两次,三次……痛楚悲伤的人,不是亲戚,不是至交,只是有过磕磕碰碰、甚至矛盾冲突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12,(4):66-66
编辑老师: 你好! 2009年年初,我借给好友张某两万块元,并让他写了借条,由于关系不错,我也不着急用钱,所以就没约定具体的还款日期。今年5月份我准备结婚,正是到了用钱的时候,所以1月份的时候我就打电话要求张某还钱,但是张某一直称自己没有钱,让我再等等。拖来拖去,到了现在张某仍然没还,无奈之下,我告诉张某,如果3月底再不还钱,我就去法院起诉他。没想到,听到我定了期限,张某反而撕破了脸皮干脆说不还了,还说我们之间的纠纷早已过了诉讼时效,起诉他他也不怕。我想请教一下,诉讼时效是怎么回事?我这种情况过了诉讼时效了吗?  相似文献   

7.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经常告诉朋友:“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很多人认为,这是世界首富说出的“大话”,因为前提是比尔.盖茨的钱财已经超过了1亿美元。而多数人还是辛辛苦苦把挣钱当作一件人生的差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一定权力范围内,一旦挣钱的欲望高过了自己应得的限度,腐败就滋生出来,这真是一件令人无比头疼的事。  相似文献   

8.
黑夜幽灵不住鸣,声音刺耳好难听。睁一闭一马虎眼,尽惹闲人心不平。这首打油诗描写的乃是被称为“不祥之物”的猫头鹰。尽管它是益鸟,但人们却讨厌它那种“睁一眼、闭一眼”的“工作”态度。然而,它这种态度有时确实是可取的。大家知道,当前社会正流行一种“一切向钱看”的思潮,但也有不少人反对。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看待钱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睁一眼、闭一眼”就行了。有些人却老想两“眼”齐睁,为钱而不择手段。他们认为.钱是财富的象征,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西晋时鲁褒在《钱神论》中,对钱的神通广大曾做过深刻而形象的描述,说…  相似文献   

9.
顺应物欲横流、钱海泛滥之风,衡量一事一物一言一行,大抵就只能以值钱不值钱来表示了。诸如“良心多少钱一斤”、“人格值多少钱”之说,便是这类“表示法”。 鲁迅笔下的阿Q作古已半个多世纪,其“精神”却至今仍为不少人所钟情,常常成为用以平衡心态的本能选择,似有“中兴”之势。学个趋时媚俗,对这种效应就只有用上述议题来示人了。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就听说过这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时至今日我仍不大明白:人为什么怕出名?我想,怕出名的肯定不是出名者本人,而多半是与这位名人有关系的一些尚未出名或根本就没希望出名的人。人一出名,往往六亲不认,自以为特别了不起,往往干出些有悖人之常情的事来。因此,凡夫俗子们不免感慨系之,总结出一条规律来:人怕出名猪怕壮。猪长得肥壮了,离它被宰杀烹食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当然,时下高档的吃食有一味烤乳猪——正吃奶的小猪也拿来烹食果腹,这就另当别论了。老百姓无福消受烤乳猪,只能创造出这种“背离贵族生活”的俗语来。以猪的肥壮来比喻人的成名,这种曲  相似文献   

11.
“我在外市的养老保险怎样转移到沈阳?”“异地转移的钱是打进我银行卡里n-57”“单位给我交的养老保险钱是多少?”“转来的钱那么多,为什么只给我登记了一部分?”……类似这种咨询电话社会保险经办人员每天都能接听几十个,不仅如此,有些人甚至误将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同转移人事档案相混淆。不难看出,人们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及经办流程还缺乏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孩子,你为啥下手这样狠?据山东新闻网报道:2006年5月25日,对烟台某中学高三学生小亮来说终身难忘。傍晚6时许,放学后的小亮和高二同学刘利及两名女生一起往家走,小亮在前,刘利及两名女生在后。4个人走到环山路一丁字路口时,突然,一辆面包车“嘎然”停在面前。五六个男生跳下车,叫嚣着  相似文献   

13.
江素斌 《人民公安》2013,(22):48-49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已是“积习甚深”,不易扭转的了。但按“惯例”,一被中央媒体曝光,事情就能得到迅速解决,这次也不例外。这种迅速处理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积习甚深”的事难以凭处理几个人就于一夕之间革掉。  相似文献   

14.
保安服务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随着保安服务业的蓬勃兴起,保安人员在人民群众中已逐渐树立起良好形象。正因如此,保安服务就更要讲政策,讲方法。作为客户领导不可认为保安员“吃我的饭、拿我的钱、让你干啥就得干啥。”保安员也不要“事随主见”,被人指使去干那些法律、政策不允许的事。四川省仁寿县保安公司驻大洪煤矿的保安员,遇事不蛮干、宣传政策、讲究方法、协助矿领导和当地政府说服群众,化解矛盾,平息闹事,这才是真正的“文明执勤、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体现出了社会的分工。由于分工的不同,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也就会有差别。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有些人却利用这种差别做起了道德文章。“党务工作很清贫,但很高尚”、“外事工作很辛苦,但很高尚”,等等,这已经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无论是从媒体上,还是从生活中,我们都能经常读到或听到这类口头禅。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与这类口头禅具有同样的意味。鲁迅弃医从文,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件事,有人在评价这件事时就用“鲁迅放弃医学转而从事更能拯救国人灵魂的文学”来说明…  相似文献   

16.
有专家在医院做过两组调查。一组是在临危病房中,调查问题是,当一个人不可避免地走到生命尽头时,会对家人嘱托些什么。从来没有人说:“要是我多赚十万块就好了”,“要是我多升一级官就好了。”也没有人说:“好好照顾我的房子和车子。”大部分人都在说:“好好照顾你妈妈。”“好好照顾孩子们。”几乎没有人还在想钱,想到的都是亲人的爱。  相似文献   

17.
文摘     
事业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人的一生总是要做事,不是做这种事,就是做那种事。人在做事中,一旦做出兴趣来,做出情感来,做出味道来,做出意义来,那么做的事就成了事业。当事成了事业,当做成了事业,人生就获得了意义。总而言之,事业不仅是人在做事之“事”, 也不仅是人在做事之“做”,而是人与事在做中的一种美妙结合,事业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广告人     
《创造》2006,(4):90-91
孙玉梅顿悟过:一个人无论做任何事.只要是他喜欢的,这件事对于他就不可能成为无聊、乏味甚至疲惫不堪的事情。可能对于家庭主妇来说.她们喜欢的就是“不工作”的生活。而更多人喜欢在自己热爱的行业里拼搏。孙玉梅投身自己的深爱。广告人,  相似文献   

19.
﹃钱花人﹄还是﹃人花钱﹄杨君府杨君胤钱本来是被人花掉的,可当人变成钱的奴隶时,就会反过来,被钱“花”掉。有的人为捞钱,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坑害了无数消费者,是钱“花”掉了他们的良心;有的人为捞钱,出卖肉体,出卖灵魂,害己又害人,是钱“花”掉了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你也许听说过这些新概念:“月光族”、“新贫族”、“波波族”.“小私族”等等.这是一些人对具有某种独特生活方式的“时尚”人群的称谓。而在大学校园里,却出现了“负翁族”,这群人的消费观念是:“今天花明天的钱”。这种现象值得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